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生物工程師論文發表了生物技術專業新生調查活動的開展,論文對生物技術課程新生的適應性做了調查,探討了如何幫助學生迅速適應新環境,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論文探討了調查活動的開展及結果,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關鍵詞:生物工程師論文,生物技術專業,大學適應性,班主任工作
進入大學,學生將面臨著全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很多新生在入學后長時間內都無法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在空虛、失落、困惑和迷茫中度過大一,由此形成的消極心理又進一步影響隨后三年的學習成長,最終導致畢業時無法達到就業要求[1]。本文從生活環境的不適應、學習方法的不適應以及人際關系的不適應三方面出發對學生進行了一些調查并根據班主任工作實際探討相關對策。
一、調查活動的開展及結果
(一)調查活動概況
筆者于2016年12月底(新生入學第一學期期末),對南華大學2016級生物技術專業23名學生從環境適應、學習方法和人際關系適應三方面進行無記名問卷調查,得到有效問卷數23份。23名學生人緣構成為:男生11人(47.83%),女生12人(52.17%),省內9人(39.13%),省外14人(60.87%)。
(二)新生適應環境的情況
關于新生入學后對學校的滿意程度,73.92%的學生表示與想象中的有些差距,13.04%的學生則表示十分不滿意,13.04%的學生表示比想象中好。可見學生對于學校的印象認可基本高于理想值,結合學生對學校環境適應程度來看,這可能與高中時期教師的教導及學生處在正在建設的新校區有關。而對于入學后對新的學校環境適應程度,30.43%的學生表示一開始完全適應,65.22%的學生表示靠自身調整后適應,僅有4.35%的學生表示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適應。尤其對于校區教學樓、圖書館、實驗室的具體方位及其內部結構的熟悉程度,95.65%的學生表示非常清楚或者有一兩個記不得,但到地方就知道,僅僅有4.35%的學生表示不太清楚,經常要同學提醒。可見學生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好,心態也比較樂觀。78.25%的學生表示對校園文化有一點興趣,8.70%的學生表示非常感興趣,但也有8.70%的學生表示沒有興趣,4.35%的學生表示無所謂,可見大部分學生還是對校園文化有了解的愿望。而且43.48%的學生表示比較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開創有意義的大學生活,而剩下的學生則對校園生活化表示充滿希望。而經過將近一個學期的學習與生活,91.3%的學生表示對大學生活的規劃有了大概的想法,只有極少數學生有清晰思路并在一步步實踐,或者完全沒想過。
(三)新生對學習的適應情況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73.91%的學生對本專業的有了初步的了解,而21.74%的學生則表示已經非常了解這個專業了,包括它的優缺點,也有個別學生還沒有什么了解。而對一個學期的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95.65%的學生表示在努力跟上大部隊,個別學生仍然無所適從。65.22%的學生表示針對大學課程的學習方法還在摸索中,13.04%的學生表示已經掌握了比較好的學習方法,21.74%的學生則表示沒什么感覺,跟高中差不多。
52.17%的學生表示上課一般坐在不受關注的位置,比如,后排或者邊緣,43.48%的學生表示是隨便坐的,僅有個別學生積極坐到前排容易看到教師的地方,可見新生還是比較內斂的。關于上課狀態,56.52%的學生表示偶爾走神但會很快跟上,26.09%的學生表示多數時候精力不集中,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17.39%就想睡覺,要不玩手機也行,沒有學生表示是聚精會神,認真聽講,積極思考。
對于教師提問和課堂討論,82.60%的學生表示是教師點名被迫參與,8.70%的學生則積極參與,熱烈討論,4.35%的學生表示不希望被提問,4.35%的學生表示不參與,不回答,點中了不說話。可見學生學習積極性并不高,可能剛剛進入大學校園,不再像高中時期時刻有教師耳提面命,相對而言自由了很多。對于大學英語學習的目的,47.82%的學生表示比較明確,43.48%的學生表示還在尋找,8.70%的學生表示非常清楚。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和生活,69.57%的學生表示發現了自己的一些長處和不足,30.43%的學生則表示還不知道。
(四)新生對人際交往適應的情況
60.87%的學生表示在課余時間發展了興趣愛好,加入了學生社團,39.13%則表示目前還沒有但是想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43.48%的學生表示在大學期間找已經到了可以深入交流的人,30.43%的學生則還沒有找到,26.09%表示目前還沒有,但是希望有。
二、班主任工作對策
(一)通過高年級學生幫助新生迅速適應新的環境
新生往往對大學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憧憬,這將導致學生對大學硬件環境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再好的校園環境也無法讓學生百分之百滿意。因此,班主任要淡化學生對學校硬件環境的不滿,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大學學習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大學生活中去。同時,要通過高年級的學生引導新生迅速適應新環境。筆者所帶班級,配備了一名大三的學生作為班導,2017年9月(上接第97頁)兩名大二的學生作為班助,幫助班主任管理班級日常。班主任作為教師,已經與學生生活脫節,遠不如高年級學生熟悉具體的學習生活細節,這種配備對于新生快速熟悉和適應新的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引導新生養成正確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
學習是學生的天職,一個連自己的本職工作都做不好的人,不會有人相信你能有多優秀。這是筆者在第一次班會上就跟學生強調的內容,要求學生正視大學學習,不要聽信高中階段某些教師或者親友告知的“大學就是玩的”“不掛科的大學是不完整的”這樣的詭辯。學生應該做好學習這件本職工作,再去追求娛樂生活。大學的課程設置、上課方式、學習方法等與中學有著很大的差別,個別新生的學習觀念沒有從舊的模式中轉變過來,因而在學習上顯得被動,往往出現對大學學習的恐懼[2]。
這要求班主任講明白大學與中學學習的差別,中學的學習是知識的學習,而大學的學習是學習能力的培養,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同時在學習方法上也要有所點撥,告誡學生更注重整體,要搭建好專業知識的框架,要學會自學。此外,多年來,生物技術專業就業形勢嚴峻,專業對口工作不好找,學生對待本專業的態度往往呈現兩極分化,要么是真的熱愛這個專業,要么是志愿填報發生了偏差,對這個專業沒有興趣,因此,入校后打聽怎么轉專業,心思不定。對于這種情況,筆者選擇跟學生坦誠交流,引導學生走出就業形勢和認識上的誤區,強調個人能力比專業更重要,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如果學生實在不喜歡本專業又有合適的機會一般建議學生轉專業。
(三)幫助學生樹立“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理念
“和比你優秀的人做朋友,學習別人的優點”,這也是筆者經常跟學生灌輸的一個理念。大一新生心性未定,做事情少有能堅忍不拔的,所以要發揮榜樣潛移默化的作用。事實上,如果每個人都樂于和優秀的人交往,而自己不夠優秀,也不會和優秀者有共同話題。這將促進學生不斷進步,走上一個良性循環。此外,班主任可以通過推薦書籍閱讀和邀請專家演講等形式,引導學生不斷認識自我,尋找真實的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方式
正確的行為方式,是指學生能在遵守法律和社會公德的前提下,按照具體情況,用正確的方法解決所遇到的問題[3]。大學生特殊的年齡階段和心理特征,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待人接物缺少多角度考慮的融通性,容易造成交往障礙。個體的性格特征,如自卑、怯懦、魯莽和孤僻也會阻礙學生的順利交往[4]。班主任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方式,告知學生以誠待人,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三、結語
為了幫助新生快速適應陌生環境,掌握適合大學課程的學習方法,新生班主任應該結合生物技術專業的特點,通過多種措施幫助大一新生快速適應大學環境,這無疑對他們接下來的學習生活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肖偉.生物技術專業新生心理調查及班主任工作對策[J].蠶學通訊,2012,12(4):59-62.
[2]曾雅麗,周志榮.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與社會工作的介入:基于生態系統理論的視角分析[J].高教探索,2011(6):146-148.
[3]杜剛.大學生適應性教育探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6(15):55-57.
[4]宋二鵬.關于大學生適應性教育課程之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6):184.
作者:張敏 丁新新 羅應 龍石銀 單位:南華大學藥學與生物科學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
推薦閱讀:《生物工程學報》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國微生物學會主辦的, 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