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桐柏縣和灣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措施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水利時間:瀏覽:

  【摘 要】本文針對和灣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大壩加固、壩體防滲、溢洪道整修、新建交通橋、新建輸水洞爬坡漏、管理房等水庫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采取的相應處理措施,從而保障水庫的正常運行。

  【關鍵詞】水庫;除險加固;大壩;溢洪道;輸水洞

水利工程師論文

  0 引言

  桐柏縣城灣鎮和灣水庫,位于長江流域三家河支流上。儲集層控制盆地面積為1.2平方公里,主河道長度為1.6公里,平均河道比降0.016。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頂高程157.66~160.65m,最大壩高8.3m,壩長為233.0m。水庫于1956年9月開工,1957年11月完工。它是一個小型水庫,主要用于防洪灌溉和水產養殖等。根據20年一次洪水設計,200年一次洪水檢查,總庫容834000m3,效益容量230000m3。水庫下游有2個行政村,人口800人,耕地2000畝。水庫的主要建筑物包括水壩、溢洪道和輸水隧洞。它是一項以防洪為主要任務,以灌溉和水產養殖為一體的小型水利工程。

  1 水庫安全鑒定及存在的問題

  1.1 水庫安全鑒定

  根據《水庫大壩安全評價導則》SL258-2000,結合水庫現狀,河南華北水利水電勘察設計有限公司編制了《河南省桐柏縣和灣水庫大壩工程安全評價報告》,提出了《大壩安全鑒定報告書》,經河南省水利廳審核,認為該水庫屬于病險水庫,工程存在以下問題:

  (1)桐柏縣城灣鎮和灣水庫,位于長江流域三夾河支流上。水庫保護了下游寧西鐵路、312國道等重要基礎設施,以及程灣鄉2個行政村,人口800人、耕地2000畝等的生命財產安全,水庫防護意義重大。

  (2)根據大壩現場檢查情況,壩頂的表面不均勻。大壩上游面無護坡,坡面沖刷嚴重。;壩下游為自然草皮護坡,局部凹陷;河槽段壩基接觸部位存在接觸滲漏問題。大壩工程質量不合格。

  (3)根據大壩的現場監測,壩體上沒有防波堤、巷道圍巖、臺階,下游沒有排水溝和排水體。現狀溢洪道無護砌,無消能工程,沒有排氣管。輸水隧洞裂縫滲漏混凝土碳化嚴重、裂縫滲漏及無開合設施。結構安全性為C級。

  (4)壩體建于粉質粘土上,由于壩體與壩基之間防滲處理差,存在接觸滲漏問題。,樁號0+025~0+205段下游壩腳有滲水明流,回水坡腳沒有排水體。滲流安全度為C級。

  (5)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該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相應地震基本烈度為Ⅵ度,可不進行抗震安全復核。

  (6)跨溢洪道交通橋為危橋,無大壩安全監測設施,管理設施不完善。

  綜上所述,和灣水庫為Ⅲ類大壩,病險嚴重,急需加固。

  1.2 工程存在的問題

  1.2.1 大壩

  水庫壩體為均質土壩,壩頂長233.0m,壩頂寬3.6~4.6m,最大壩高8.3m,上游坡比1:2.1。下游為1:2.3。大壩無防浪墻、路沿石、上壩臺階,上游迎水面無護坡,坡面淘刷嚴重;壩下游無排水溝及排水體,為自然草皮護坡,局部凹陷;河槽段壩基接觸部位存在接觸滲漏問題。

  1.2.2 溢洪道

  溢洪道位于右壩肩,系開敞式明渠,梯形斷面,現狀底部高程154.10m,底寬1.84~3.14m,最大泄量13.0m3/s。溢洪道無護砌,無消能工程,無尾水渠。溢洪道底板巖性為粉質粘土,裂隙發育,抗沖刷能力差;兩岸邊坡較陡,巖性為粉質粘土。

  1.2.3 輸水洞

  輸水洞位于大壩右端,為爬坡漏式,洞身結構洞形式為鋼筋混凝土有壓管,洞徑0.3m,輸水洞最大泄量為0.05m3/s。輸水洞爬坡漏,老化損壞,漏水嚴重,汛期不能正常使用。

  1.2.4 基礎設施

  大壩無水尺,無滲流和變形觀測設施,無法對大壩進行安全監測。大壩無管理房及專職管理人員,水庫無法正常興利運行。

  2 除險加固工程措施

  針對和灣水庫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對水庫的大壩、溢洪道、輸水洞等建筑物進行除險加固。

  2.1 大壩主體工程的除險加固

  (1)壩頂工程

  設計對壩頂路面進行整修,壩頂增設路沿石,維持原有混凝土路面的基礎上,墊平壓實露肩,并在上、下游均加設C20現澆混凝土路沿。整修后壩頂路面向下游側呈1%傾斜。C20混凝土道路沿線寬0.15m,高0.45m,下部設現澆混凝土墊塊,寬0.45m,高0.15m。整修后壩頂總寬3.6~4.6m。

  (2)上游護坡工程

  大壩上游護坡坡度1:2.2,從壩頂至151.78m高程防護,護坡采用C20現澆混凝土板。現澆混凝土板采用矩形2.0m×3.0m(沿壩軸線方向長3.0m,沿壩坡方向寬2.0m),厚12cm,混凝土板之間留10cm寬無砂混凝土縫,縫下鋪設40cm寬無紡土工布。水平縫設防滑槽,槽深12cm。

  (3)下游護坡整修

  在壩坡整修的基礎上,采用草皮護坡,下游壩坡全部整修為1:2.4。

  在大壩樁號0+080、0+150處,上下游壩坡均設置一處踏步,以方便壩體觀測。踏步臺階寬1.2m,兩側路沿寬0.2m,C20混凝土砌筑,下設10cm厚C10混凝土墊層。

  (4)排水導滲工程

  在大壩下游左右壩肩各設置一條岸坡排水溝,壩腳設一道縱向排水溝,貼坡排水體頂部平臺上游設一道縱向排水溝,在樁號0+080、0+150踏步旁各設置一橫向排水溝,由下游壩頂連接至壩腳縱向排水溝。排水溝凈過水斷面尺寸均為0.3m×0.3m。排水溝均采用M7.5漿砌石結構,上表面及臨水面用M10水泥砂漿抹面。

  2.2 大壩防滲工程措施

  單排布置,鉆孔布置在大壩上游側混凝土路邊緣。灌漿孔分兩序施工,終孔間距1.5m。壩體充填灌漿頂底部深入第四系上更新統粉質粘土1.0m,頂部深入壩體4.0m。灌漿完成后,拔套管封孔。

  2.3 溢洪道主體工程除險加固

  溢洪道由引渠段、進口段、控制段、泄槽段、尾水渠段組成。

  (1)引渠段:梯形斷面,設計僅進行開挖疏浚。樁號0-008~0+000,共長8m。

  (2)進口段:樁號0+000~0+010,共長10m,梯形斷面。兩岸邊坡內坡1:0.8、外坡1:0.6,采用M7.5仰斜式擋土墻護砌,邊坡護砌高度由1.5m增加到2.0m。

  (3)控制段:樁號0+010~0+018,共長8.0m,梯形斷面。兩岸邊坡內坡1:0.8、外坡1:0.6,邊坡護砌高2.0m,采用M7.5仰斜式擋土墻護砌。底部水平,底寬2.0m。

  (4)泄槽段:樁號0+018~0+068,長50.0m,梯形斷面,兩岸邊坡采用M7.5漿砌石護,內坡1:0.8、外坡1:0.6。底寬2.0m,渠底坡度為i=0.015,護砌采用20cm厚C20混凝土,下設10cm厚C10混凝土墊層。

  (5)尾水渠段:進行開挖疏浚,使之滿足泄洪要求。

  2.4 交通橋加固

  跨溢洪道有一交通橋,連接縣道與和灣水庫副壩,并通向石門村。交通橋長6.0m,寬3.0m,橋臺為垂直漿砌石擋墻。可滿足農用機械正常通行。

  溢洪道護砌時,采用護砌于設計斷面在交通橋下部,使洪水能順利通過交通橋,溢洪道護砌后,可有效防止橋下沖刷,溢洪道側墻有利于交通橋橋臺結構穩定。

  2.5 輸水設施工程除險加固

  新建輸水洞的爬坡漏位于原位置,與壩下涵管連接。爬坡漏斜臥管長12.96m,共設計5級放水孔,最低級放水孔高程為151.50mm,最高級放水孔高程為153.90m,放水級差0.6m,排水孔直徑0.25m。爬坡漏底坡為1:4.0,過水斷面采用矩形,凈寬0.4m,凈高0.6m,C20鋼筋混凝土結構,壁厚0.2m。消力池長2.0m,寬1.2m,深1.0m。

  取保證率0.95,計算設計放水流量為0.056m3/s,進水口控制設施為混凝土堵頭。

  2.6 監測設施

  為滿足運行管理需要,設計了壩面變形及滲流觀測工程。

  變形觀測:在0+149站布置一排觀測斷面,布設3個位移觀測標點,各標點均為豎直位移與水平位移觀測共用,安裝強制定心裝置。左右壩肩堅硬穩固部位分別設有一個位移觀測基點。

  滲流觀測:大壩樁號0+149處設置滲壓觀測橫斷面,設置三個測壓管;壩樁0+120處下游坡腳排水溝內設置測量堰,觀測水庫滲流情況。

  此外,在踏步旁增加一套水位尺,觀測上游庫水位。

  3 結論

  通過上述的除險加固工程措施,工程竣工后,一方面可保證大壩安全,保證下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交通設施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使下游灌區水源充足,保證了當地的農業灌溉,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山县| 全州县| 锦州市| 谢通门县| 灵宝市| 阳朔县| 塔河县| 左云县| 台北市| 红河县| 历史| 丰镇市| 屏东市| 丹棱县| 巨野县| 南木林县| 淄博市| 镇巴县| 泾川县| 石河子市| 利津县| 肥西县| 建始县| 周至县| 分宜县| 盱眙县| 颍上县| 通河县| 正蓝旗| 花莲市| 肇东市| 赞皇县| 定安县| 望奎县| 青神县| 天柱县| 武强县| 永济市| 哈密市| 喀喇| 拉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