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研究
![]() |
期刊名稱: | 廣西民族研究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45-1041/C | |
國際標準刊號: | 1004-454X | |
期刊周期: | 季刊 | |
主管單位: |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 | |
主辦單位: |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問題研究中心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廣西民族研究》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廣西民族研究》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廣西民族研究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廣西民族研究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廣西民族研究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廣西民族研究》主管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主辦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問題研究中心出版地: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出刊周期:季刊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16開創刊時間:1985年郵發代號:48-85國際標準刊號:1004-454X國內統一刊號:45-1041/C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675知網綜合影響因子:0.325萬方影響因子:0.42萬方總被引頻次:603
• 期刊欄目:民族理論政策研究、民族學人類學研究、壯學研究、瑤學研究、民族歷史文化研究、民族經濟研究、民族旅游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中國知網收錄、維普期刊網收錄、萬方數據庫收錄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收錄、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龍源期刊網收錄
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含擴展版)、劍橋科學文摘社ProQeust數據庫收錄
• 辦刊宗旨:《廣西民族研究》(季刊)創刊于1985年,是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研究所主辦的中國民族學類核心期刊。主要欄目有:民族理論研究、民族歷史與文化研究、民族法學、民族考古、民族語言研究、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民族經濟研究等。兩度被評為廣西優秀期刊,同時被認定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廣西民族研究》2014年5期論文投稿查詢:
鄭超雄研究館員……………………………………
卷首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政策體系的生成軌跡——中國夢與構建共有精神家…………………………………龔永輝
論民族符號與國家象征的關系…………………………………祁美琴
民族互嵌型社區:涵義、分類與研究展望…………………………………楊鹍飛
關于民族區域自治權的幾點思考——基于憲法等法律規定解讀立法意圖…………………………………王飛
理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政策體系是解決當代中國民族問題的理…………………………………黃仲盈
論經濟人類學的若干問題…………………………………田廣
從哈黎到美孚黎:黎族內部支系的轉化與融合——基于海南省東方市西方村的…………………………………孟凡云
自傳式民族志:概念、實施與特點…………………………………楊爽 鐘志勇
發展人類學視野下的西南山區稻作農業困境…………………………………王宇豐
論原生態民族舞蹈的藝術化及其保護…………………………………楊敏
廣西考古學研究與壯學的建立發展…………………………………謝崇安
廣西民族研究論文范文:論述當下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管理制度
論文摘要:20世紀以來的現代科學技術呈現出明顯的加速度發展趨勢,極大地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然而,我們在慶幸科學技術為社會帶來充裕物質財富的同時,絕不能漠視科學技術成果應用于社會之后所產生的負面影響。科學技術在當代社會的普遍應用,造成了人類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一、科技進步的社會后果分析
(一)科技進步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已成為第一生產力,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和決定性因素。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主要體現兩個方面:一是科學技術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使經濟增長方式從原始的主要依靠投入勞動力和生產資料進行低水平重復生產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生產要素利用率的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科學技術不但提高了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推動著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多元化利用;更進一步,科學技術促進了現代工業的產生,而現代化生產技術又催生了優質高效、低耗能的機械化、電氣化等各種集約型經營模式,從而實現人類追求經濟原則的目的。二是科學技術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升級與優化,促使產業部門之間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與優化配置,提高生產要素的邊際生產力,從而極大地提高生產要素的利用率和整個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有效地抵消了收益遞減規律的影響。總體而言,科學技術對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