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工程倫理課程的發展演進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工業設計時間:瀏覽:

  關鍵詞:工程倫理;職業倫理;課程

  摘要:隨著工程活動日益呈現大型化、復雜化等特點,工程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更加深遠,工程倫理的內涵也隨之發展,由實踐倫理向職業倫理過渡。與此同時,工程倫理也成為國內外工程教育認證和工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外工科院校通過開設不同類型的工程倫理課程,探索教學方式,積極推進工程倫理教育。

 

工程類期刊投稿

  推薦閱讀:工程安裝方面論文在什么期刊發表

  .1. 引言

  工程倫理是應用于工程實踐活動的倫理規范總和,是工程和倫理這兩個系統的有機統一,體現著工程和倫理的和諧性。

  本文從工程倫理內涵、教育目標、課程三個維度,梳理了工程倫理發展演進的脈絡,從課程設置、教材和教學方式方面探討了工程倫理課程在我國的發展變化。

  2. 工程倫理的內涵發展

  2.1. 工程倫理由實踐倫理向職業倫理的發展

  學者戴維斯認為,“倫理”有三種含義。第一種將倫理理解為“道德”。第二種指的是一個哲學的領域(道德理論)。第三種是用于約束特定組織成員的行為的準則 [1]。馬丁和欣津格也對倫理做出了相應的解釋,進而更好的理解工程倫理。他們認為:第一,倫理與道德意思相近,指的是合理的道德價值,道德上所必需的(或正當的)或道德上所允許(良好)的行為,所期待的政策和法律。相應地,“工程倫理相當于一組正當的義務、權力和理想的道德原則,這些義務、權力和理想應該被從事工程實踐的人所采納。”第二,倫理是對道德的研究,它研究什么樣的行為、目標、原則和法律是獲得道德辯護的。那么,“工程倫理就是對在工程實踐中涉及到的道德價值、問題和決策的研究”。倫理的第三種含義涉及到特定的信念或態度,這些信念或態度涉及到被特定的群體或個體所采納的道德。“在這種含以上,工程倫理是由被具體化到當前所接受的工程倫理章程的條款所構成的。相應地,工程倫理可以理解為個體工程師當前所從事的行為。” [2]

  將學者們的觀點梳理和歸納,可以從兩種角度理解工程倫理:第一,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工程就有其特定的倫理準則。正如馬丁和欣津格所言,工程倫理是對工程實踐活動中涉及到的倫理問題的研究。第二,工程是對人類生活有著重要影響的一種職業,這就要求工程師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養,還應保護公共健康、安全和福祉,這也就構成了其獨特的職業倫理。“無論工程倫理是什么,它至少是一種職業倫理。”這兩個方面又是一致的,這就表現在工程師的職業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 [1]。

  2.2.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技術倫理成為工程倫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科學技術在造福人類大眾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負面問題,例如環境污染、資源枯竭、溫室效應等。技術理性漸漸成為人類征服世界信奉的價值觀,人們越發相信科學技術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若當前的問題尚未被解決,則是由于科學技術發展不夠導致的。“技術至上”的觀念使技術漸漸脫離人文關懷,違背了其原本為人類社會謀福祉的初衷,踏上了萬丈深淵。王前在《技術倫理通論》一書中提到,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才是技術倫理的核心要義,將深刻的人文精神用于對技術的倫理審視或反思 [3]。由此可見,技術倫理正因為具有豐富的人文精神,才可以將技術不拘束于工具屬性的束縛,維持技術之工具屬性和價值屬性之間的平衡。

  學者程觀昆對王前的論述進行了補充,指出技術倫理的作用主要在于預料技術實踐活動中的風險、規避技術實踐活動中的風險。因為技術倫理可以引起人們對技術實踐活動的倫理反思,對從事技術實踐活動的人員進行引導和規范,以幫助預料、規避技術活動的風險。因此,技術倫理必然適用于工程倫理 [4]。在筆者看來,技術倫理與工程倫理的關系是個性與共性的關系。

  3. 作為教育目標的工程倫理

  3.1. 工程倫理早于工程教育出現和存在

  美國哲學家卡爾·米切姆從五個階段梳理和歸納了工程倫理的發展進程,也得到了學界的普遍認同和接受。

  19世紀以前,工程活動中幾乎沒有倫理的考慮,被稱作工程倫理的醞釀階段。在這一時期,工程起源于軍事工程,工程師受軍隊的管理和指揮,所以對雇主負責、對上司忠誠、服從上級的指揮成為這一階段工程師主要履行的義務。

  19世紀,工程社團陸續成立,每個工程社團都制定了相關的工程倫理準則。這一時期,倫理準則主要強調工程師應該處理好與客戶、雇主之間的關系。

  20世紀初期,工程倫理著重關注效率,強調通過技術的發展而提高效率。因此在這一階段,倫理準則強調效率。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工程倫理聚焦工程師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要求工程師要考慮到工程實踐活動可能所產生的影響,要對社會大眾的安全和福祉負責。

  21世紀后,隨著工程實踐活動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逐漸擴大,社會各界對工程倫理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

  3.2. 工程倫理是國際工程教育發展的核心內容

  一位合格的工程師不僅需要過硬的工程技能,更需要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現階段,歐美等發達國家高度重視工程倫理教育的快速發展,對其在激發學生的倫理想象能力、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工程倫理素養方面寄予厚望。工程倫理教育起源于美國,工程倫理課程早在20世紀70年代左右便出現在美國工程院校里。隨后,英國、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也相繼在本國開展工程倫理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倫理素養和道德品質。重視和加強工程倫理教育已經成為當前國際工程教育的普遍共識。

  3.3. 工程倫理是國際、國內工程教育認證的核心內容之一

  1947年,美國工程和技術鑒定委員會的前身ECPD頒布了第一個工程倫理準則,要求工程師“對公共福利感興趣”。1963年、1974年又進一步強化了這個要求。隨后,ABET又提出了更為詳細的規定,凡是申請認定的學校必須要開設相關的工程倫理課程,并對學生提出了“能夠對工程職業和實踐活動進行倫理方面的考量”的要求。

  2008年,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實施的相關認證辦法中就有對學生倫理素養的規定,要求學生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2016年,我國加入《華盛頓協議》,這也不斷敦促我國工程教育積極向國際標準看齊,努力培養與國際標準實質等效的工程技術人才。2017年,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在新修訂的認證辦法中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做了更為詳細的闡釋,特別強調了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倫理素養和水平,能夠遵守工程實踐中的倫理準則,承擔相應的義務,了解工程活動對社會、大眾、環境可能帶來的影響。

  4. 作為課程的工程倫理

  4.1. 工程倫理課程在國內高校的設置

  在工程倫理傳入我國初期階段,工程倫理課程是與思想政治課程結合在一起的,并沒有廣泛開展獨立的工程倫理教育。例如,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堂上講授倫理規范和道德觀念,提高學生的工程道德修養;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課程中傳遞生態和技術方面的倫理道德的基本原則;在形勢與政策課程中開展工程倫理專題教育,引進尖端前沿工程倫理動態 [5]。1998年,西南交通大學的肖平教授首次將工程倫理課程納入到課程體系,這也是我國高校工程倫理教育的第一次嘗試。隨后,西南交通大學開展了豐富的工程倫理教學探索,相繼開設了工程倫理選修課、必修課,也要求學生在畢業設計上關注相應的倫理問題。與此同時,一些高校也開始了工程倫理教育的實踐。如浙江大學分層次、分類別的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工程倫理課程。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識教育選修課、面向工科的公共素質教育選修課,面向工程師學院工程碩士的專業學位課等。

  4.2. 工程倫理課程的教材和教學方式的變遷

  工程倫理課程的專門教材是工程倫理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依托。2006年,浙江大學的叢杭青教授翻譯出版了國內第一本工程倫理學著作《工程倫理:概念與案例》(Engineering Ethics Concepts and Cases) (第三版),也是國內第一本引進的美國工程倫理教材。隨后,國內一些學者也相繼編制了工程倫理方面的教材,例如,李世新的《工程倫理學概論》(2008年),肖平的《工程倫理學》(2009年),張永強的《工程倫理學》(2010年)。這些教材以國外著名工程倫理教材為基礎,結合我國工程實踐活動的真實情況編寫而成的。教材涉及的主要內容也是國際社會上普遍關注的工程師會遇到的倫理問題,例如,工程師應該承擔的責任、工程中不同的利益相關者的關系與博弈、誠信問題、可持續發展等。但是,一些案例的選取分析還存在國情、文化差異的問題。受到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的局限,歐美發達國家的工程建設始終無法跳出資本邏輯的支配,旨在追求利潤最大化,與我國社會主義追求人民幸福的價值訴求截然不同,西方文化的個體本位與中國文化的個人與集體相統一、國家人民利益高于集體利益的價值觀念也存在明顯差異。

  2015年上半年,全國工程專業碩士教指委組織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等高校的資深專家和學者共同編著了《工程倫理》一書。該本書以培養工程人員的道德品質和倫理素養為出發點,全面而深刻的闡述了工程倫理的相關內容。全書共由“通論”和“分論”兩個部分組成:通論部分涵蓋了基本原理和理論,主要探討了工程技術人員在工程實踐活動中應共同遵守的倫理準則;分論則從土木工程、化學工程、環境工程等六個不同的工程領域出發,分析各個領域中所面臨的具體倫理問題。教材中所使用的案例全部來源于我國真實發生的情況,選取的案例層次清晰、結構合理,與國內工程實踐密切關聯。

  在工程倫理課程的教學方式上,在早期,工程倫理課程是與思想政治課程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然而,工程實踐活動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僅僅通過教師的講授是很難培養和鍛煉學生的道德品質。因此,很多高校借鑒了歐美工程倫理課堂中普遍使用的案例教學法,即將課堂教育與實際工程活動的案例相結合,從而讓學生深刻的了解和感受工程實踐活動中的倫理知識。案例教學法還能將學生帶入到決策者的角度,從宏觀層面以及微觀層面對一個工程活動進行全面的考量。通過案例教學法,學生的倫理觀念得到了提升,也在無形之中增強了工程實踐技能。

  課堂是開展工程倫理教學的主要渠道。但是,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提升工程倫理教學效果,很多高校也在逐漸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工程倫理教學也逐漸從課堂轉移到課下的陣營。一些高校采用了“產學研合作”的教學方式。除了開展課堂教學,它們還鼓勵學生深入到“一線”,如工廠、科研單位等,還會讓學生參與一些科研課題,增加學生的直觀感受,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倫理意識和技能。例如在西南交通大學,很多學生在實踐中都有類似的體驗。在專業實習中,很多同學都目睹過因為墻面質量未達到合格標準,工程師負責人主張推倒重砌這一場面,感觸頗深,意識到只有秉持嚴謹的作風和負責的態度才能保障質量,這也是實事求是作風的體現。產學合作,使學生在實踐中深刻領悟了工程倫理的內涵 [6]。

  5. 結論

  當前,“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制造2025”、“工業4.0”快速推進,在我國由工程大國建設成為工程強國的進程中,工程倫理課程的建設和發展任重道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安市| 太原市| 丹江口市| 宝应县| 无极县| 温州市| 扎兰屯市| 贡觉县| 奉新县| 岑溪市| 杭州市| 上虞市| 揭阳市| 安义县| 扶绥县| 门源| 绩溪县| 留坝县| 赤峰市| 晋江市| 高要市| 连州市| 大关县| 沙雅县| 华池县| 门源| 乌鲁木齐县| 郴州市| 锦屏县| 阳朔县| 灵宝市| 长宁区| 栾城县| 永靖县| 于都县| 正安县| 佛学| 那曲县| 武城县| 曲麻莱县| 上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