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淺談水利工程向資源水利側重問題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水利時間:瀏覽: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水資源及水環境的開發利用已日益社會化,城鄉間、部門間、地區間相互沖突的競爭性和利用日益加劇,傳統計劃經濟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和以工程措施為主導的水利戰略的局限性已日益顯露。為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與可持續發展,必須促成水利工程向資源水利的側重。本文介紹了水利工程向資源水利側重的必要性,對比了工程水利和資源水利的特點,就如何推動水利工程向資源水利側重,提出了執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優化水資源配置、走水利信息化道路等一些淺見。

  關鍵字:水利工程;資源水利;水資源優化配置;三條紅線;水利信息化

  引言

  “資源水利就是把水資源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聯系起來,進行綜合開發、科學管理。具體概括為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和保護六個方面。”隨著我國水資源問題的突出,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在水利工程的實施過程中要特別重視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將工程措施作為輔助手段,實現水利工程向資源水利的側重。

  一、水利工程向資源水利側重的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水情。當前我國水資源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水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修建水利工程是解決水資源問題的方法之一,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光靠修建水利工程已經不能解決水資源問題。

  二、工程水利與資源水利的特點與區別

  工程水利階段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水資源開發的適量問題。水利工程對于水資源采取的是有多少開發多少的方式,忽視了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二是片面重視開發水資源、治水害而興修水利的目的而忽視了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三是側重政府對水資源的行政管理而忽視市場對水資源的基礎配置作用。

  資源水利階段的特點也很明顯:一是不是無限制的開發水資源,而是有計劃的合理使用;二是站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高度來研究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等項工作,確保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三是政府部門、水利施工單位,不僅重視水利工程的興修與管理,而且加強了對水資源開發過程中的保護。

  資源型水利與工程型水利主要區別在于:工程水利重視的是水利工程的數量,資源水利則是在重視水利工程數量的基礎上,更加重視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建立以資源優化配置為基礎的節約型的經濟社會發展體系。具體來說,重視工程的數量,更重視工程的質量;重視工程建設,更重視工程的管理;重視工程措施,更重視非工程措施。

  三、水利工程向資源水利側重的措施

  (一)優化水資源配置

  1.水質水量聯合優化配置研究

  按照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水資源配置研究中應充分考慮地域和用戶之間分配的公平性,以及經濟發展與水資源、環境之間的相互協調。因此,如何從理論上和技術上體現水資源配置的公平性以及水資源配置與經濟、環境、人口的協調,是水資源配置研究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水體的水環境容量,污水與用水之間的關系,污水排放和水體納污量間的關系,以及水質水量聯合配置都是水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研究課題。

  2.基于水循環的廣義水資源合理配置

  把狹義的水資源拓展成包括土壤水和降水的廣義水資源,以自然人工復合系統為配置對象,擴大水資源配置的范圍,實現水資源在經濟社會和生態系統中的高效配置,保障生態環境系統的穩定友好以及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水資源配置方案的多目標決策

  水資源配置是一個多目標決策問題,應在綜合社會、經濟和環境各個方面影響的基礎上,分析經濟、社會和環境各方面的效益取舍,引入合適的多目標決策方法,在得出合理可行的推薦配置方案后,還應對其實施后可能產生的效果作全面的評估,以獲得更合理的配置方案。

  4.水價是優化水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用水者取得水權要付出代價,即取得水權的機會成本。

  通過調整水價來配置水資源,是依靠經濟杠桿,調整人們的經濟利益關系來自覺調整用水數量和結構,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

  商品水價包括三個部分,即資源水價、工程水價和環境水價。其中工程水價相對固定,環境水價比較穩定,資源水價作為取得水權的機會成本,受到需水結構和數量、供水結構和數量、用水效率和效益等因素的影響,不斷變化。不同的用水戶,在不同地區的不同時間,使用不同水源的不同量的水,其資源水價是不同的。根據水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主動調整資源水價,就能引導人們自覺調整用水結構和數量,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三條紅線——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

  第一條紅線,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控制紅線,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

  所謂紅線,即是強化剛性手段,對于取水總量已經達到或者超過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建設項目的新增用水,對取水總量接近取水許可控制指標的地區,限制審批新增用水。此外,還要完善配套措施,通過嚴格的水資源論證、嚴格實施取水許可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強化水資源統一調度等來實現全國用水總量控制目標。

  第二條紅線,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堅決遏制用水浪費。

  把節約用水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生產全過程。各項引水、調水、取水、供用水工程建設必須首先考慮節水要求。水資源短缺、生態脆弱地區要嚴格控制城市規模過度擴張,限制高耗水工業項目建設和高耗水服務業發展,遏制農業粗放用水。強化用水定額管理。加快制定高耗水工業和服務業用水定額國家標準。加快推進節水技術改造。制定節水強制性標準,加大農業節水力度,大力發展管道輸水、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加大工業節水技術改造,建設工業節水示范工程。加大城市生活節水工作力度,開展節水示范工作,逐步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設備及產品。

  第三條紅線,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嚴格控制入河排污總量。

  限制納污紅線指標,確定為全國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達標率要提高到60%以上。各地區要按照水功能區水質目標要求,從嚴核定水域納污能力,嚴格控制入河湖限制排污總量;水功能區水質目標要作為各級政府水污染防治和污染減排工作的重要依據。對排污量已經超過水功能區限排總量的地區要限制審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

  (三)3S技術——水利信息化推動資源水利

  3S技術是指RS(遙感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它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內容。3S技術就像一座多功能水庫,對信息起著集中、調節和凈化的作用,它兼容并蓄各種來源的信息,按地理空間坐標進行數據管理、查詢和檢索,通過地學分析、空間分析、相關分析、模擬和預測等手段進行科學加工與決策,提供多層次和多功能的信息服務。3S技術的空間特性、對海量數據的處理能力和水的時空分布特性,決定了3S技術在資源水利的以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1.防洪減災的應用

  防汛決策支持系統,主要功能包括:空間數據管理,包括查詢、檢索、更新、和維護,利用空間分析能力為防汛指揮決策提供輔助支持,為各類應用模型提供數據;優化模型參數,預報預測,防汛信息及決策方案的可視化表達。

  2.水土保持

  3S在水土保持中的的應用是比較全面的,是全過程的應用。從土壤侵蝕發生與否的判斷、侵蝕強度劃分、侵蝕量的計算、流域泥沙輸移,水保措施的效益評價,一直到土壤侵蝕過程的模擬與預測,3S始終在技術上起著支撐作用。所以與其它領域比較,水土保持中一些應用模型大多與3S緊密結合。

  3.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和管理

  3S是水利水電工程選址、規劃、乃至設計、施工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工具,例如移民安置地環境容量調查、調水工程選線及環境影響評價、梯級開發的淹沒調查、水庫高水位運行的淹沒調查、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防洪規劃、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抗震安全、河道管理、大型水利水電工程物科貯運管理、蓄滯洪區規劃與建設等

  結論:

  善治國者,必善治水。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始終把水利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重視在傳統水利工程基礎上的發展與完善,積極推進實現由工程水利到資源水利的轉變。作為水利工程施工單位應響應黨的號召,樹立可持續發展觀,不斷采用新理論、實行新模式,嚴格執行水資源管理的三道紅線,優化水資源配置,加大水利工程的科技投入,走信息化水利工程道路,只有這樣才能更快更好地實現水利工程向資源水利的側重。

  參考文獻:

  [1]馮尚友.水資源持續利用與管理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2]汪恕誠.實現由工程水利到資源水利的轉變做好面向21世紀中國水利這篇大文章[J].水利經濟,2011,(04).

  [3]陳樹林.做好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的轉變工作[A].中國水利學會2010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

  [4]阮本清,沈大軍.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水價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5]裴喜安.GPS技術在水利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安徽水利科技,2009(04).

  [6]李汝慶,李宗杰,李秋金.淺談加快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的轉變[J].水利經濟,2011,(03). [7]任樹梅,楊培嶺.水資源保護[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水县| 永城市| 正阳县| 麻江县| 曲水县| 井冈山市| 宣威市| 望都县| 枣强县| 高邑县| 黄浦区| 上栗县| 鸡泽县| 崇礼县| 兰考县| 玛沁县| 永平县| 临海市| 环江| 康保县| 武城县| 饶平县| 上杭县| 浠水县| 雅安市| 肥西县| 广宁县| 和田县| 定州市| 杨浦区| 吉林省| 三河市| 敦煌市| 元江| 鹤庆县| 石台县| 万荣县| 永州市| 文化| 安阳市| 宁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