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周刊
![]() |
期刊名稱: | 中國新聞周刊 |
期刊級別: | 國家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CN11-5313/G | |
國際標準刊號: | ISSN 1673-1735 | |
期刊周期: | 周刊 | |
主管單位: | 中國新聞社 | |
主辦單位: | 中國新聞社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中國新聞周刊》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中國新聞周刊》語 言:中文,類 別:時政,主辦單位:中國新聞社,創刊時間:1999年9月,出版周期:周刊,國內刊號:CN11-5313/G2,國際刊號:ISSN 1673-1735,郵發代號:2-837
中國新聞周刊由中國新聞社主辦,于2000年1月1日正式出版發行。《中國新聞周刊》定位于信息管家、時事顧問、意見領袖,特點是在新聞性上下功夫,以國內、國際重大新聞報道為主,強化時政新聞的內容,旨在構建中國權威時政傳媒。辦刊宗旨以為讀者提供國內、國際重大新聞報道為主, 內容涵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體育、時尚、娛樂等領域。內容涉及廣泛且富有深度,重點在于挖掘新聞背景和內涵,力爭做到比報紙報道有深度、有質量、有系統;比月刊報道有時效,有權威,有觀念。
• 讀者對象:讀者群鎖定在居于社會主流的“影響力階層”,主要讀者包括中高級政府公務員、企事業中高層管理者以及關心中國進步與發展的智識階層、中青年才俊等。• 論文編寫樣式
新論
人民幣國際化不會成為貨幣戰爭
隨著2013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之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更加引人注目。人民幣與主要貿易伙伴直接兌換,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主要路徑。 近日,習近平主席成功訪問韓國,中韓兩國簽署的聯合聲明指出,雙方“認識到推動本幣結算有利于兩國經貿...
資訊
編讀往來
上期反饋:大慶油田的年輕人 @ 任映濤:很多畢業生很優秀,就是因為不是大慶戶口、沒有油田工作的老爸老媽所以被拒之門外,這公平嗎?既得利益階層的固化,嚴重缺乏競爭意識,必禍及國家。 @布絲魚:讀了此文感同身受。地方央企很像家族企業,但人生被固...
教育貸款補貼計劃
去年,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重要的一年,因為世界領教了發展中國家教育的真正價值。事實上,馬拉拉·尤沙夫賽的例子深刻地表明,在發展中國家,不讓孩子受教育比讓孩子受教育的成本大得多。馬拉拉是一位年輕的巴基斯坦女孩,她為兒童上學的權利而疾呼...
美中應學會在爭議中共處
近幾日,我與幾位同事在北京參加了一系列會議,與會人士包括中國學界、企業界人士和高級政府官員。近月來美中兩國雙邊關系的急劇轉變是大家談論的主題,兩國在海洋與網絡安全等多個領域分歧重重,關系日益緊張。 在去年奧巴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會晤之后,“新...
封面故事
中法50年 那么遠,這么近
巴黎位于東經2.2度,北緯48.52度;北京位于東經116.4度,北緯40度。兩地最短直線距離11739.17公里。無論語言、文化、生活習俗或者政治制度,中國與法國幾乎毫無相同之處。這兩個國家如此遙遠,卻在心理距離上愈發靠近。 從18世紀歐...
中國與法國:想象、試探與擁抱
存在主義在中國 法國存在主義曾兩度東漸到中國,一次發生在上世紀40年代,而對其全面的譯介及研究,則主要在新時期的80、90年代,并對當時我國的文化知識界產生了較大影響,一度在某些文藝和教育領域引發了一陣“薩特熱”。1978年先是《世界文學》...
藝術“候鳥”
法國電影在中國 在1950年代中期以后,中國電影人接觸了更新的外國電影實踐,法國電影除去公開上映的《沒有留下地址》(夏諾阿)和《禁止的游戲》(克萊芒),在電影工作者內部還可以觀看到《四百下》(特呂弗)和《廣島之戀》(雷乃)。 20世紀七八十...
關于法國風尚的五個細節
(左上)法國米高,高級手套品牌Causse Gantier的手工作坊內,裁縫正在檢查皮革的規格。攝影/Balint Porneczi (右上)6月28日,法國時裝界的“老佛爺” 卡爾·拉格菲爾德參加巴黎秋冬時裝周。攝影/Franc...
法國企業在中國
法國戲劇在中國 法國先鋒戲劇最早在中國的介紹,是1962年10月21日《人民日報》刊登的程宜思近萬字的“法國先鋒派戲劇剖視”。這一階段雖以“批判式的評介”開始,仍有兩部荒誕劇作被翻譯過來:1962年11月由黃雨石翻譯的尤奈斯庫的《椅子》, ...
“浪漫”的人開著“倔強”的車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合資汽車企業進入了“旺長期”,其成立目的是互惠互利,但也帶著相互懷疑的色彩。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薛求知認為,合資企業“對中國經濟舉足輕重”。中國鼓勵發展合資企業的主要目的有三:“發展工業、實現技術升級、提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