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水利工程建設的周期直接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水利工程建設任務繁重,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統籌兼顧,在強調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的同時,加快水利工程建設進度。根據項目總體建設目標,合理規劃和細化各項施工進度,確定關鍵路線,提前進行部署和控制關鍵節點,倒排工期,分解任務,制定周密可行的進度計劃,明確各個時段的建設目標和任務。統籌協調參建各方關系,形成工作合力。參建單位合理安排優化資源配置,保證人員、設備、材料按照計劃及時進場,滿足建設要求。
關鍵詞:水利工程,工程建設,環境保護
第一要加強環境保護。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要遵守國家環保法律法規,符合環保要求,著眼于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水管單位要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內的防護林(草)建設和水土保持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下游生態用水需要。環保部門要組織開展有關環境監測工作,加強對水利工程及周邊區域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第二要強化安全管理。水管單位要強化安全意識,加強對水利工程的安全保衛工作。利用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護區域內的水土資源開展的旅游等經營項目,要在確保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進行。
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水利工程質量管理的重要性,有效的質量監督檢查是提高工程質量的有力保障。充分發揮質量監督職能,加強水利工程質量管理,建立健全水利質量管理體制,確保水利工程功能的充分發揮以及社會、經濟效益的全面實現,促進水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水利工程的建設是一個復雜、龐大的系統工程,影響工程質量的因素貫穿整個施工過程,因此,加強水利工程質量管理,可以水利工程符合設計規范的要求,達到設計的使用功能,滿足人民群眾用水的需求,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水資源,發揮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
1.影響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的因素
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影響施工質量的因素很多,在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影響因素分析上,大多圍繞,招投標、材料進場、工程量化、工程進度等層面。現代的水利建設工程質量管理的好壞,已經不取決以上其單一層面的因素,更多轉向生態保護以及節水和水土治理等深度問題上。要保障水利工程建設質量,需要我們把科學發展水利觀和水利建設質量緊密的聯系起來,進一步加強水利工程建設與監管的協調,解決影響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的諸多因素帶來的問題。
水利工程建設的質量是否合格達標,水利工程建設監管質量是其關鍵。在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的監管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和不足:
(1)一些項目建設任務較重,而技術力量不對稱,因此在工程質量監督上存有不足,對工程質量有一定影響。在施工安排上存在脫節現象,一些管理設施(如量水堰)尚未配套建設,部分工程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管理人員不能足額全部到位。工程建設檔案管理相對滯后,部分文件歸檔不及時,資料整編不規范,工程資料不能與工程進度同步。在一些小型工程建設實施中,仍然存在轉包、借資質招標等現象,對工程建設質量的保證存在一定影響。
(2)水利工程管理投入不足。我國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大多數是在上世紀50至70年代建成的,受當時技術、資金條件的限制,普遍存在設計要求低、建設標準低、施工質量不高、渠道防滲不配套等問題。經過幾十年的運行,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垮塌水毀嚴重、水的利用率低、水資源損失浪費驚人,并且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隱患。水管單位在防洪、排澇管理和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必然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這些支出的補償主要來自于水費收入。由于我國是一個農業國,長期以來受到“以糧為綱”,“無糧不穩”和“水是天上掉的,無價無償的”觀念的影響,加之我國的農業是弱勢產業,需要國家大力扶持和政策保護,所以,水商品的價格一直不到位,而國家對公益性支出補償有限,導致水管單位的運行管理經費十分短缺。
2.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的制度管理
全面落實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項目法人制度”、“招投標制”、“監理制”的三項制度。堅持以“項目法人負責,施工單位保證,監理單位控制,政府監督”的原則,嚴格執行水利工程質量管理的各項規定,采取具體措施進行加大質量監督的力度,強化對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的管理,為此應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
(1)一定要在規范化的標準下進行各項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審批程序和招投標活動。對納入基本建設的水利項目,嚴格按照水利項目基本建設程序審批,前置程序未辦理的,不得進行下一程序,以此來杜絕“邊施工邊補辦手續情況”的發生。嚴格按照國家、地方(省)有關規定進行招標的項目,堅持實行公開招標,招標信息經省水利廳招標辦審核同意后,在規定的網站上發布公告,評標專家從省水利廳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地、市級水利局招標辦和紀檢部門聯合對招投標活動進行全程監督。
(2)成立項目法人負責制,確定由專人、專員來負責。如:地、市級水利局負責實施的水利工程項目成立由主要領導牽頭,相關人員參加的項目法人,項目法人代表對項目負有工程質量、安全等一系列責任,并保證工程按照基本建設要求和工程進度,按期完工并驗收。
(3)應進一步加強工程的質量檢測力度。堅持對水利工程建設情況進行定期巡查,并根據工程建設周期和進度,委托有資質的水利工程質量檢測單位對已建工程進行全面質量的檢測,對存在問題逐項明確整改措施,落實各參建單位責任人,限期整改。特別是在影響到生態保護、飲水安全等水利民生工程建設上,對水利工程實行質量終身負責制,確保建成一處、發揮效益一處。
(4)應加大對工程參建單位的監督管理和信息公開。建立以工程項目設計、監理、施工等參建單位主要人員的信息臺帳,不定期進行抽查其在崗的職責履行情況。充分利用傳媒報紙、網站公布等形式公開水利工程立項、審批、招投標、項目監理、施工、驗收等內容,設立水利工程建設監督投訴電話,以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3.建立質量保證體系
加強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的政府職能。工程質量監督工作不能因工程監理制的推行而削弱,特別是其中的政府職能還必須加強。一是加大對監理單位在施工現場的監督力度;二是加大對設計、勘察單位的監督力度;三是加大對工程質量的監督力度。施工企業必須改變其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質量責任制。首先,從企業實際出發構筑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只有在結構合理、功能優化、職責分明的前提下,才可能形成企業的鮮明特色,形成領先競爭對手的優勢。企業在不斷完善經濟責任制的過程中,在經濟責任制考核中應突出質量導向。必須加大監理單位在施工現場的監督力度。首先,健全監理工作制度,落實監理人員崗位責任制。特別是現場監理人員應切實履行對隱蔽工程、關鍵部位、重要工序的監督、驗收職責。其次,規范、健全審核批準程序。對承(分)包人員資格,對進場原材料、構配件、設備和混凝土的質量,對分項工程、隱蔽工程、工序質量、設計變更等切實采取檢查,審核復驗,平行檢查的工作方式,嚴格執行驗收、審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