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
![]() |
期刊名稱: | 國際博物館 |
期刊級別: | 省級 | |
國內統一刊號: | 32-1788/K | |
國際標準刊號: | 1674-2753 | |
期刊周期: | 季刊 | |
主管單位: | 譯林出版社 | |
主辦單位: | 譯林出版社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國際博物館》是一個交流有關博物館和文化遺產的科學和技術信息的主要論壇。這是一個獨特的空間,在這里讀者和撰稿者可以通過遍布全世界的遺產分享文化的差異。《國際博物館》如今以新的編輯思路討論國家和國際層面上的文化政策、倫理和實踐的問題。本刊鼓勵在跨學科(包括人類學、考古學、歷史學及藝術歷史學、社會學、哲學、博物館學和經濟學等)語境下交流專業知識,交流保護文化遺產的實踐,以及如何在不斷深刻變化的文化環境下作出政治決策。本刊突出博物館作為遺產和文化知識反思與生產場所的地位,并提供發生在國際團體中的爭論的信息。各種文化的經驗和知識圍繞相關主題得到展示,從而發展實踐了多樣性并鞏固了國際團結。本刊是就博物館和文化遺產進行國際對話的基本陣地。
《國際博物館》為季刊,以阿拉伯語、英語、法語、中文和西班牙語五種文字出版。本刊還根據主題出版特定語種的版本并向有關國家的學術機構發行。
《國際博物館》全球中文版(季刊)創刊于2008年,是由譯林出版社主辦的遺產保護問題的刊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國際博物館》目前已擁有多個語言版本,而該刊全球中文版的出版,可以對中國的專業人士和各級政府產生積極的影響,并為中國博物館發展和遺產保護方面走向國際化提供重要幫助。同時,它也為中國博物館和遺產保護領域與世界的交流構建了良好的平臺。
國際博物館(中文版)雜志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國際博物館(中文版)雜志榮譽
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期刊收錄論文目錄:
開普敦第六區博物館:變革行動派 博妮塔·貝內特;韋清琦(譯) (5-9)
變革社會中博物館的角色_原創文章
沒有(學者型)策展人的博物館:經理人管理時代的展覽制作 馬蒂厄·維奧-庫維爾;劉光贏(譯) (10-25)
探尋遺產博物館中的可及性障礙——變革時期的概念挑戰 尼古拉·帕帕季米特里烏;瑪麗娜·普拉蒂;埃萊尼·馬庫;德斯皮納·卡塔波蒂;朱夢媛(譯) (26-37)
文化經濟中的博物館與遺產藏品:服務更廣泛的受眾和本地社群所面臨的挑戰 莉澤特·格雷登;湯姆·歐戴爾;李莉(譯) (38-53)
當代策展實踐中的機構參與及日益重要的倫理作用 艾琳·卡布米;申屠神悅(譯) (54-65)
老齡化社會中博物館的角色定位 皮婭·霍維-阿薩德;施佳靜(譯) (66-75)
作為治療環境的博物館及其對藝術治療的貢獻 伊麗莎白·伊永奈茲;張春美(譯) (76-85)
博物館學術交流與版權法——以博物館使命與授權為前提獲得適度與微妙的例外保護的呼聲 里娜·埃爾斯特·潘塔洛尼;黃靜雅(譯) (86-91)
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變化中的社會——肯尼亞基蘇木博物館里的貝爾·基·達拉展覽和文化遺產保護 愛德華·M.盧比;伊薩拉·O.翁加拉;丹尼爾·契貝特·阿拉普·米特伊;王海波(譯) (92-101)
體驗停工:都柏林公寓體驗項目——為本地居民、離散人群和青少年所設計的參與項目,體驗都柏林最黑暗的歷史時期之一 丹妮爾·奧多諾萬;詹妮弗·麥克利;西爾維亞·埃琳娜·加拉格爾;布倫達·坦尼;秦海花(譯) (102-115)
珍藏美古開放:一座美國博物館實時保存外交史的良機 凱瑟琳·G.斯貝卡特;滕曼(譯) (116-122)
代際傳遞的媒介:戶外博物館——以格魯吉亞及烏克蘭兩座戶外人類學博物館為例 宋明吉;林奈緒;盛葦(譯) (123-128)
通過藝術和教育促進人權發展并為社群賦能:津巴布韋國家藝術館案例研究 戴維森·齊瓦拉;蔣鳴明(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