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水庫壩址區生態修復關鍵技術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水利時間:瀏覽:

  摘 要:河南出山店水庫壩址區是大壩工程建設的永久征地區,根據該區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按照壩址區生態修復的協調、功能復合、生境多樣、易于維護管養原則,采用物理手段和生物手段相結合的技術,綜合改良棄渣場土壤的入滲率和肥力;采用噴播類、加固填土類、鋪掛類3種生態護坡類型對工程邊坡進行生態修復;在壩后規劃一條生態水系,以調節水位、減輕水體泛鹽化、促進水生態修復;在壩址區生態修復工程中融入水文化,重點打造映山泉、金沙湖、聚賢湖3處水文化節點,作為淮河水利工程的特色補充。生態修復有效防止了壩址區水土流失,鞏固了大壩主體工程的生態安全。

  關鍵詞:壩址區;生態修復;技術體系;效果評價;出山店水庫

水利生態論文

  1 研究背景

  國外對水庫壩址區生態修復的研究和實踐始于20世紀70年代,技術上主要采取景觀化設計思路,融入地域文化,將水庫壩址區規劃實施為水利工程的參觀游覽服務區。如日本Minamiaiki大壩和美國胡佛大壩將壩址區作為工程建設紀念公園,設計了大量情景雕塑以展示水利工程文化。隨著現代生態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水利水電工程擾動區生態修復工作的重要性,國內以水利水電工程邊坡修復為切入點,進行了大量實踐和研究。

  河南出山店水庫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淮河干流唯一一座大(Ⅰ)型水庫,總庫容12.51億m3,最大壩高35.4 m,已于2019年5月開始蓄水,蓄水水面面積66 km2,屬于典型的平原型水庫。出山店水庫壩址區是大壩工程建設的永久征地區,也是保護和檢測大壩安全性的管理區域。大壩工程的施工建設和壩后棄土改變了壩址區的地形地貌,并對生態系統造成干擾。在出山店水庫壩址區開展生態修復是貫徹生態文明建設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舉措。

  2 生態修復內涵

  生態修復是在生態學原理指導下,以生物修復為基礎,結合植物、物理、化學以及工程技術措施,通過優化組合,使生態系統達到最佳效果的技術體系。本研究生態修復以植物修復為手段,構建適合植物生長的水分、土壤、微生物等環境,修復水庫壩址區受損生境。水庫壩址區作為水庫工程建設的管理區域,具有水工建筑物結構復雜、功能需求多樣、場地肌理受損嚴重、養護管理難度大等特點。基于此,壩址區生態修復應按照以下四項原則進行。

  (1)協調原則。壩址區生態修復工程作為大壩主體工程的附屬工程,要在保證和維護水庫主體功能的前提下進行建設,具體體現在安全、空間、管理3個方面。

  (2)功能復合原則。水庫壩址區是各項水利工程設施和運行管理設施的集中地,根據《水庫工程管理設計規范》(SL 106—2017),水庫壩址區建設需要滿足工程建設管理、運行維護、交通、生態綠化等多種功能需求。

  (3)生境多樣原則。生境多樣的目的是促進生物多樣性,滿足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在壩址區應突出強調恢復受損生境,結合場地土壤的特點采取適當措施恢復受損土壤活力;盡量保留場地現狀植被,為各類動物、微生物創造多樣的生存環境。

  (4)易于維護管養原則。壩址區水利系統功能多樣,占地面積大,運行期維護管養難度大。生態修復工程應在交通系統、澆灌系統、苗木選擇、自動化檢測等方面統籌規劃。

  3 生態修復關鍵技術

  3.1 棄渣場生態修復技術

  水庫大壩基礎開挖、主體澆筑、輸水洞、電站等工程建設產生了大量工程棄渣。棄渣是由石渣和心土組成的混合物,土壤物理結構不良,有機質不足,pH值不穩定。棄渣場區植被生長困難,需采取土壤檢測、評估和改良措施,促進植被健康生長。

  3.2 工程邊坡生態修復技術

  大壩工程兩側壩頭多與巖石連接,工程邊坡多且陡,坡比多為1∶2~1∶0.5,坡面陡則雨水徑流速度快,坡面自然風化土壤顆粒很難留存;坡面保水功能差,含有的活化養分少,缺少植被生長所必需的土壤條件及養分條件,植被生存十分困難[1]。需在保證工程邊坡安全的前提下,結合生態護坡輔助植被生長。壩址區邊坡生態修復技術可分為噴播類生態護坡、加固填土類生態護坡、槽穴構筑類生態護坡、鋪掛類生態護坡4類。

  3.3 水生態營造技術

  水是生物多樣性的基礎,大壩蓄水后,壩前將形成寬闊的水面,但是水庫大壩攔水,以及其基礎灌漿、截滲墻等防滲漏措施對壩后區域地下水位和地表水連通產生影響,在壩址區適當營造良好水環境、改良土壤肌理、滿足植被澆灌需求是生態修復的關鍵。

  (1)引入水源。結合電站尾水、生態基流或灌溉水工程為壩后區域預留水源,可利用大壩前后水位差形成自流水系和噴泉,經巧妙設計后形成水庫壩址區水景觀特色。

  (2)形成水系。在滿足植被澆灌的同時,營造溪流、濕地、島嶼、噴泉等多樣空間形態,結合多種生態護岸,打造水生態系統。具體宜采取“樹枝狀”“長藤結瓜”式水系結構[2]。

  3.4 水文化融入技術

  水庫大壩工程具有獨特的結構和風景優勢,因此是水利工程建設成就的展示區、水生態文明的示范區、水文化傳播的平臺和水利科普教育的基地。在壩址區融入水文化,是對水利工程的特色補充,可以起到傳承地域文脈、豐富景觀內涵、體現獨特魅力的作用。

  (1)空間表達。壩頂是人們主要觀賞路線,俯視壩址區水面給人直觀爽朗的感受。壩后空間是壩址區生態修復的核心部分,在壩后空間的平面形態上可采取“喝形”設計手法,如河南前坪水庫在壩后利用地形、水系、植被構建“鳳形”空間肌理,展示“龍鳳呈祥”的文化特征。

  (2)建筑雕塑表達。建筑雕塑是凝固的音樂,是文化表達最直觀的載體。在壩址區生態修復過程中應設置序列建筑小品和雕塑小品,如小浪底水庫壩址區將施工機械用于工程紀念展示,并設置三角雕塑以紀念建管方、施工方、設計方為工程建設作出的貢獻。

  3.5 效果評價技術

  生物多樣性評估是壩址區生態修復工程效果評價的重要手段,通常采取比利時學者Hermy & Cornelis構建的生物多樣性評估方法,從生境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兩方面進行評估。

  生境指各類生物生存的環境,其多樣性評估首先在生態修復評估區篩選點、線、面3種類型的生境單元,如點狀生境單元有水池、橋梁建筑物等,線狀生境單元有道路、水系、圍墻等,面狀生境單元有自然林、草地、護坡等;然后結合地理信息系統,計算出面狀要素的面積、線狀要素的長度和點狀要素的數量,根據這些數據計算出生境單元的總面積、長度或數量占生態修復評估區的比例,使用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H′)計算生境單元的多樣性[3]。

  選取生態修復評估區內典型物種群落進行物種多樣性評估,如維管植物類、動物類多樣性評估。維管植物是生態修復區的主體,并為各類生物提供多樣生境,植物生長期很長,其多樣性評估可采取樣方檢測的方法,通過多樣性指數計算。動物類物種多樣性評估常以蝴蝶、鳥類、兩棲動物為典型物種,這些物種生命短暫,對生境變化敏感。動物物種取樣包括設陷阱和布網,將觀測到的物種與評估區周邊的物種進行對比,從而計算其多樣性指標[4]。

  4 實例應用

  河南省出山店水庫位于河南省信陽市,控制流域面積2 900 km2。在該工程生態修復過程中,基于無人機航測、土壤與植被環境調查數據,系統梳理壩址區生態修復前的現狀問題并圖示化,針對不同問題,提出相應的修復措施。

  生態修復工程規劃總面積101 hm2,其中壩后修復區68 hm2、南壩頭修復區25 hm2、北壩頭修復區8 hm2。南壩頭是出山店水庫工程建設管理局所在地,交通最為便利,是大壩工程展示的集中區域;北壩頭建設有大型魚類增殖站,培育當地多種魚類,具有典型的生態教育特色;壩后修復區呈帶狀,寬200 m,長3.5 km,是該修復工程的重點區域。

  推薦閱讀:城市生態學論文怎么投稿核心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云县| 丘北县| 金山区| 凌云县| 留坝县| 右玉县| 七台河市| 潞城市| 芮城县| 卓尼县| 鲁甸县| 商都县| 开平市| 张掖市| 宜都市| 乡宁县| 遵义县| 祁门县| 芦山县| 达尔| 昌图县| 嘉峪关市| 连南| 奉贤区| 正定县| 敦化市| 建始县| 临清市| 宝丰县| 潢川县| 荆门市| 海原县| 洛浦县| 昌邑市| 岐山县| 策勒县| 清涧县| 林芝县| 高淳县| 泰顺县| 乐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