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建設是黨和國家“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一直得到高度重視和支持,特別是近年來公共財政投入逐年加大,國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從自身工作角度出發,組織各地分別編制了一些涉及農田水利內容的專項規劃并付諸實施,為農田水利發展做出了積極地貢獻。
目前,使得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舉步維艱。本文通過對現階段農田水利建設與管理的問題分析,從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兩個方面提出了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改革的主要對策和措施。
一、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家和水利部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視,同時我國農田干旱情況也日益嚴重,所以研究農田水利建設中的科技推廣前景可觀。例如:阿瓦提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干旱少雨,蒸發量大,寒暑變化劇烈,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春秋升溫和降溫迅速,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大,日照時間長,熱量充足,年降水量稀少且在時間上分布不均,農業生產全依賴于地表水灌溉。所以必須要通過科技手段找出農田水利灌溉建設的正確道路。
農田水利建設與科技應用脫節盡管現代農田水利建設已經取得了許多成就,但是水利建設與管理工作仍然嚴重滯后。據統計,農田水利建設中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措施的百分比僅為20%~30%,與其他行業相比仍然處于較低水平,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則更加落后。
二、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設的管理體制不健全
各地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管理體制普遍缺乏對工程過程的系統性規范,管理體制的不健全會直接導致優秀的工程建設規劃在實施的過程中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難于形成有利于農田灌溉的水利體系。針對這種情況,各地的水利建設部門要不斷推進組織機構的建設,確保體制的健全。另外,對于一些山村地區,農田水利建設的財力投入明顯不足,這種資金短缺現象嚴重制約了水利工程的建設,雖然國家大力扶持農村水利建設與管理,在規劃布局、項目安排和資金補助上給予很大傾斜,但我國很多農村地處欠發達地區,難有較多資金用于農村水利重點工程的建設,多少工程因此而停滯。究其原因主要是資金管理體制不夠配套,沒有研究出適合不發達地區的水利建設制度,沒有將開發資金用在實處。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的具體措施研究。
三、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措施
(一)做好總體規劃,狠抓建設重點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有明確的總體規劃,科學合理的規劃是搞好水利建設,確保工程質量的關鍵。總體規劃的重點內容應該是對建設方向的確定,有了明確的工作重點才能將水利工程建設的方向確定下來,然后再對一些次重點工程進行合理的規劃。規劃重點工程的時候要考慮到區域環境,以確定目前急需改進的工程項目,通過重點項目的啟動和實施,推動水利建設,才能全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社會主義建設。新疆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地區的農田干旱現象嚴重,區域水利建設的總體規劃應狠抓抗旱水源工程建設。有力地改善農村尤其是樹木主產區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民的積極性,為生產和農業特色產業建設奠定扎實基礎。
(二)在進行總體規劃的過程中要主要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進行早部署、早安排、早規劃,在每年的冬季,就開始籌劃下一年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專門下發通知,組織工作專題,作好調查研究。對要開展的大型水利建設工作可以先設立示范基地,探索建立水利工程的效果,在示范基地進行水利工程建設的示范性演示,以確保工程項目的成功,很多省份早已建立了節水示范基地、水保示范基地、凍土研究示范基地等。這些基地建設有利于基層單位參觀和考察,對進一步保證水利工程建設的推廣是一個良好的機遇。
(三)擴大投資
為了合理地分配水利建設資金,做到區域內的平衡、和諧建設,水利建設管理部門可以對現有工程進行維修擴建和改造,以保證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適應農村水利發展的要求。同時,在努力增加地方財政投入的同時,地方政府也加強了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的行政領導,積極調動組織群眾參與水利工程建設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村民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設中,以節省人力資金,避免出現由于資金短缺使得一些重點工程一直的延誤下去。為了杜絕擠占挪用農田水利專項資金的現象發生,工程建設的主管部門要設立專門的財務管理單位,并在重點工程依情況設立監察團隊,要求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周期性的資金賬目總結,保證資金使用方向有跡可循。
四、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優勢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建議推廣水利工程建設新技術從根本上講,農田水利建設首要解決的就是農田的灌溉問題。農業現代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水利建設應與時俱進,立足創新,為發展農業現代化做出貢獻。
農田水利系統要安全、高產、高效、可持續發展就要依靠新技術。目前得到認可的“濕地”節水灌溉的優勢有:
(一)高效節水
能夠合理地取到適合的水量,保證糧食的持續高產,是廣泛節水、合理利用水資源的一種經濟體系。有利于保護地下水。該體系能夠保護環境,特別是能減輕由于灌區過量施用化肥導致農藥失效的后果,能夠全面地保持對農業水源的改善,保持了地下水位的動態平衡,改善水質。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一直深受國家和人民的重視。節水體系能夠為當地提供安全的、標準生活用水。
(二)潔凈環保
以往的濕地農田灌溉系統主要在中國南方平原和淺丘陵地區進行建設,因為其間分布著洼地、塘堰和荒溝等。新疆阿瓦提縣的阿克蘇河沖積平原由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和田河的河谷平原組成河漫灘地、河心灘、河曲極為發育,其上多古河道,形成眾多近南北走向的湖泊及河間洼地,是主要的農業生產區,類似于這些的西部河灘洼地就是建設“水利濕地”的重要資源。濕地農田灌溉節水體系主要是利用這些天然的塘、坑、洼地等,將其改造成“人工小型濕地”,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生長作用。將排水溝略加擴寬,種植對降污作用強的植物,形成溝渠濕地。將這些小型濕地、生態溝與原有溝渠相連,形成“排灌溝渠—人工濕地”的綜合系統。這樣一來,從農田排出多余的灌溉或雨水,可進入下游鄰近的小型人工濕地或生態溝。經過濕地凈化后,水從另一端排入生態小溝,排入下游小型水庫或湖泊等。這種技術主要是依據了國外的成功經驗,能夠保持農田排水中氮、磷含量的濕地面積為其承接排水農田面積的5%~7%,而且水已經過排灌溝渠和小型濕地綜合系統的凈化后會更加潔凈環保,其水質符合灌溉標準。這種水循環的科學技術是探索節水的新路,是對農田灌溉的一次有效創新。
五、注重水利工程建設人員素質的培養
我們重視水利工程建設的技術性開發,就必須要重視對水利工程人力資源的開發。針對施工建設人員必須要進行崗前培訓,確保水利建設工作的開展能夠有較強的人員技術保證。同時,對于一些新的施工技術要有計劃、按步驟地選拔人才去深造,與相關院校、有關單位搞好人員的培訓,以適應崗位需要和市場需求,也可以送去國外學習先進的建設技術,做到有的放矢。具體的培訓可以通過舉辦水利項目建設人員培訓班來實現,其主要目的是增強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人員的使命感、榮譽感和責任感,尤其是要保證建設人員安全意識的樹立和責任意識的確定。其次,要通過建設培訓來更新農田水利工程基礎建設人員的知識,拓寬其視野,使具體的建設工作更有預見性、前瞻性,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工程質量問題。總之,對于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而言要努力開發新技術,通過人力資源的開發實現對工程建設質量和效果的保證;對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要做好總體規劃,并多角度地擴大資金使用額度,使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為廣大農村地區帶來全新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