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科學學報
![]() |
期刊名稱: | 大氣科學學報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32-1803/P | |
國際標準刊號: | 1674-7097 | |
期刊周期: | 雙月刊 | |
主管單位: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
主辦單位: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大氣科學學報》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大氣科學學報》是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 由江蘇省教育廳主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主辦的大氣科學類學術性期刊,繼承原《南京氣象學院學報》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第三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江蘇省優秀期刊等學術榮譽,并被美國《氣象學與地球天體物理學文摘》、美國《劍橋科學文摘》、《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等國內外重要檢索系統收錄。2010年《大氣科學學報》榮獲第三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大氣科學學報》主辦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創刊時間1978,出版周期雙月,國內刊號32-1803/P,國際刊號1674-7097,郵發代號28-405
• 期刊欄目:論著、短論、簡訊。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數據庫收錄
• 讀者對象:從事大所科學研究的科研人員,氣象臺站的技術人員及大專院校,有關專業的師生。
• 辦刊宗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貫徹:“雙百”方針,以繁榮我國氣象科學事業,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為宗旨。本刊主要刊登大氣科學,環境科學及相關基礎學科的理論和應用研究論文,新技術研制,國內外研究進展綜述等。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946;總被引頻次:1623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486;綜合影響因子:0.849
•《大氣科學學報》雜志投稿論文目錄:
全球變暖停滯的形成機制研究進展………………………………………………宋斌 智協飛 胡耀興
氣候變化影響與風險評估方法的研究進展………………………………………彭鵬 張韌 洪梅 王鋒 龍強
夏季東亞地區AOD與地面太陽輻射變化的聯系及季風環流異常:季節趨勢影………………………………………孫一 管兆勇 馬奮華 夏陽
長波區間太陽輻射對氣候模擬的影響………………………………………盧鵬 張華 荊現文 王志立
CMIP5西北太平洋氣候變率的模擬評估………………………………………智海 李愷霖 周順武
歐亞大陸夏季地表溫度的氣候特征及與大氣環流的聯系………………………………………吳曉娜 孫照渤
ENSO與北半球冬季大氣環流異常年代際關系的數值模擬………………………………………曹艷艷 郭品文 王武軍
基于Hybrid EnSRF-En3DVar的雷達資料同化研究………………………………………閔錦忠 劉盛玉 畢坤 杜寧珠
中國東北植被動態變化及其與氣候因子的關系………………………………………劉向培 劉烈霜 史小康 佟曉輝 賈慶宇
冬季北大西洋風暴軸的變化及其對西伯利亞高壓的影響………………………………………曾鼎文 朱偉軍 馬小嬌 顧沛澍 劉鳴彥 高潔
《大氣科學學報》投稿須知
1.文稿應具有創新性,論點明確,數據可靠,論證嚴謹,文字精煉,語言流暢。論文一般不超過8000字,短論和科研報告不超過5000字(包括圖、表、中英文摘要及參考文獻等)。
2.文稿書寫順序:文題(不宜超過25字)、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及郵政編碼、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應含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主要結論)、3~8個關鍵詞、中圖分類號、英文題目(實詞首字母大寫,其他字母和虛詞小寫)、作者姓名及單位、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一致)和關鍵詞、正文(5號字,標題突出,層次分明)、參考文獻。
3.引言應包括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言簡意賅,重點突出,不要有插圖、列表和數學公式的推導證明。結論不應是正文中各段小結的簡單重復,應是綜合全文所形成的觀點和論點。
4.文稿中圖、表要精選,應有自明性,且隨文出現(先文后圖、表)。文字表述切忌與圖表內容重復。插圖要標明縱、橫坐標的物理量及其單位,需注明圖號(全文以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中文圖題、英文圖題及有關量的單位。表格應采用三線表,需注明表號(全文以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中文表題、英文表題及有關量的單位。
5.數學公式及符號必須清楚無誤。所有物理量、計量單位及其符號(以單字母或單字母加下標的形式表示)都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號,請注明文種、大小寫、正斜體及上下角標。
6.參考文獻必須引用作者親自閱讀過的、公開發表的文獻。非公開出版物或尚未正式出版的文獻資料以腳注形式標注。文獻在文中的引用序號應前后對應。參考文獻作者在3名以內者應全部列出,超過3名者只列前3名,其后加“,等”或“,etal”。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各類文獻的著錄格式同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