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
![]() |
期刊名稱: | 四川地震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51-1163/P | |
國際標準刊號: | 1001-8115 | |
期刊周期: | 季刊 | |
主管單位: | 四川省地震局 | |
主辦單位: | 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學會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四川地震》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四川地震》(季刊)1977年創刊,本刊是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學會主辦的綜合性地震學術刊物,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刊載地震監測預報、地震學、地球化學、地震地質、工程地震、地震社會學、歷史地震和古地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綜述性文章、問題討論等。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倡不同學術觀點的自由討論,促進學術交流,為防震減災事業服務。讀者對象主要是從事地震監測、預報和地震工程以及有關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師生等。《四川地震》主管單位:四川省地震局,主辦單位: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學會,國內統一刊號:51-1163/P,國際標準刊號:1001-8115
• 期刊欄目:地震監測、地震預報、測震學、地球化學、地震地質、工程地震、地震社會學、歷史地震。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 辦刊宗旨:《四川地震》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145;總被引頻次:116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203 ;綜合影響因子:0.130
•《四川地震》雜志2015年第 2期投稿論文:
初始震源深度對雙差定位結果的影響分析……………………………………蔡一川
半幾何方法及其在汶川8.0級地震中的應用……………………………………段云歌 蘇金蓉 陳天長
鮮水河斷裂帶近20年流磁測量資料整理……………………………………李菲菲
新疆溫泉縣泥火山噴發水的化學特征研究……………………………………陳志 李營 汪成國 顏龍
2014年8月3日云南魯甸M_S6.5級地震四川災區震害特征分析……………………………………葉肇恒 劉洋 毛利 格桑扎西 宴金旭
論文范例:半幾何方法及其在汶川8.0級地震中的應用
地震定位是根據臺站地震儀記錄到的地震波到時數據來計算震源位置和發震時刻等參數的方法,也是地震學研究的經典問題之一[1]。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和飛速發展,地震的自動定位方法得到了迅速發展,并成為地震定位的主流方法。目前,地震定位方法主要有Geiger法、聯合定位法、相對定位法、主事件定位法及雙重殘差定位法等,這些方法都要求給定地殼地震波速度模型[1-3],并且要讀取P波和S波的到時,當研究區有較精確的地殼地震波速度結構模型時,以上方法可獲得較高精度的定位結果。如果不知道該地區的速度模型,或者對于小動態范圍儀器獲得的數據,在遇到大地震時,儀器記錄常常因出現限幅而無法拾取S波到時。面對這種情況,怎樣測定震中位置和發震時間呢?可以考慮采用半幾何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較快確定震中位置和發震時刻。該方法是一種半計算半畫圖的方法,它不需要速度模型,只需精確拾取各臺站同一地震直達波到時(這里選擇Pg波),就可以確定震中位置和發震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