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物警戒
![]() |
期刊名稱: | 中國藥物警戒 |
期刊級別: | 核心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11-5219/R | |
國際標準刊號: | 1672-8629 | |
期刊周期: | 月刊 | |
主管單位: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 |
主辦單位: | 國家食品藥品質量監督管理局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中國藥物警戒》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中國藥物警戒》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中國藥物警戒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中國藥物警戒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中國藥物警戒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中國藥物警戒》主管單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單位:國家食品藥品質量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暨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出版地:北京市出刊周期:月刊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16開創刊時間:2004年郵發代號:80-250國際標準刊號:1672-8629國內統一刊號:11-5219/R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609知網綜合影響因子:0.501萬方影響因子:0.855萬方總被引頻次:1093
《中國藥物警戒》(月刊)創刊于2004年,是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暨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現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是國內唯一藥械警戒專刊與最權威藥械安全信息期刊。
• 期刊欄目:基礎研究、專欄、管理研究、綜述·講座、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個例分析、警戒信息等。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中國知網收錄、維普期刊網收錄、萬方數據庫收錄
• 讀者對象:藥品、醫療器械安全性監管人員,從事藥品不良反應、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工作的專業人員,各級醫療機構的臨床醫藥工作人員,藥品/醫療器械研制、生產、經營企業及公眾。
• 辦刊宗旨:以“保障人民群眾安全用藥、用械”為核心,秉承“學術性、指導性、實用性、服務性”的辦刊宗旨,積極關注國內外藥/械警戒動態,為藥械監測與再評價的學術研究、管理經驗、警戒信息發布、臨床安全用藥、用械等提供了一個廣闊的交流平臺,是與政府機構、醫療機構、企業、社會公眾等進行有效溝通的橋梁與紐帶。積極宣傳國家醫藥衛生政策、法規,介紹國內外藥品/醫療器械安全性監督管理、安全性研究、不良反應監測的最新進展,促進學術交流、經驗交流及藥品和醫療器械在研發、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監測成果的宣傳,提高臨床合理使用、安全使用藥品/醫療器械的水平,為藥品/醫療器械的管理、科研、生產經營單位、醫藥工作者及公眾提供信息,為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及公眾的藥品/醫療器械使用安全服務。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855;總被引頻次:1093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609;綜合影響因子:0.501
•2015年第 2期《中國藥物警戒》成功收錄論文目錄:
單硝酸異山梨酯鹽酸伊伐布雷定復方對Beagle犬的長期毒性研究……………………………………胡曉樂 李會恩 李斌 王恩力 馮中 趙濤
P-糖蛋白對番荔枝酰胺衍生物FLZ在Caco-2細胞模型中跨膜轉運的………………………………劉潛 陳曉光 侯金鳳 張金蘭 陳輝 張丹 鮑秀琦 孫華
利伐沙班與低分子肝素鈣在腹部腫瘤根治術后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療效………………………………周慧萍 李志泉 陳曉艷 陳永春
山豆根水提組分對咽喉實熱證小鼠急性毒性實驗研究………………………………趙慶華 謝元璋 李素君 楊倩 孫蓉
山豆根水提組分對實熱證小鼠抗炎及伴隨毒副作用研究………………………………尹利順 呂莉莉 竇立雯 李曉宇 孫蓉
山豆根水提組分對實熱證小鼠抗炎及伴隨毒副作用機制研究………………………………李曉宇 孫蓉
普盧利沙星分散片處方篩選………………………………唐洪娟 陳大為
淺析國外藥物警戒受權人制度對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的啟示………………………………***麗 沈璐 董鐸 劉巍 張華 郭雪 李馨齡 程剛
主成分聚類分析在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綜合質量評價中的應用………………………………徐瑾 李馨齡 周鵑
多糖抗腫瘤作用的研究進展………………………………錢珍 江國榮
論文范文參考:山豆根水提組分對咽喉實熱證小鼠急性毒性實驗研究
山豆根(Sophorae tonkinensis Radix et Rhizome)又名山大豆根、黃結、苦豆根,始載于宋代《開寶本草》,為豆科槐屬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及根莖[1]。山豆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之功效,用于火毒蘊結,乳蛾喉痹,咽喉腫痛,齒釀腫痛,口舌生瘡,系傳統中醫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代表藥物。關于山豆根毒性,宋·《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2]載:“山豆根味甘寒無毒”。《簡明中草藥學》記載:“性寒,味苦;有小毒”,歷年藥典均記載:“苦,寒;有毒”[3]。有報道山豆根毒性成分主要為苦參堿和金雀花堿,主要累及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且呼吸衰竭是其直接致死原因[4]。山豆根是一味臨床常用中藥,然而其毒性影響了該藥的進一步開發應用。中藥的毒性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在辨證用藥過程中,在功效的臨床表征過程中被發現和認識的;中藥的毒性與功效和證候密切相關,中藥毒性應當放在功效(適應證)和中醫的“證候”中間進行綜合評價和科學認知,不能孤立地“就毒性論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