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在農村市場經濟管理的已形成的背景下,提高農業水利工程管理水平非常必要。針對目前管理體制、管理模式及存在問題,本文以作者所在地區情況提出加強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重要性認識,加強農業水利工程管理主要途徑的探索,供類似情況參考。
關鍵詞:農業;水利工程;管理途徑
《福建水力發電》(半年刊)創刊于1988,是由福建省水力發電工程學會 福建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主辦的期刊。
一、目前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概況
1.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現狀
(1)農村水利工程建設前期工作程序合理。在農村水利工程立項時首先征求項目區意見,項目區鄉鎮、村出具立項意見書;行政主管部門初步確定項目、工程計劃,逐級報請上級行政主管部門計劃審批,項目計劃下達后,由項目法人單位委托設計單位編制初步設計;初步設計報告編制報管轄權行政主管部門委托技術審查機構審查、行政主管部門批復初步設計文件。
(2)農村水利工程建設實行“四制”管理。即: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項目計劃批準后成立項目建設單位(項目法人)。項目法人制為項目責任主體,代表行政主管部門行使項目管理全面工作;招標投標制對工程項目勘察設計、工程監理、施工承包開展招標投標工作,優選相關中標人;工程監理制依法招標或選擇相應資質監理單位,履行監理義務與職責,全面執行“三控制、三管理、一協調”任務;合同管理制依法簽訂勘察設計、工程施工、工程監理、材料及設備采購合同,明確各方權利、義務。
(3)農村水利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一是項目法人對法律、法規掌握有限,專業技術人員少,前期工作不到位;二是施工單位涉及行業多,對農村水利工程施工標準、規范掌握的不夠全面,施工現場專業人員少、水平較低;三是監理單位持專業資格證人員偏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水平不足;四是合同簽訂不規范,從施工合同文本中總價、單價、固定價合同無明顯體現,造成變更項目出現解釋不清。
2.農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
(1)農村水利工程管理機構不健全。農村水利涉及農田灌溉與排水、農村飲水與鄉鎮供水、水土保持、河道管理,項目建設均由各級政府預算內資金投入,多個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建設后,移交鄉鎮管理。實際鄉鎮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機構,管理職責沒理順,責權利不明確。
(2)農村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脫節。目前農村水利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問題,縣級相關主管部門負責工程建設,在項目建設上縣級及縣級以上非常重視,基本走上法制化、程序化、標準化管理。但是,農村水利工程項目建成后,產權移交給鄉鎮村多數工程基本無人管,甚至遭到破壞。例如遍地的農田灌溉井,管理權、使用權歸誰所有說不清、道不明。
(3)農村水利工程管理模式陳舊。現有管理模式陳舊,沒有創新,仍延續行政硬性指令和傳統管理手段,不能滿足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需求,制約了工程管理、用水管理、水價改革。
(4)農村水利工程管理人員不足。農村水利工程星羅棋布、遍地開花,鄉鎮現有2~3個管理人員即管不全、也管不好,導致管理名不副實。再者管理人員工作不夠專業化水平、學歷職責不夠,影響了農村水利工程在市場中有利發展。
二、加強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滿足現代農村水利管理理念。現代農村水利管理理念應包括資源水利、工程水利、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態水利,統籌農村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是進行現代管理的重要方向,才能真正實現水資源保護、適應民生、改善生態環境。加強農村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是必然手段。
2.從根本上轉變管理觀念。通過管理理念創新,充分認識農村水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現代化管理模式,解決水利工程建成到利用間的管理問題,提升管理水平,加強農村水利工程及設備維修改造,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不斷增加農民收入意義重大。
3.農村水利工程管理必要性。通過建立現代化農村水利工程管理機制、體制、模式、制度、辦法,切實可行、實事求是將農村水利工程管好、用活,充分發揮工程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強農業水利工程管理的途徑
1.全面調研,做好前期工作。
(1)通過周密調查,確定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立項的前瞻性、項目建設的必要性,為科學決策工程項目建設提供依據。
(2)開展全面服務,認真執行農村水利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全面落實建設管理制度,強化項目法人、設計單位、監理機構服務意識,加強施工單位工程管理。
2.健全機構,創新管理模式
(1)健全管理機構。鄉鎮村建立健全農村水利工程管理機構,統一管理轄區內農村水利工程,建立管理制度,協調工程管理工作,重點是做好服務工作,普及法律法規、管理技術、管理知識。
(2)創新管理模式。改變以往管理方法,針對不同類型工程創新不同管理模式。農業灌溉工程管理模式適應農村政策,建立以生產合作社、種糧大戶、特色產業用水單位管理模式,管理權、使用權合并,充分發揮用水單位管理積極性,同時推行水價改革制度;村管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強化村管模式,設立村管水用水組織,建立灌溉工程維修基金,協調用水戶關系,發揮村管職能作用,盡可能利用全部工程滿足農戶灌溉用水。農村飲水與鄉鎮供水健全供水管理機構,推行國家投資建設、鄉鎮村自管、自行維護、全民受益管理模式,實行正常水費加維修基金價格,落實管理、收費、運行一體化職責;水土保持、河道管理及其他農村水利工程,依據法規、政策、受益情況,建立適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管理模式,理順管理關系,按受益關系明確管理職責。
3.強化監管,落實管理制度
(1)建設項目監管。進一步完善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制度,強化工程建設管理責任,縣、鄉鎮、村做好前期工作,加強農村水利工程建設“四制”管理。組建以政府為主導的監管機構,監督農村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法人、設計單位、監理機構的服務程度和施工單位質量保證體系。
(2)工程管理監督。縣級主管部門制度管理制度,明確鄉鎮村管理機構、管理模式單位責任,落實管理具體事項。建立農村水利工程管理考核辦法,目的是達到管理工作標準化、規范化,提升管理水平,從而有效地保證農村水利工程的發展,實現農業生產水平提高,農民增收,生態環境優美。
四、結語
農村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對人民、對社會、對國家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具有非常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很多地區在工程建設上較為重視,忽略了管理作用,所以,提出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管理模式轉變,對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創新管理模式、落實管理制度、加強管理監督,是達到管理工作標準化、規范化,提升管理水平,從而有效地保證農村水利工程的發揮作用,更好的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艷艷,李保同,劉士余.農業水利工程專業蒸散發設計性實驗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27).
[2]嚴冬梅.加強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經濟管理的有效路徑分析[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7(4):00141-00141.
[3]芶由海,張興健.水利施工管理的安全風險及合理應對路徑探索[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22):48-48.
[4]張蚌蚌,牛文浩,左旭陽l.廣西農民自主型細碎化耕地歸并整治模式及效果評價[J].農業工程學報,2019,35(9):265-274.
[5]王凱毅,王述紅,莊賢鵬l.裂隙-荷載耦合作用下砂巖強度變形細觀損傷機理研究[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9(03):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