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 |
期刊名稱: |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
期刊級別: | 國家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11-5337/X | |
國際標準刊號: | 1673-288X | |
期刊周期: | 雙月刊 | |
主管單位: |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 |
主辦單位: | 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原《環境科學動態》)雜志1976年創刊,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主管,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國家環保總局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辦,是環境科學綜合性科技期刊。《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辦刊宗旨為宣傳黨和國家的環境方針、政策、法規,介紹國內外環境科研成果、環保工作經驗;介紹各類環境污染物處理、處置技術及污染源治理經驗;介紹國內外有關環境科學的信息與動態。宏觀與微觀、環境社會科學與環境自然科學、提高與普及相結合。全面報道國內外環境科學的發展及研究動態,促進作者及讀者之間的交流。《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主管單位: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主辦單位: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國內統一刊號:11-5337/X,國際標準刊號:1673-288X
• 期刊欄目:政策研究、綜述報告、調查與考察、應用技術、新知識介紹、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實踐、生態學基本知識、環境與城市、環境與人口、環境與資源、環境污染與人體健康、環境污染及防治、環境管理、環境倫理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知網、維普中文期刊網、萬方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784;總被引頻次:632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030;綜合影響因子:0.629
•2015年第 4 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論文目錄表:
亞洲開發銀行技術援助項目“中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與人力資源開發創新研究…………………………………………殷培紅 梁璇靜
將環境保護工作的重心下移到縣鄉層面………………………………………夏光
新常態下我國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發展對策探究………………………………………高清霞 王謙
生態文明治理能力建設路徑分析………………………………………張強 劉煜杰 張惠遠 郝海廣 劉淑芳
污染物排放總量預算管理制度框架設計………………………………………蔣春來 王金南 許艷玲
如何推動地方落實13萬個建制村的環境綜合整治任務………………………………………王波 王夏暉
歐盟環境政策現狀及對我國環境政策發展的啟示………………………………………李蕓 張明順
中原經濟區發展的主要資源環境約束及破解對策………………………………………趙玉婷 李彥武 馬建鋒 董林艷
我國對電池和涂料產品實行消費稅綠色調控………………………………………李曉瓊 葛察忠 高樹婷 任雅娟 王金南
基于低碳經濟理論視角的現代循環農業發展戰略與對策………………………………………陳志峰 王海平 林國華 許標文 翁伯琦
頁巖氣開發壓裂返排液環境監管及對策建議………………………………………史聆聆 李小敏 馬建鋒 鄒廣迅
高分環境遙感應用示范系統平臺總體設計與實現………………………………………游代安 姜俊 曹飛 王昌佐 范磊
我國輻射環境監測快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及對策………………………………………周云 倪士英
淺談核電廠輻射環境現場監督性監測系統建設要求及建議………………………………………張瑜 楊維耿
范例:將環境保護工作的重心下移到縣鄉層面
長期以來,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心一直在大中城市和工業領域,突出抓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工業污染減排。這種格局是有原因和道理的,因為過去我國環境問題的焦點和難點確實是在大中城市和工業領域,環境保護的主戰場必須擺在這里。隨著環保工作不斷發展,現在大中城市的環境治理體系巳有較大改善,機構比較健全,各種軟硬條件大為改善,基本能夠應對當地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與此同時,縣域和鄉鎮層面的環境問題卻變得突出和尖銳起來:大量工業企業建在縣級城市或鄉鎮上,城市中轉移出來的很多產業來到農村,農村還新辦了畜禽養殖等工廠以滿足城市擴張的需求,同時大量農民集聚到縣城或集鎮上生活卻沒有及時建設污水處理和垃圾清運系統。這些地方沒有大城市的集聚優勢,不得不依賴落后產業搞發展,一旦這些產能形成,盡管環保不合法或不達標,但也難于取締。這一切都使很多過去被認為“環境好”的縣域和鄉鎮,現在變成污染嚴重、環境臟亂的典型代表。絕大部分環境污染問題和風險出現在縣鄉層面,大量的環保任務集中在縣鄉層面,保障環境質量的責任也主要在縣鄉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