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理性與嚴謹扎根在日耳曼人的思維深處,近乎于苛刻,這也使德國設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理性之風。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德國工業設計形成了對產品品質的執著追求和對設計事業的高度責任感。本文就通過對德國理性主義思維的形成和理性主義設計的特性進行分析,從而探究德國理性主義對工業設計的影響。
關鍵詞:理性主義;工業設計;以人為本
一、德國理性主義的發展
從部落文明到封建王朝,從德意志帝國到聯邦政權,德國早已經成為了歐洲大陸上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版圖擴張、專制統治,促進了德國理性主義的形成。從早期脫離法蘭克帝國,到13世紀中期建立的封建割據帝國,嚴苛的等級制度和軍隊紀律,支配著全體人民的生活。根深蒂固的等級意識和高度集權下的專制國家,促成了“普魯士精神”的形成。而這種忠誠、秩序、絕對服從的精神思維,為后來德國理性主義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專制下的統治,不僅影響著政治和軍事發展,還推動著德國哲學和藝術的逐步走向理性主義的殿堂。康德、黑格爾、叔本華、尼采、費爾巴赫,他們先后開啟了德國哲學理性主義的大門。
嚴苛的政治制度和理性的哲學特性,使德國設計也不可避免地披上理性的外衣。追求設計的嚴謹,努力使個人的藝術思維客觀化、具體化,追求產品的現實性,成為了德國設計發展的顯著特征。嚴格而標準的系統化設計理念,注重設計的邏輯性和統一性,旨在通過美學和理性思維,將一切混沌的社會現象歸于秩序和規范之中。這種絕對的設計思維,在世界消費市場上艱難前行,最終開辟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理性主義設計路線。即使經歷了新藝術運動、裝飾藝術和激進主義思潮的影響,它仍然自行其道,引領著德國設計走上世界舞臺。
二、德國理性主義設計的特點
(一)功能主義
在理性思維的影響下,功能美成為德國工業設計師們所追尋的方向。“好的設計是實用的”,這是功能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迪特·拉姆斯在設計的十項原則中提到的。他長期強調設計中的功能美,反復倡導設計之美在于其實用性,這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德國設計師對設計的高度責任感和明確的執行力。包豪斯更是將德國理性主義思維進一步理論化,從而確立了功能主義在德國設計中的領導地位。作為當今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工業大國,正是依靠對功能和品質的執著追求,才使德國設計成為了時代的寵兒。
(二)以人為本
“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這是包豪斯向設計師推崇的思維理念,也是德國理性主義對設計的需求。產品的設計不受任何具體因素的限制,一切都是以人為本,以需求為中心,從而充分調動設計師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就像大眾在創始之初,就旨在為每一戶的德國家庭提供一輛廉價的汽車。這種以人為本的出發點,決定了德國工業設計師們對生活的關注和對現實的思考。
(三)綜合性學科
人是一個復雜的個體,基于人展開的設計活動,必然也是包羅萬象的。包豪斯作為現代設計教育體系的開創者,將設計、建筑、手工藝、繪畫、心理等學科作為基礎課程,灌輸到設計教育的學習之中。全方位、綜合性的學習心態,使德國設計形成了一種高度的道德責任意識,設計師們以使用者的幸福為基準,進而將設計指向更寬廣的社會和時代需求,而不僅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和短暫的需求。
三、基于德國理性主義的企業設計
(一)大眾汽車公司
高質量、安全可靠一直是德國汽車的代名詞,大眾汽車公司作為德國汽車行業的表率,更是將德國設計的理性與人本精神貫徹始終。大眾在創始初期,就提出了人人有車的理念,在歷經戰爭的炮火和國家的紛亂后,大眾更是篳路藍縷,在歷經不斷的變革與重生后,終于在汽車行業贏得了一席之地。這一成功,無不歸因于德國理性設計的嚴謹穩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德國汽車成為了品質和優越的代名詞。大眾旗下的奧迪、賓利、保時捷、蘭博基尼、斯柯達等數十個汽車品牌,更是全方面滿足不同人群對汽車的需求。
(二)西門子公司
作為世界百強企業,也是全球電氣工程領域的領導者,德國的西門子公司展現出了卓越的科學技術和堅實嚴謹的企業態度。在德國工業4.0的背景下,西門子開始向工業數字化進軍,通過智能化系統將大數據、資料分析、終端控制和深入研究融合到一起,從而使生產模式更高效、更可控。德國工業的每一次革新,都離不開對質量的控制和提升。從全面機械化、可控的生產鏈,到現在的全知全能,包羅萬象,滿足多種消費需求,這正是西門子公司對產能和質量的嚴苛要求,也是德國理性主義最耀眼的表現。
(三)青蛙設計公司
極端的理性和嚴謹,是德國工業設計的代名詞。但這并不代表德國設計就是不知變通的,相反,它更加注重對新型科技的運用,以便于更好地把握消費者的需求。青蛙設計公司,自上世紀60年代誕生以來,憑借理性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新奇怪誕的后現代主義設計思維,成為了全球眾多大型公司爭相寵兒,也成為了德國信息化時代工業設計的領頭羊。正如創始人艾斯林格說得那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創造更加人性化的環境,我的目標一直是將主流產品作為藝術來設計”。這種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和富有藝術的感性思維,推動著青蛙設計在把握德國當代設計的優勢之時,也能夠更加靈活的面對多變的世界市場。
四、結語
德國近代工業設計的發展,不僅影響了戰后德國本土產業的重生與壯大,其理性堅韌、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更是為世界設計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學習意義。在未來的設計發展過程中,我們更應該學會吸取德國理性主義設計中積極的經驗,運用于我國的工業設計發展的道路上,為建設更舒適的人文主義生活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 劉瀟:從德國設計發展看現代設計[J].藝術與設計,2007(7).
[3] 李盛:德國的品牌之旅[J].新財經,2011(08).
作者:伍洋
推薦閱讀:工業建筑與建筑結構哪個期刊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