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傳統的橋墩施工由人工搭設2~3層腳手架、扣模板、綁扎鋼筋,工作強度大,施工效率低,而翻?;┕すに囋跇蛄憾丈硎┕ぶ械膽媚軡M足施工進度要求,搭設安裝方便,安全系數高,實用性強,在橋梁高墩墩身施工方面的應用也日益廣泛。文章以廣西扶典口西江特大橋為例,基于施工方案總體設計,探討了墩身翻模滑升施工技術要點。
關鍵詞:扶典口西江特大橋;墩身,翻模;施工技術
0 引言
我國橋梁工程高墩施工技術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有較大發展,過去較多采用的滑模施工技術有利于橋墩“內實外順”施工目標的實現。近年來,特大橋工程數量不斷增多,對施工質量、施工技術不斷提出更高要求,自升工作平臺式翻動鋼模板施工技術開始在國內一些特大橋高墩工程施工領域應用,后逐漸推廣至鐵路高墩施工方面,在確保橋墩“內實外順”施工要求的基礎上,保證了橋梁工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本文以扶典口西江特大橋為例,在施工方案總體設計的基礎上進行了墩身翻?;┕ぜ夹g要點的探討。
1 工程概況
扶典口西江特大橋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環城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道路為新建高速公路等級,設計荷載為公路-Ⅰ級,橋梁設計荷載-Ⅰ級,按6車道計算,設計行車速度為100km/h。主橋設計寬度為28.5m(0.5m防撞護欄+11.75m車行道+0.5m防撞護欄+3.0m中央分隔帶+0.5m防撞護欄+11.75m車行道+0.5m防撞護欄),橋梁縱坡為-0.96%,橋梁橫坡為2%。2#主橋墩身4#、5#墩均為方形高墩,2#主橋主墩為雙薄壁實心墩,兩薄壁實心墩的凈間距為6m,柱截面尺寸為7m×2m的實心墩,外角設25cm×25cm的倒角,4#墩高34.63m(34.553m),5#墩高32.73m(32.653m)。2#主橋的4#、5#墩身均采用翻模進行施工。
2 施工總體方案
依據工程區地質水文條件、現場施工環境以及整體設計施工水平,經項目領導及技術骨干反復論證,最終決定對扶典口西江特大橋墩身采用翻?;┕すし?。
墩身翻模施工采用汽車吊配合進行模板安拆,同時在各個墩身安裝腳手架作為施工平臺。2#主橋4#、5#墩身均采用懸臂翻模施工工藝,施工標準節段高度為4.5m。2#主橋4#主墩分為8個節段澆筑,5#主墩均分為7個節段澆筑。首節段采用搭設腳手架的普通翻模施工程序,以后節段則采用翻模澆筑。為確保施工質量、安全及進度,控制施工成本,本特大橋墩身翻模采用三節模板,每節模板為2.3m,模板寬度按墩身橫橋向及縱橋向分別有7m及2m兩種型式。施工方案要求驗算澆注狀態下面板、橫豎肋、法蘭等的剛強度以及拉筋強度,并且確保拉筋安全系數至少為其強度的2倍,從設計角度有效避免局部破壞和整體破壞的發生。此外,加強對模板安立狀態下抗風性能及穩定性能等的驗算。本工程實墩高度超過30m,考慮到翻模施工的方便性,拉筋采用高強度、大剛度、絲口結實不易損壞、全桿絲均不需要隨壁厚變化而進行拉筋長度調整的精軋螺紋鋼設計[1]。
采用25t汽車吊配合施工所使用到的鋼筋、模板等施工材料及設備的垂直運輸。勁性骨架是通過型鋼焊接而成的桁架結構。通過專用的加工臺座進行制作后再通過運輸車運至施工現場,待吊車吊裝定位后固定,將型鋼連成整體后逐段接高。鋼筋采用車間加工而成的半成品,運輸至施工現場后綁扎成型,采用勁性骨架定位主筋,并用機械連接接頭連接。
墩身采用泵送混凝土,混凝土的強度、和易性、泵送等性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為確保墩身混凝土的內外質量,必須嚴格進行其配合比試配,再根據施工季節及環境溫度、輸送高度等進行其配合比的適當調整,以保證混凝土施工部分的質量。墩身混凝土采用拌和站生產,拖泵泵送,軟管布料,串筒入倉?;炷翝仓謱舆M行,并將分層厚度控制在30cm以內,分層振搗。振搗器應避免碰撞模板、預埋件等。
本工程特大橋墩身翻模施工工藝流程詳見圖1。
3 墩身翻模施工技術要點
3.1 施工準備
橋梁墩身翻模施工前先進行放樣,標出墩體位置,并鑿毛洗凈承臺與墩身混凝土接觸面,預留墩身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待鋼筋綁扎達到模板高度后在其上預留充足的鋼筋搭接長度,鋼筋綁扎完成后進行驗收。
3.2 三節模組裝及墩身模板安裝
3.2.1 三節模組裝施工
本工程翻模由三節段組合模板大塊、支架、外工作平臺、汽車吊、手拉葫蘆等部件組成。每一節段的翻轉模板都包括內外模板、固定支架、圍帶、拉桿等。根據扶典口西江特大橋工程實際,其翻轉施工模板采用大塊組合模板拼接而成,出于節段施工時間、機具長度、鋼筋綁扎要求、配料及混凝土施工縫控制等方面的綜合考慮,每層模板按2.3m加工,三層共6.9m。具體施工過程中,每次僅澆注至2節模板高度,也就是每次翻升2層模板,混凝土澆筑4.5m高度。
第一節段模板施工時,必須將其支立在承臺頂部,再將第二節和第三節模板順次支立在上節模板的上面,進行定位測量并達設計高度后進行混凝土一次性澆筑。等到澆筑混凝土符合設計拆模強度,也就是第三節澆筑混凝土抗壓強度至少為3MPa及以上,第一節澆筑混凝土抗壓強度至少10MPa及以上后,進行第一節模板拆除,一并拆除第二節模板下層的拉桿,拆除后模板的全部荷載便從硬化的墩身混凝土傳遞到墩身底部。待調整并打磨第一節模板達設計規范后再通過汽車吊、手拉葫蘆等設備機具進行模板翻升至第三層,按照上述施工過程順次循環,不間斷作業,待達到設計高度后完成模板翻升[2]。
3.2.2 墩身模板安裝
本橋梁工程在預拼裝模板前,必須徹底檢查和測量模板尺寸、接縫處狀況及平整度等,徹底檢查并清除模板表層及接縫內雜物及灰塵后,均勻涂抹脫模劑在模板的表面。通過25t吊車提升并吊裝模板,拉桿套管材料選用PVC管,既能重復利用,節省投資,又能有效防止拉桿拔除過程可能對混凝土結構的損傷。
推薦閱讀: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