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渠系水利用系數常用來計算灌區用水量,為了探究渠系水利用系數,本文采用改進后的考斯加科夫渠道滲漏經驗公式對研究區域渠系水利用系數進行測算。結果顯示,采用改進后的考斯加科夫渠道滲漏經驗公式測算的渠系水利用系數為0.78,與實際值0.84較為接近,極大的方便了渠系水利用系數的測算工作。
關鍵詞:渠系水利用系數;考斯加科夫渠道滲漏經驗公式;灌區
0 引言
在我國,農田灌溉仍然以地面灌溉為主,而采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明渠渠道[1],其中明渠輸水的灌溉面積占總灌溉面積75%以上,至今已建灌溉渠道長度約300萬km[2]。在明渠渠道結構中,多采用渠道襯砌[3]。襯砌渠道是減少渠道漏水損失,提高渠道用水系數的重要方法。而渠系水利用系數又是衡量渠系工程狀況和輸水效率的其中一項參數指標。如何輕松,快速地估算渠道用水系數是當前生產建設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根據王集灌區農田水利工程資料相對齊全的現狀,采用典型渠段法測算其渠道水力要素,采用改進后的考斯加科夫渠道滲漏經驗公式對研究區域渠系水利用系數進行測算。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域概況
王集灌區屬黃河沖積平原,地形地貌差別不大,地勢平坦低洼,從總體上看,土壤結構呈層狀分布,西部略有起伏,走勢自西南向東北側傾斜,天然坡降為1/5000-1/10000。黃河大堤和金堤河把灌區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黃河灘地區區域,地面標高為48~46m(黃海高程系,下同);第二部分是大堤以北至金堤河間,地面高程為43~41.5m;第三部分為金堤河以北,地面高程為42.4~41m。黃河灘地高出背河地面2~3m,金堤河北比金堤河南高1~2m。
灌區地層結構屬層狀結構,據表層土調查,大體分為沙壤土,輕壤土和粘土三類。黃河灘區大部分為壤土。靠河槽一帶為沙土。大堤以北大部分為粘土。后方鄉南部系壤土。土壤分布情況詳見表1。
地下水資源的可開采運用量可以依照《河南省平原區多年平均地下水可開采模數分區圖》,臺前縣可開采的地下水資源水量模數為25~30萬m3/km2,本次我們則計算取值25萬m3/km2,灌區灌溉總面積為9萬畝,經計算得出地下水資源可開采水量為1500萬m3。灌區給水形式屬于井渠結合灌溉方式,汛期引用黃河水,非汛期則采用當地現有的機井可利用地下水資源及黃河水。
根據調查統計,項目區內現有機井1350眼,可利用井為650眼,其中單井出水量為32m3/h,項目區實際抽水灌溉天數為30天,據實際情況,按每天抽水12小時計算,則項目區地下水可利用量為749萬m3。根據以上分析,灌區現狀可供水量為1449萬m3,灌區可供水量(P=50%)。
1.2 測算方法邊坡
典型渠段法:典型渠段法是根據典型渠段不同襯砌形式的測流資料來推求其單位長度輸的水損失率,通過典型渠段輸水損失率來計算各級渠道的水利用系數。根據灌區渠道布局情況,針對每一級渠道的不同襯砌形式,選擇中間無支流、長度滿足要求的渠段來作為代表性渠段,采用動水法測流,觀測上、下游斷面同一時段的流量、流速,之后按改進后的考斯加科夫渠道滲漏經驗公式,對研究區域渠系水利用系數進行測算。計算不同襯砌形式渠段單位長度輸水損失率,即每公里渠段損失流量占渠段流量的比值,最后逐級推算渠道損失,確定渠道水利用系數。
1.3 研究方法
干、支渠渠道襯砌為灌區節水最佳措施,且為使灌水季節水量集中,減少渠道輸水損失,渠道配水方式為下渠道輪灌續灌、斗渠、支渠、干渠。所以本文研究只針對灌區干、支渠襯砌渠道進行渠道水力要測算。
推薦閱讀:水利方面的論文可以發表什么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