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副主任醫師評審論文參考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期刊常識時間:瀏覽:

  醫師分為醫師(助教) 、主治醫師(講師)、 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主任醫師(教授),副主任醫師評審論文需要符合一定要求,例如在主治醫師任期內,能完成醫院分級管理中規定的甲級病歷,還需要公開發表論文或者著作,例如公開出版10萬字以上的著作或者在國家權威刊物上發表本專業的學術論文2篇,那么關于副主任醫師評審論文有哪些參考呢?下面就匯總了兩篇評審副主任醫師的職稱論文供作者參考。

副主任醫師評審論文

  副主任醫師評審論文范文一:影像診斷思維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

  摘要:影像診斷是一個認識過程,是一種思維活動,本文分析影像診斷不是孤立的,應與臨床思維緊密結合,有助于影像醫生在工作中提高思維能力和診斷水平。

  關鍵詞:影像診斷;臨床實際;診斷思維

  隨著醫學影像學的迅速發展,影像診斷思維過程越來越被重視,尤其結合臨床來做出影像診斷,對于影像學診斷的準確性、減少誤診,有著重要意義[1]。一個合格的醫生必須具備五大要素:淵博的醫學知識,豐富的臨床經驗,高尚的職業道德,嚴謹的工作態度,科學的臨床思維過程。因為科學的思維可以使疾病獲得正確診斷,不恰當的思維則會導致疾病的貽誤或治療的錯誤。這就要求影像專業醫生,要改進影像診斷報告,一個公認的重要前提是,影像信息必須與臨床緊密結合。

  1 影像醫學診斷的主要任務和目的

  影像醫學學科的診斷與鑒別診斷的思維從早期以看圖像為重,逐漸發展到與病理對照,及重視結合臨床[2]。醫學影像學檢查的目的,是為臨床提供影像學診斷,作為臨床明確診斷、選擇和制定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也就是說,影像學檢查與診斷,首先要從臨床的需要出發。影像改變與臨床表現所反映的是疾病的不同側面,只有兩者整體的綜合分析,才能全面地做出判斷[3]。如果只注意影像表現,而忽視臨床表現,或遺漏某些重要史,常常會造成影像診斷的錯誤。如一個球形肺炎的病人,胸片或CT表現出來的僅僅是類圓形病灶,若沒有血常規資料以及發熱、咳痰等臨床病史,很難判斷其性質,可能診斷為肺癌,也可能診斷為其他病變,將影像改變與臨床表現相結合,就能夠迅速而準確地做出診斷。

  2 高性能的設備,是提供高質量的影像檢查資料,滿足影像診斷需要的基礎

  要解決好上述這些問題,前提是要有符合診斷要求的影像資料。這就需要從臨床需要出發,同時,這也是影像質量控制的需要。思維、計劃前移,從檢查方法的設計與選擇開始:例如鼻竇病變、鼻外傷的檢查,應當選擇CT掃描,并結合各種圖像后處理來觀察。如果只采用平片檢查,就可能會遺漏病變或骨折。此外,還應從職業道德出發,考慮到患者接受的輻射劑量。眾所周知,醫學影像學是設備依賴性十分突出的學科,因此,設備的性能有時會起到關鍵性作用[4]。

  3 掌握疾病的發展過程,是影像診斷的關鍵環節

  疾病是在發展和變化的,每一種疾病都有其轉歸規律,而影像檢查只是將其某一階段的表現進行瞬間記錄,如僅靜止地分析,則易誤診。只有充分地認識各種疾病的轉歸、病理生理及影像動態發展規律,才能掌握好檢查的恰當時機,有利于疾病的診斷[5]。例如:腦梗死的病人最初24h以內,梗死區域的腦組織尚未出現明顯水腫,CT影像尚無陽性表現,如僅判斷顱腦無異常,則會造成誤診,若做動態觀察,則可觀察到梗死的部位、范圍、程度、側支循環是否建立等重要信息,有助于診斷與治療。

  4 結合臨床,做出影像診斷

  有了優質的影像資料,并不意味著就能得出準確的結論,還需要有好的影像診斷思維過程。但是從大原則上講,既往的放射學診斷原則仍然實用。

  4.1 認識正常

  根據正常解剖、生理的基礎知識,認識人體器官、組織的正常影像表現。

  4.2 辨識異常與假象(偽影)

  根據病理學的基礎知識,認識人體病理改變所產生的異常影像表現,和由設備或患者體內外非病理因素產生的影像(如運動偽影、密度反差大界面產生的偽影)。

  4.3 結合臨床進行綜合分析,做出科學客觀的結論

  從診斷原則可以看出,前兩者是基礎。如果不認識正常,則可能在影像分析時,把正常結構誤判為異常;如果對疾病的異常征象不認識,則會出現視而不見,或者是看到了也不能對號入座;不認識偽影,可能會將其誤為疾病。后者是對影像檢查所見的分析與總結,結合臨床進行綜合分析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我們應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認真閱讀臨床提供的相關資料,必要時要調閱病程資料及實驗室檢查資料等,親自詢問患者及查體等,決不可單純看圖說話書寫報告。

  綜上所述,影像診斷的思維過程是:①全面觀察,發現病變;②做出解剖學定位;③定量:確定病變范圍、程度(對惡性腫瘤做出影像學分期);④定性;⑤結合臨床作診斷結論。并從影像醫學角度出發,提出后續處理建議。遵循以上步驟,思維才有條理,有充分科學性和邏輯性。

  參考文獻:

  [ 1 ]林怡藹,王巧兮.影像診斷的思維路線[J].放射學實踐,1999,14(1):34-35.

  [ 2 ]祁吉.試論面向21世紀的醫學影像學學科建設[J].繼續醫學教育,2001,15(2):13-16.

  [ 3 ]王紹武.影像診斷中的思維特點探討[J].醫學與哲學,1995,16(6):295-297.

  [ 4 ]孟悛非.醫學影像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

  [ 5 ]程現昆,丁曉東,張秀麗.影像學診斷的思維方法[J].中國全科醫學,2005,8(20):1733-1734.

  副主任醫師評審論文范文二:哮喘患者的臨床護理進展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以慢性氣道炎癥為特征,這種慢性炎癥導致了氣道高反應性的發生和發展。臨床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喘息、氣急、胸悶、咳嗽等癥狀,常在夜間及凌晨發作,同時伴有可逆的氣流受限。典型表現為發作性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癥狀可在數分鐘內發作,持續數小時至數天,應用平喘藥物后或自行緩解。哮喘雖不能徹底治愈,但可以達到良好的控制。所以,加大哮喘患者的護理力度,對于患者的病情的預防及緩解格外重要。

  1 病情觀察

  哮喘發作的前驅癥狀,如鼻咽癢、噴嚏、流涕、眼癢等黏膜過敏癥狀。哮喘發作時,觀察病人意識狀態、呼吸頻率、節律、深度,是否有輔助呼吸肌參與呼吸運動等,監測呼吸音、哮鳴音變化,監測動脈血氣分析和肺功能情況,了解病情和治療效果。哮喘嚴重發作時,如經治療病情無緩解,需做好機械通氣的準備工作。

  2 環境與體位

  有明確過敏原者應盡快脫離,提供安靜、舒適、溫濕度適宜的環境,保持室內清潔、空氣流通。根據病情提供舒適體位,如為端坐呼吸者提供床旁桌支撐,以減少體力消耗。病室不宜擺放花草,避免使用皮毛、羽絨或蠶絲織物等。哮喘發作時,病人常會大量出汗,應每天進行溫水擦浴,勤換衣服和床單,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和舒適。

  3 飲食護理

  大約20%的成年病人和50%的患兒可因不適當飲食而誘發或加重哮喘,應提供清淡、易消化、足夠熱量的飲食,避免進食硬、冷、油煎食物。若能找出與哮喘發作有關的食物,如魚、蝦、蟹、蛋類、牛奶等,應避免食用。某些食物添加劑如亞硝酸鹽可誘發哮喘發作,應當引起注意。有煙酒嗜好者應戒煙酒。

  4 用藥護理

  4.1 糖皮質激素 吸入藥物治療的全身性不良反應少,少數病人可出現口腔念珠菌感染和聲音嘶啞,指導病人吸藥后及時用清水含漱口咽部。口服用藥宜在飯后服用,以減少對胃腸道黏膜的刺激。當用吸入劑替代口服劑時,通常需同時使用2周后再逐步減少口服量,指導病人不得自行減量或停藥。

  4.2 β2受體激動藥 ①指導病人按醫囑用藥,不宣長期、規律、單一、大量使用,因為長期應用可引起β2受體功能下降和氣道反應性增高,出現耐藥性。②指導病人遵醫囑使用β2受體激動藥、糖皮質激素吸入劑,以保證藥效。③用藥過程觀察有無心悸、骨骼肌震顫、低血鉀等不良反應。

  4.3 茶堿類藥物 靜脈注射時濃度不宜過高,速度不宜過快,注射時間宜在10分鐘以上,以防中毒癥狀發生。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心律失常、血壓下降及多尿,偶有呼吸中樞興奮,嚴重者可致抽搐甚至死亡。茶堿緩(控)釋片有控釋材料,不能嚼服,必須整片吞服。

  5 氧療護理

  重癥哮喘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癥,應遵醫囑給予鼻導管或面罩吸氧,吸氧流量為每分鐘1~3L,吸入氧濃度一般不超過40%,為避免氣道干燥和寒冷氣流的刺激,吸入的氧氣應盡量溫暖濕潤。在給氧過程中,監測動脈血氣分析。如哮喘嚴重發作,經一般藥物治療無效,或病人出現神志改變,PaO2<60mmHg,PaCO2>50mmHg時,應準備進行機械通氣。

  6 保持氣道通暢

  痰液黏稠者可給予霧化吸入。指導病人進行有效咳嗽,協助叩背,以促進痰液排出。觀察病人咳嗽情況、痰液性狀和量。必要時負壓吸引器吸痰。哮喘急性發作時,病人呼吸增快、出汗,常伴脫水、痰液黏稠,加重呼吸困難。應鼓勵病人每天飲水2500~3000ml,以補充丟失的水分,稀釋痰液。重癥者應建立靜脈通道,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

  7 哮喘病人的教育與管理

  針對個體情況,指導病人避免哮喘發作的誘因,如攝入過敏食物;精神刺激和劇烈運動;接觸寵物皮毛及刺激性氣體等;戴口罩避免冷空氣刺激和預防呼吸道感染。在緩解期應加強體育鍛煉、耐寒訓練,以增強體質。指導病人識別哮喘發作的先兆表現和病情加重的征象,學會哮喘發作時簡單的自我處理方法。提高病人治療的依從性,使病人懂得哮喘雖不能徹底治愈,但長期規范化治療可以達到良好的臨床控制,即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和學習。

  8 心理護理

  精神心理因素在哮喘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培養良好的情緒和戰勝疾病的信心是哮喘治療和護理的重要內容。給予心理疏導,使病人保持規律生活和樂觀情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最大程度保持勞動能力,可有效減輕病人的不良心理反應。此外,病人常有社會適應能力下降、自信心下降、交際減少等表現,應指導病人充分利用社會支持系統,動員病人家屬參與對哮喘病人的管理,為其身心康復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馮正義,王蓓玲.內科護理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5-30.

  更多副主任醫師評審論文:

  優質兒科護理對改善護患關系的臨床研究

  臨床生化檢驗血液樣本怎樣避免溶血發生

  推薦閱讀: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投稿注意事項

如果您現在遇到期刊選擇、論文內容改善、論文投稿周期長、難錄用、多次退修、多次被拒等問題,可以告訴學術顧問,解答疑問同時給出解決方案 。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寿县| 合肥市| 孙吴县| 马山县| 临沭县| 响水县| 茶陵县| 汤阴县| 兴国县| 开鲁县| 临汾市| 镇沅| 江永县| 玉环县| 米泉市| 米林县| 溧阳市| 裕民县| 金秀| 唐河县| 眉山市| 武山县| 封丘县| 龙海市| 泸西县| 榆林市| 叙永县| 崇阳县| 阿巴嘎旗| 正镶白旗| 海淀区| 亚东县| 海淀区| 阳新县| 抚顺市| 张家界市| 武邑县| 祥云县| 城固县| 洪洞县| 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