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報
![]() |
期刊名稱: | 天文學報 |
期刊級別: | 核心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32-1113/P | |
國際標準刊號: | 0001-5245 | |
期刊周期: | 雙月刊 | |
主管單位: | 中國天文學會 | |
主辦單位: | 中國天文學會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天文學報》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天文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天文學報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天文學報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天文學報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天文學報》主辦單位:中國天文學會出刊周期:雙月刊出版地:江蘇省南京市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16開郵發代號:2-818創刊時間:1953國際標準刊號:0001-5245國內統一刊號:32-1113/P復合影響因子:0.594綜合影響因子:0.438
• 期刊欄目:地震科技論文、綜述、學術論文、短文、科技簡訊等
• 數據庫收錄情況:SA 科學文摘(英)(2011)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 辦刊宗旨:《天文學報》創刊于1953年,由中國天文學會主辦,紫金山天文臺承辦,是新中國建立后中國創辦最早的天文學術期刊。自1979年起從半年刊改為季刊。本刊專門發表天體物理、天體力學、天體測量等天文各大分支學科以及天文儀器、天文學史和天文觀測新發現等方面的科學成果,進行國際交流,密切反映中國天文學的迅速發展面貌。目前已和52個國家的220個天文單位建立了正規的期刊交換關系。從2001年開始,《天文學報》所發表論文的英文摘要可通過哈佛史密斯中心的ADS供全球同行查找。
本刊曾獲中國科協優秀期刊三等獎,中科院優秀期刊三等獎,曾被評為“百種中國杰出期刊”,被英國科學文摘(SA)和蘇聯文摘雜志系統收錄。
《天文學報》編委會由30位目前天文學各領域的資深教授、研究員等組成,其中外籍編委3人,形成了包括天體力學、天體測量及天文學史、人造衛星、太陽、行星物理、恒星及星際介質、星系與宇宙學、高能天體物理、天文儀器等學科編委審稿負責制的體系。主編由從事天文學前沿領域研究的專家擔任,負責辦刊政策,保證刊物學術質量,實現刊物的科學定位。編委會同時聘請了6位熟悉天文學科內容及出版業務的專家,以協助并指導本刊的發展。
• 《天文學報》雜志2014年第 6期論文投稿格式:
面向類旋渦星系盤有效厚度的獲取及圖像處理方法…………………………………………胡濤 彭秋和
EGS場中高紅移極亮紅外星系的形態與結構……………………………………方官文 馬仲陽 陳洋 孔旭
脈沖星射電輻射束半徑與周期關系的研究……………………………………魏丁丁 游霄鵬
一種載人小行星探測軌道優化設計方法……………………………………甘慶波 張揚 朱正帆 韓威華 董鑫
多星混合資料的定軌王歆
利用GRACE數據監測中亞地區陸地水儲量動態變化的研究……………………………………孫倩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丁建麗 張飛 買買提·沙吾提
電離層延時對低軌衛星頻率傳遞的影響分析……………………………………田世偉 徐榮 于永 常江 李廣俠
暗物質粒子探測器觸發邏輯測試系統的設計和實現……………………………………張磊 郭建華 張永強
類地行星的形成、內部結構與大氣逃逸……………………………………晉升
《天文學報》第55卷(2014)總目次……………………………………
欄目征稿啟事……………………………………
論文下載:脈沖星射電輻射束半徑與周期關系的研究
1引言脈沖星具有很強的磁場,是高速自轉的磁中子星,其自轉周期P很穩定.脈沖星的輻射一般用燈塔模型來解釋.當脈沖星每自轉1周,其輻射束若掃過觀測者視線,就能觀測到脈沖信號.單個脈沖信號的輪廓變化很大,但多個脈沖信號的累積輪廓非常穩定.一般呈現出單峰、雙峰、三峰以及多峰等形態[1],可用經驗的核錐模型[2]或補丁模型[3]來解釋.最近,還提出了輻射束的風扇模型[4].前人研究了核錐模型中核成分與錐成分的寬度關系[5-7].脈沖星的輻射束模型最早由Radhakrishnan等[8]提出,其幾何形狀如圖1所示.圖中3條軸線分別代表脈沖星的自轉軸、磁軸和觀測者的視線方向.自轉軸與磁軸之間的夾角是磁傾角α.當輻射束繞自轉軸旋轉時,磁軸與視線距離最近時所張的角度為撞擊角β.圖中ψ是偏振位置角,而?為輻射輪廓的相位.根據此模型,ψ隨?的變化應該呈“S”曲線.輻射束半徑大小為ρ,圖中ST曲線在赤道圈上的投影對球心的張角值為輻射輪廓的寬度W.脈沖星輻射束半徑ρ可以通過脈沖寬度W以及磁傾角α、撞擊角β計算得到.前人研究了輻射束半徑與脈沖星自轉周期P的關系.Lyne等[3]取α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