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校園文化建設論文發表了我校公寓文化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學生公寓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學生公寓是一個多層次、多內容的復合體,論文探討了公寓文化建設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客觀的進行了分析,探索出可行的構建和諧、文明校園環境的途徑。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論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寓文化建設
一、引言
學生公寓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高校校園文化同樣的育人功能:引導與說服、規范與認同、激發與鼓勵、融合與和諧,其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學生公寓文化以公寓為主要空間,以公寓內的日常學習、生活活動為主要內容,是一個多要素、多層次、多內容的復合體,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層面。物質文化主要是指公寓的建筑、整體布局、公寓內的硬件設施、綠化環境等物質形態,是公寓文化的物質載體和外在體現。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公寓成員在長期生活、實踐過程中根據需要制定的各項規章條例以及公寓管理體系。行為文化主要是指公寓成員在日常公寓生活中的各種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等,它是公寓風氣、人機關系、精神面貌的動態體現。行為文化是公寓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公寓文化的中間層文化。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受一定社會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的影響而形成的被公寓成員廣泛認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和思想觀念,是公寓文化的核心和靈魂。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倡導”,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再次強調了“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公寓文化建設可以成為公寓道德建設、學生習慣養成、價值觀念培育的重要途徑,把公寓育人的觀念融入公寓文化氛圍,會取得春風化雨、潤人無聲的良好效果。
二、我校公寓文化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課題組的調研情況
課題組在今年的3-6月份,隨機走訪了部分寢室與學生聊天,發現家庭經濟條件優越的學生對公寓環境要求更高;95后的學生個性張揚,導致包容精神相對欠缺,給公寓集體生活帶來重重矛盾;視野開闊、思維活躍但信仰缺失,導致公寓精神文化建設缺乏強有力的支撐。[3]隨后結合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我校公寓硬件設施、學生在公寓內的生活行為習慣、公寓內的各種制度、公寓文化節、寢室成員關系、教師下公寓等方面設計了一份問卷。通過QQ群、微信朋友圈等形式向在校生發放,共回收有效答卷805份,其中男生358份,占44.47%,女生447份,占55.53%。具體調研結果分析如下:關于公寓周邊綠化環境和基本硬件設施的評價;問卷結果顯示,有61.86%的學生認為認為我校學生公寓周圍的綠化環境、衛生狀況“一般”;61.99%的學生認為公寓的基本硬件設施“基本能”滿足學生需要。
總體來看,學生對于公寓硬件設施滿意度一般,有很多具體方面有待改善,這一點在我們走訪寢室過程中也被頻繁提到。關于公寓內各種制度的評價;問卷結果顯示,有49.81%的學生不贊成我校學生公寓管理中實行的斷電、熄燈制度,認為休息時間該由自己決定。關于舉辦公寓文化節效果的評價;問卷結果顯示,有58.51%的學生認為我校開展的公寓文化節在豐富學生公寓生活,改善公寓育人環境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活動偏向于形式”。
關于班主任下公寓的次數和作用的評價;問卷結果顯示,有高達48.07%的學生選擇班主任或是輔導員“偶爾來”公寓了解學生的各方面情況,有9.81%的學生選擇“從沒見過”班主任或是輔導員下公寓。在我校全面深入開展文明寢室建設之時,這樣的結果反映出班主任下公寓的工作還未真正落到實處。關于學生在公寓內的生活行為習慣及寢室成員關系的評價;問卷結果顯示,只有9.57%的學生選擇在上網時最常做的事情是“搜索學習資料”,4.97%的學生選擇的是“看新聞與評論、關心時政”,高達48.82%的學生選擇的是“聽音樂、看電影”。87.58%的學生認為寢室成員之間遇到矛盾時應該“誠懇溝通”;在“您認為所在的寢室成員之間關系”怎樣的選擇上,有62.73%的學生選擇“非常融洽”,29.9%的學生選擇“比較融洽,偶爾有矛盾,但是能很快解決”。這與“75.65%的學生認為寢室成員在公寓生活中所表現出的個人價值觀是‘集體主義’”的結果一致。
(二)我校目前公寓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們對問卷和走訪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以下梳理:1.在物質文化層面,我校公寓基本設施雖齊全,但與人性化、現代化的設計理念尚有一段距離,這也正是我校目前公寓物質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4](1)資源分配不均;我校部分公寓樓沒有獨立的衛生間,導致在洗漱高峰期,公共衛生間和盥洗室經常人滿為患。公寓的水電費結算還是采用傳統的預交再結算、多還少補的方式。(2)舒適度不夠;我校公寓都是六人間,空間相對擁擠,與其他院校的標準四人間相比舒適度有差距,這與95后學生優越的家庭經濟條件形成較大的反差。學校沒有統一安裝空調,但允許學生以寢室為單位租賃使用空調。2.在制度文化層面,傳統的管理理念與95后學生崇尚自由的主體意識相矛盾。問卷結果顯示49.81%的學生不贊成我校學生公寓管理中實行的斷電、熄燈制度。
走訪中發現,也有不少學生對學校的限制使用大功率違禁電器有較大的意見:天冷時,洗完頭發也不能使用吹風機、偶爾因為食堂擁擠想在寢室里下個面條也不能使用小功率電飯煲等。雖然學生的訴求不一定理性,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寓管理缺乏“服務育人”的理念。3.在行為文化層面,網絡行為文化占主導地位。走訪中我們發現電腦幾乎人手一臺,且公寓內生活除了睡覺、洗澡等,幾乎等同于網絡生活,不是對著電腦聽音樂、看電影、打游戲等,就是對著手機刷朋友圈、網購等。寢室成員之間也更熱衷于在QQ、微信上相互@,而不是面對面聊天。
其次,95后大學生紛缺乏成熟、理性的判斷能力,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強烈地沖擊著他們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4.在精神文化層面,學生基本展現了積極、健康的精神風貌。[5]在“您認為所在的寢室成員之間關系怎樣”的選擇上,有62.73%的學生選擇“非常融洽”,29.9%的學生選擇“比較融洽,偶爾有矛盾,但是能很快解決”。另外我們還了解到大部分學生或多或少都有網購分期付、網絡貸款平臺借錢、信用卡透支等經歷,那么誠信教育入公寓迫在眉睫。
三、我校公寓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加強我校學生公寓文化建設,應堅持以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思想,在建設中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引領我校公寓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全面發展,努力構建出和諧、文明、誠信、友善的學生公寓文化氛圍。[6](1)加大資金投入,強化公寓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切實改善學生公寓的硬件設施,如實行一戶一表制,切實解決學生之間因水電結算而產生的各種矛盾;寢室內部的柜子、書桌等硬件設施及時修理或更新(因為最早建造的公寓樓至今已有十七年);有效解決洗漱高峰期公共衛生間和盥洗室的擁擠問題。只有學生在公寓的住宿舒適了,真正把公寓當做“家”,開展學生公寓文化建設才能更加順利。
各二級學院應根據自身情況細化學校的相關公寓檢查、考核制度,落實檢查結果與各項評獎評優掛鉤,重視學生宿管會干部隊伍建設,讓宿管會學生真正融入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環境中;學校后勤應努力提高公寓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尊重學生的自主管理,加強服務理念。弘揚健康的行為文化,探討網絡化背景下的公寓行為規范。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網絡途徑推送展現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的新聞、圖片等,樹立我們身邊的典型。開展各個級別的示范寢室評比,讓學生的文明行為規范常態化。其中最基本的一點是要引導學生愛護公物,共同維護公寓內的基礎設施。挖掘校園文化,為公寓精神文化建設提供良好的外圍環境。
問卷結果顯示有60%的學生“會”去公寓里設立的閱覽室,這一點說明我們必須重視公寓公共活動空間的設立和管理,如閱覽室或活動室等。同時可以利用活動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進公寓、廣播臺進公寓等來營造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生活環境,定時更新櫥窗展示,讓學生主動關注櫥窗內的典型和先進事跡,讓學生在誠信、友善的環境中慢慢受到文化的熏陶,從而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寓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還要努力挖掘校園文化,為公寓精神文化建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在我校社團全員化的背景下,要善于依托學生社團,在公寓內組織開展集趣味性、知識性、教育性于一體的主題鮮明、豐富多彩的學生公寓文化活動,以“實踐養成”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指向。
四、結語
公寓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隨著95后學生行為、思想的變化,很多新的課題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這項工程需要學校、學生、公寓管理等多方配合,相信在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引領下,我校的公寓文化建設會開創出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丁笑生,大學生公寓文化建設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2]洪滿春,“90后”大學生宿舍文化現狀及其建設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3]劉桂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4.
[4]羅沖,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的高校學生公寓文化建設[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下),2012(12)
[5]唐玉燕等,高校文明寢室建設現狀與對策探究-以下沙高教園區為例[J].黑龍江教育,2014(10)
[6]謝秋英、彭復生,高職院校和諧公寓建設的實踐探討———以閩西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和諧公寓建設為例[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9)
作者:王婷妮 單位:臺州職業技術學院
推薦閱讀:《南方文學》(月刊)創刊于1979年,系由桂林市文聯主辦的純文學月刊,致力于打造文學領地,培養文學新人,追求作品的質量和可讀性,與生活互相觀照,與讀者共同成長以發表文學作品為主,多年來刊登了大量的本地作者作品,選擇有較高水平和較大影響的外省作家作品,起到了帶動本地作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