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氣象學方向論文選題:
氣象信息資源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氣候風險對新能源產業鏈的影響研究
全球變暖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分析
氣候變化沖擊下的涉農信用風險研究
碳循環、氣候變化與金融風險的關聯性分析
氣候變化對女性勞動力市場的影響研究
全球氣候變化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研究現狀
極端氣候事件預測模型的研究與應用
氣候風險對企業投資意向的影響分析
氣候變化對地方財政收入的影響研究
氣候政策不確定性對經濟的影響評估
極端降水事件的氣候變化特征及其影響
熱島效應對城市氣候的影響研究
旱澇急轉事件的成因分析與預測
氣象數據在農業災害預警中的應用
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及適應性策略
氣象因素對空氣質量的影響研究
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影響
氣象災害風險管理與保險機制研究
氣候變化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與對策
氣象學范文參考:
碳循環、氣候變化與金融風險——基于DSGE模型
氣候變化會導致極端天氣事件增多、經濟損失增加,進而會影響金融穩定,需要相關部門及時評估和應對。因此,構建合理的氣候金融分析框架,分析氣候變化影響金融變量的傳導路徑,并制定針對性應對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該研究在金融加速器框架下構建了一個包含碳循環、氣候變化因素以及多個經濟主體的DSGE模型,模擬了氣候變化對產出、資產價格、企業違約率以及信貸總量等變量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1)氣候變化沖擊減少了產出,降低了資本價格和資本收益率,增加了外部融資溢價水平,推高了企業杠桿率和信貸違約率,進而引起信貸緊縮,投資減少。(2)碳強度沖擊增加了產出,提高了資本價格和資本收益率,減少了外部融資溢價水平,降低企業杠桿率和企業信貸違約率,進而引起信貸擴張,投資增加。(3)減排強度沖擊主要通過成本驅動影響宏觀經濟。短期內經濟受減排沖擊的負向影響較大,長期地看,隨著產出的快速恢復,投資和信貸需求增加,從而促進了經濟增長。據此建議:(1)及時準確地評估氣候變化風險在金融體系中的規模,防范非傳統的系統性風險對金融市場產生的影響。(2)積極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減污降碳與增加產出的雙贏成效。
氣候風險會加劇中國新能源產業鏈風險聯動嗎?
經濟社會綠色轉型離不開新能源產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在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趨嚴峻的背景下,研究氣候風險對中國新能源產業鏈風險聯動的影響對于防范化解潛在風險、提升新能源產業鏈韌性與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引入TVP-VAR動態溢出指數方法測度中國新能源產業鏈風險聯動水平,基于自然災害、能源轉型以及氣候政策不確定性多維視角,實證研究了氣候風險對中國新能源產業鏈風險聯動的影響及其時變機制。研究發現:第一,中國新能源產業鏈中存在顯著的風險聯動效應,風險傳染源主要來自產業鏈中下游,其中儲能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是主要的“風險驅動者”,而產業鏈上游的水電產業和核能產業是主要的“風險接受者”;第二,中國新能源產業鏈風險溢出呈現“同一環節弱、不同環節強”的典型特征,產業鏈上游環節內部的關聯性較弱,而產業鏈上游與中下游之間的關聯性較強;第三,自然災害、能源轉型以及氣候政策不確定性均可加劇新能源產業鏈風險聯動,且均表現出隨時間變化的動態特征,在自然災害頻發、能源轉型加速、氣候政策不確定性顯著增強時期,新能源產業鏈對氣候風險沖擊更為敏感
基于SpringBoot的氣象信息資源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隨著電子政務技術發展,無紙化辦公因具有高效、綠色、便捷等優勢,已成為各級政府部門提升效率的必然選擇。以省級氣象部門為例,近年來隨著氣象信息化建設的飛速發展,信息基礎設施資源包含的網絡準入、云資源池、堡壘機、虛擬專用網絡(VPN)等資源申請工作量呈指數增長,資源申請需要多個部門審批,因此傳統紙質審批方式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分析了省級氣象信息資源信息化管理建設需求,基于SpringBoot和MyBatis框架,從系統架構、業務邏輯流程設計、數據庫3個方面提出設計思路,對核心類設計及調用過程進行分析,具體闡述了系統部署及實現方法。
氣象學論文大綱參考:
1 概述
2 需求分析
2.1 系統目標
2.2 系統需求
2.3 技術路線
2.3.1 整體架構設計
2.3.2 Web前端視圖層設計開發
2.3.3 后端業務邏輯支撐層設計與開發
2.3.4 底層數據庫平臺設計與開發
2.4 開發工具
3 系統設計
3.1 系統架構設計
3.2 業務流程設計
3.3 數據庫設計
4 系統部署與實現
4.1 核心類及調用過程
4.2 連接數據庫
4.3 系統平臺展示
5 結語
如果您現在遇到期刊選擇、論文內容改善、論文投稿周期長、難錄用、多次退修、多次被拒等問題,可以告訴學術顧問,解答疑問同時給出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