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
期刊名稱: |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期刊級別: | 核心期刊 | |
國內(nèi)統(tǒng)一刊號: | 51-1718/TE | |
國際標準刊號: | 1674-5086 | |
期刊周期: | 雙月刊 | |
主管單位: | 西南石油大學 | |
主辦單位: | 西南石油大學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 期刊信息:《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雙月刊)曾用刊名:西南石油學院學報;西南石油大學學報,1960年創(chuàng)刊,以刊出院內(nèi)教師的科研成果為主體,也刊出部分來自現(xiàn)場關于油氣勘探、油藏工程、鉆采工藝及設備、油氣井完井與保護、油田化學、油田地面工程等方面的科研成果,突出反映了石油天然氣工業(yè)中的新理論、新方法、新工藝、新技術。《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主管單位:西南石油大學,主辦單位:西南石油大學,國內(nèi)統(tǒng)一刊號:51-1718/TE,國際標準刊號:1674-5086
• 期刊欄目:地質勘探、石油工程、油氣化學工程、石油機械工程及其它、博導評論、探討與爭鳴、其他信息。
• 數(shù)據(jù)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萬方數(shù)據(jù)庫、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CA 化學文摘(美)(2011)、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shù)據(jù)庫(日)(2013)、Pж(AJ) 文摘雜志(俄)(2011)收錄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1.098;總被引頻次:2039
截止2014年知網(wǎng):復合影響因子:1.091;綜合影響因子:0.966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近期論文:
韋5斷塊三角洲前緣儲層構型及剩余油分布……………………………………………… 袁靜;梁繪媛;宋璠;唐湘明;董道濤;
青西油田下白堊統(tǒng)下溝組致密油成藏條件 …………………………………………孫維鳳;宋巖;公言杰;桂麗黎;
元壩地區(qū)珍珠沖段天然氣優(yōu)勢運移通道探討………………………………………… 程立雪;
伊朗SA油田Kazhidumi油藏再認識 …………………………………………杜洋;辛軍;陳杰;王維斌;童明勝;
A油田斷裂調節(jié)構造-坡折帶特征及其控砂模式 …………………………………………王巍;范廷恩;胡光義;牛濤;王國棟;
東河砂巖水淹后巖石物理特性變化規(guī)律研究 …………………………………………王謙;蘇波;宋帆;李震;楊帆;
Llanos盆地W油田河道砂體識別與描述………………………………………… 胡俊峰;馮方;楊江峰;陳冬;
馬達海洋區(qū)塊分段壓制多次波方法………………………………………… 夏常亮;李振勇;代東;
低滲透油藏考慮壓裂的合理注采井距研究 …………………………………………蘇玉亮;任龍;趙廣淵;詹世遠;孟凡坤;
長慶致密油三維水平井鉆井技術研究與應用………………………………………… 王勇茗;余世福;周文軍;段志鋒;黃占盈;
范例:韋5斷塊三角洲前緣儲層構型及剩余油分布
【摘要】:高郵凹陷韋5斷塊阜一段一砂組三角洲前緣儲層剩余油潛力大,但分布規(guī)律不明。針對該問題開展了對三角洲前緣砂體構型特征及其與剩余油分布關系的研究。研究中充分利用巖芯、測井和動態(tài)監(jiān)測等信息,取得如下認識:在識別出的六級構型界面中,四級界面是層內(nèi)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控制界面;以四級界面為界,識別出8種成因砂體構型單元;構型單元內(nèi)部砂體韻律與構型單元之間的滲流差異控制剩余油分布。研究區(qū)內(nèi)剩余油富集區(qū)可劃分為邊緣型和孤立型兩種,前者主要位于分流河道末梢或邊緣、河口壩側緣,以及與主力構型鄰接的天然堤、席狀砂和遠砂壩;后者主要位于不與水下分流河道連通的透鏡狀河口壩、遠砂壩等。
【關鍵詞】: 儲層構型 三角洲前緣 剩余油 阜一段 高郵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