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 水利工程師是通過考試或者晉升到的,它需要相關的專業畢業年限,從事此項工作地年限等。本文發表在《陜西水利》上,是水利工程師職稱論文發表范文,文章主要探討了地下室防水問題。
關鍵詞: 防水層 排水 動水壓 穩定性 鼓脹
一.當前現狀及成因分析
近十幾年來,隨著高層建筑在國內大量的興建,地基基礎的勘察、評價和設計問題顯得日益突出。對于高層建筑的地基承載力和沉降性狀方面的問題,已經引起國內專家和學者的高度重視,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同時相應規范也作了較明確的規定。但是對于由于地下水問題帶來的若干新的課題,在工程實踐中,工程師們或是采用傳統的保守方法進行評價和設計,或是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使設計和施工存在諸多隱患。隨著建筑結構的發展,地下水對地下室和防水層結構設計、施工的影響日顯突出。地下水浮力或水壓力要優先于地基反力作用在結構上,給結構設計、施工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影響。
在我國的許多城市或地區,經常發生施工階段地下室防水層鼓脹、隆起等不利于基礎工程正常施工的事故。出現這樣的工程事故對整個工程質量的影響也是越來越突出,其根本原因是工程勘察對地質情況判斷失誤、評價簡單、建議不妥、設計疏忽、施工措施不當造成的。我們通過調查、收集、分析得出大多數是因高地下水位飽和土在荷載作用下,固結排水或引起的動水壓導致的工程事故。
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開挖基坑時,坑內外通常存在著水頭差,地下水將在坑內外水頭差的作用下發生滲流。地下水的滲流引起的坑內外的孔隙壓力和有效應力發生改變,不僅影響作用在圍護結構上的水壓力、土壓力及側壓力計算,還影響基坑周圍地表沉降和坑底的回彈變形,甚至引起管涌和流砂。根據大量基坑底板失穩和變形破壞實例分析,可以看出因滲流力引發的基礎事故占很大比例,因此,在基坑穩定和變形分析、計算中必須高度重視地下水及其地下水的滲流作用。基坑工程的地下水滲流包括穩定滲流和非穩定滲流。在軟土地區進行基礎施工時,由于土體的滲透系數很小,開挖后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達到穩定滲流;而在砂上等土體滲透性較大的地區施工時,在開挖結束后即可近似認為達到穩定滲流狀態。
影響地下室防水層施工質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在施工過程中出現防水層鼓脹主要和地下水的埋藏條件和動態情況、場區的環境條件及氣候條件有關。因為地下水廣泛存在于地基土中,土中含水量的高低,不僅會影響到土的物理、力學性質,而且會給基礎底板產生作用力,導致防水層鼓脹,對整個建筑防水功能影響是不利的。地下水壓力包括靜水壓力和動水壓力,靜水壓力存在于土顆粒的孔隙水中,對土產生浮托力;動水壓力由地下水的水力梯度使地下水在運動過程中施加于巖土體上的力,亦稱滲透壓力。地下水對地基基礎的影響主要由這兩種力形成。故對于地下水情況比較復雜的工程,要在基礎設計上重點考慮地下水的影響,在施工過程中做好對地下水的監控工作。
二.處理方法初探及意義
隨著高層、超高層建筑和地下建筑的不斷增多,基坑向大深度、大面積方向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為了保證基坑穩定與施工的順利進行,防止與地下水有關的土體失穩,不僅要考慮支護措施的可靠性與經濟性,同時還必須保證降水效果及其引發的滲透破壞。深入研究滲透變形規律,正確分析滲流對降水效果及基坑穩定性的影響機理,將其應用于實際工程中,改進現行基坑降水設計方法,既能節約工程成本,又可將相關理論加以完善,因此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和學術價值。
地下室防水層的施工質量對提高建筑物使用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質量控制,重點應放在工程前期階段,只有做好事前預控、事中監控,才能從根本上控制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質量。
國內關于施工階段地下室底板因地下水作用而破壞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并不多,特別是通過結構設計合理確定地下水位比較困難。當前,關于施工階段地下水控制和地下室底板穩定性驗算的問題十分尖銳,主要原因是有關的設計規范規程中未提出明確的設計標準,只是提出了可參照勘探實際水位、近年最高水位以及歷史最高水位確定地下水控制和地下室底板穩定性的取值原則,但在其應用上仍存在許多實際問題。而且孔隙水壓力采用傳統方法計算的結果與實際情況也有一定差異,同樣引起很多的爭議。許多工程項目一旦出現地下室底板變形、鼓脹等事故,多采用增加自重法(包括頂板壓載,基板加載及邊墻加載),排水減壓法,以及利用土層與地下結構之間的摩擦力,利用廢棄的臨時擋土設施和延伸基板法等措施的實例目前還比較多。說明我國在針對施工階段地下水引起的防水層破壞應急處理措施及規范方面的研究顯然還遠遠不夠,仍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針對施工階段防水層鼓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地下工程多是根據建設地點的氣象、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所處環境、結構類型、施工方法、使用要求等各方面因素綜合考慮的。在地下工程施工時,也注意不使地下室底板受到地下水的侵蝕作用;注意各種外力和內力可能給地下室底板帶來的不利影響;盡量不使防水層產生鼓脹和其他問題而導致滲漏水。
基坑工程的地下水滲流包括穩定滲流和非穩定滲流。當地下水流動的基本要素的大小和方向不隨時間而變化時稱為地下水的穩定滲流;而當這些基本要素的任一個或全部都隨時間而變化時則稱為地下水的非穩定滲流。在軟士地區開挖基坑時,由于土體的滲透系數很小,開挖結束后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達到穩定滲流;而在砂性土等土體滲透性較大的地區開挖基坑時,在開挖結束后即可近似認為達到穩定滲流狀態。壓力和土壓力變化,對上層滯水、一般自由滲透、有承壓水、基坑內排水與基坑外降水以及有超靜孔壓等情況的基坑支護結構上的水土壓力進行計算分析,結果表明:水土壓力大小及分布與靜水時明顯不同,且考慮滲流影響時較宜于用庫侖土壓力理論;基坑外人工降水與基坑內排水相比,更有利于基坑的穩定。地下水滲流對基坑穩定及周圍環境產生很大影響,盡管己經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然而由于滲流場的復雜性,對基坑工程中的地下水滲流研究尤其是地下水的非穩定滲流研究,當前的工作還遠遠不夠。
由于高層建筑基礎寬度較大,基礎受壓層深度數倍甚至于數十倍于過去的一般建筑。在此受壓深度內,地下水、滲流場及由此引起的孔隙水壓力場的分布形態十分復雜,建筑基礎影響范圍內存在二到四層的地下水,如不引入地下水動力學和非飽和滲流的概念,有關問題便無法搞清楚,且將會影響地基沉降、承載力和穩定性等幾乎所有的地基分析評價結果的正確性,尤其考慮施工荷載因素時,地下水的作用是最難確定的,目前常用的是各種簡化方法,這些方法往往僅僅考慮了水壓力呈線性分布部分的作用而忽略了水壓力的實際分布形態,這在某些情況下是允許的,但是在基坑工程中,大多采取降水措施,滲流作用隨著基坑開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甚至成為影響基坑穩定的主要因素。這時,如果仍然盲目套用已有的簡化公式,必將得出錯誤的計算結果。用錯誤的結果去指導工程實踐是很危險的,這也是基坑失穩事故屢屢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防水層的破壞不僅僅與地下水有關,從大量工程實踐中得知,地下防水工程在地下水作用與溫差變形、材料收縮以及其他因素作用下,防水層出現鼓脹的現象多有發生,并且多數是在充分考慮基坑降水的前提下出現的工程事故。施工階段防水層一旦出現鼓脹,滲漏水就難以避免,給工程后續施工帶來極大不便,其應急與維修費用將是昂貴的。因此,在設計、施工中要特別加強對地下水的控制,尤其是工程規模大的深基坑,必須控制地下水來改善施工作業條件。及時降低基礎施工階段基坑內外水頭高度差,減小地下水對基礎的作用力,有效的防止基地出現流砂、基底涌砂、防水層鼓脹及破壞等現象的發生,以保證基礎施工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錢家歡,殷宗澤。土工原理與計算(第2版)[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6
[2] 劉建軍。裴桂紅我國滲流力學發展現狀及展望武漢工業學院學報,2002(:)s99
[3] 孔祥言。高等滲流力學「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9
[4] 高福華。深基坑工程滲流與變形分析,河海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5] 張在明。地下水與建筑基礎工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