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探討如何加強工程建設中水土流失的管理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水利時間:瀏覽:

  摘要:工程建設產生的水土流失量的監測尤為重要,它是水土保持措施布設的依據,也是防治效果完成情況的參照標準。對于占地范圍大,施工周期長的項目通常采用徑流池觀測法和卡口站觀測法測水土流失量。對于達不到以上要求的一般采用鋼釬法和簡易坡面量測法測水土流失量。本文利用鋼釬法和簡易坡面量測法測項目區的水土流失量,并對監測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的數據為今后的水保方案設計和驗收提供依據。

  1 概述

  廣東是南方水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近年來興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廣東省的有大中型水庫334座,小型水庫7036座。受當時條件所限,已修建的水利工程經過幾十年的運行,普遍出現老化,病險問題突出,安全隱患大。從2003年開始大規模開展除險加固工程建設,許多加固工程也相繼完成。這些工程的建設和維修加固過程中大面積的擾動地表,必定會產生水土流失,如何準確的測量出此類工程建設擾動地表產生的水土流失量對以后水土保持的實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廣東省高州水庫是廣東省的大型病險水庫之一,該水庫由兩個庫區組成,之間由聯通渠連接。工程擾動范圍大,施工周期長,工程建設產生的水土流失影響范圍廣。本工程取土場多,棄渣場多,是水土流失的主要來源。因此,開展本工程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尤其是渣、料場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是監測的重點。施工期采用鋼釬法和簡易坡面量測法測項目區水土流失量。植被恢復期采用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對項目區侵蝕強度采取定性分析,最終判斷出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是否落實到位,這就是水土流失量監測的最終目的。

  2 監測方法

  該工程監測方法主要采用調查監測法、地面定位觀測法和巡查法。

  (1)調查監測:調查監測是指定期采取全面調查的方式,通過現場實地勘測,采用GPS定位儀結合地形圖、數碼相機、測距儀、測高儀、標桿和尺子等工具,測定不同分區的的地表擾動不同類型的面積。

  (2)地面定位監測:本工程主要使用鋼釬法和簡易坡面量測法。

  鋼釬法:在汛前,將直徑0.5~1.0cm、長30cm的鋼釬,根據坡面面積,按照橫3行,豎4列的布局布設于監測區域,每條鋼釬前后左右各相隔2m,樣方面積為80m2。鋼釬沿鉛垂方向打入坡面,距坡面均留5cm,編號登記入冊。在每次暴雨后和汛期終了,觀測釘帽距地面高度,計算土壤侵蝕厚度(采用均值)和土壤侵蝕量。

  簡易坡面量測法:在開挖邊坡和堆填邊坡已經發生侵蝕的地方,通過選定樣方,測定樣方內侵蝕溝的數量和大小,以及樣方坡面面積、初形成的坡度、坡長、地面組成物質等,并記錄造成侵蝕溝的降雨,每次降雨或多次降雨后量測侵蝕溝的體積,從而得出各時段的溝蝕量,并通過溝蝕與水蝕的比例計算出流失量。

  (3)巡查法:不定期地進行全線踏勘,若發現較大的流失現象或擾動類型的變化(如出現新堆渣、已堆渣消失、開挖面采取了措施等)及時監測記錄。

  3 監測點布設

  監測點布設主要指長期定位監測點。根據廣東省高州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特點和擾動地貌的土地類型劃分結果,定位監測主要布設在棄土棄渣場平臺和坡面、土料場、大型開挖面、挖方區域、填方區域以及相應的背景值觀測點。

  4 監測的實施情況

  (1)監測前期:主要采用巡查、調查監測法。組建工作組,調查該工程地理位置、氣候水文、地形地貌、土壤類型、原地貌各土地利用類型的面積、植物種類及覆蓋度、項目區所屬的水土流失類型區、水土流失形式、土壤侵蝕模數背景值。

  (2)施工期:依據監測方案對項目區進行全線踏勘調查,選定典型地塊設立水土流失觀測場,對工程建設的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措施的攔渣保土狀況進行定期定位觀測;同時開展面上的調查、巡查監測,及時掌握工程建設過程中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的動態變化情況,記錄工程進展狀況、損壞水保設施量、土石方量、棄渣量、水土流失量、流失強度,以及對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的影響和危害情況。

  (3)植被恢復期:采用樣地調查及巡查等方法,監測項目區水土保持措施落實情況(數量和質量);工程措施的數量、完好程度和運行情況;植物措施的生長情況、成活率和覆蓋度;各項防治措施的攔渣、保土效益等。

  5 監測數據分析

  利用鋼釬法和簡易坡面量測法測得廣東省高州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施工期共產生土壤流失總量為1.8萬t,平均土壤侵蝕強度為8416t/km2.a。其中主體工程區產生的水土流失量為1.04萬t,是土壤流失的主要來源,平均侵蝕強度為7266t/km2.a;其次是取土場區,水土流失量為0.56萬t,平均侵蝕強度為12500t/km2.a;棄渣場產生的土壤流失為0.10萬t,平均侵蝕強度為10800t/km2.a;施工(營)場地產生的水土流失量為0.05萬t,平均侵蝕強度為4800t/km2.a;臨時道路產生的水土流失量為0.04萬t,平均侵蝕強度為8000t/km2.a。

  植被恢復期,根據項目區的地形條件、植被覆蓋率和降雨情況,對項目區地表類型進行分類,項目區的植被覆蓋率為58.7%,其中建筑物及固化面積為24.96hm2,本區域不產生水土流失;平地面積為35.50hm2,本區域產生的水土流失為微度流失;坡度為5~8°的面積為12.33hm2,本區域產生輕度流失;坡度為8~15°的面積為5.05hm2,本區域產生輕度流失。項目區多年的平均降雨量為1938.8mm,施工期項目區的年平均降雨量為1787mm。根據植被覆蓋率、地形條件和降雨量綜合分析得出,植被恢復期的土壤侵蝕強度小于500t/km2.a。

  施工期項目區水土流失量的監測通過采取樁釘法、簡易坡面量測法對不同類型的施工工區進行了監測,批復的方案的防止責任范圍是96.81hm2(扣除淹沒區面積),預測的水土流失量為5.13萬t,項目區的土壤侵蝕模數為52990t/km2.a,侵蝕強度屬于劇烈侵蝕級別;實際監測的防治責任范圍是77.84hm2,實測的水土流失量為1.8萬t;施工期實測水土流失量比方案預測值減少了3.33萬t。

  植被恢復期項目區的土壤侵蝕強度低于500t/km2.a。監測結果表明,擾動后的項目區經過水土流失治理,項目區的水土保持布局更為合理,生態環境改善明顯。

  6 結論

  (1)多數維修加固工程由于工期短或者是工程占地面積有限等因素,不具備徑流小區和卡口站觀測條件,所以簡易觀測法作為最直接和最直觀的觀測方法適用于絕大多數開發建設項目。其觀測數據通過多次測量匯總后翔實的反應了項目區的水土流失情況。

  (2)結合工程的監測方案、合理劃分監測區域并布設監測點、選擇科學的監測方法,做到多種方法相結合,以提高監測的時效性和準確性。采用了定期定位的監測方法,整個監測過程所記錄、整理的數據及圖文資料可真實、動態的反應出工程建設中水土流失變化狀況、水土保持措施的實施和防治效果,為今后水保方案設計和工程水保驗收提供依據。

  (3)在監測過程中,采用了調查監測法、地面定位觀測法和巡查法。多種方法同時使用,解決了監測點布設受制約的情況,綜合分析多項測量結果,最終得到較為可靠的數據。

  (4)從預測的侵蝕模數到實測的侵蝕模數到最終的植被恢復期的侵蝕模數,是一個陡降的過程。這個數據的變化過程可以看出本工程在施工期過程中實施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參考文獻

  [1]寧建國,廣東西南部地區開發建設項目土壤侵蝕強度監測方法探討[J].中國水土保持,2006,11(3):32-34

  [2]陳法揚.城市水土流失強度分級標準商榷.中國水土保持,1999(3):30,36

  [3]廣東省高州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水土保持監測報告(2007~2009)[R].廣州廣東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2007.3~2009.12

  [4]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土保持監測技術規程(SL277-2002[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29-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兰市| 克东县| 岳阳市| 如皋市| 保亭| 通城县| 合作市| 咸阳市| 灵宝市| 丰县| 彭州市| 定兴县| 涞源县| 信丰县| 开平市| 岱山县| 祁东县| 洛扎县| 遂川县| 黄骅市| 宜章县| 临高县| 抚宁县| 横山县| 扎鲁特旗| 赣州市| 汉阴县| 监利县| 乌兰察布市| 澄城县| 曲麻莱县| 万宁市| 弥勒县| 玉山县| 垦利县| 岳阳县| 鄂托克前旗| 宝兴县| 德令哈市| 克山县| 静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