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從我國目前養殖業發展情況、當下養殖業的研究熱點分析了中國養殖業的現狀,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促進今后研究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養殖業;抗生素;可持續發展;環境污染
1 中國養殖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1.1 養殖業成為中國農業重要的支柱產業
改革開放為中國養殖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發展氛圍。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養殖業產值為4082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5.94%,2018年相較于1996年增長了305.99%;中國2018年水產品和肉產品總產量為15082.29萬t,比1996年增長了94.67%。預計在未來20年,中國養殖業將持續推動農村經濟協調穩步發展、促進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中國養殖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將進一步提高,同時有望率先實現養殖業現代化。養殖業是中國農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起到了帶動經濟發展、保障市場供給、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作用。
根據“養殖業十三五規劃戰略研究”項目組工作預測,中國種植業產值將被養殖業反超,養殖業將成為中國農業的第一大產業;中國種植業結構將在養殖業的發展引領下發生巨大的調整,口糧的消費量將被飼料糧反超,中國現代農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將會出現在生物種業等新興領域,同時養殖業的迅速發展也將帶動養殖產品加工等相關產業的迅猛發展,養殖業將成為中國農業的戰略主導產業。
1.2 中國養殖產品需求呈現剛性增長態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居民食物消費趨勢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收入提高呈現重大變化:一是中國居民的消費結構不再是單一植物源食品為主,動物源食品占比逐漸提高。根據《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和中國工程院“國家食物安全可持續發展”咨詢項目組預測,中國口糧人均消費量呈下降態勢,2000年為206kg,2013年為166kg,預測到2020年為145kg;而水產品和肉、蛋、奶等動物源性食品消費總量總體呈上升態勢,2000年為92kg,2013年為147kg,預測到2020年達到180kg。二是優質動物源性食品消費將在居民飲食結構比重中不斷提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奶類和水產品消費量占動物源食品消費比重從1980年的5.9%和19.4%提升至2013年的22.2%和23.4%。牛羊肉的消費量占動物源性食品消費比重從1980年的5.6%上升到2013年13.4%。
1.3 養殖業資源短缺形勢日益嚴峻
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動物品種、牧草和飼料這三要素,但是中國養殖業這方面資源缺口逐漸擴大。第一,中國嚴重依賴進口動物優良品種。中國目前種用動物的生產對于國外優良品種仍舊依賴嚴重。例如外國種豬品種占據中國原種豬品種市場的80%以上,中國肉雞原種市場份額的70%以上為外國的白羽肉雞,中國種鴨市場的80%被外國櫻桃谷鴨品種占據。由于本土化品種選育還不完善,中國養殖業生產性能指標低于國際先進水平,進而加大了畜禽疾病防控風險、防控成本和養殖業造成的環境污染治理難度,同時也造成了飼料和優質牧草資源的浪費。第二,我國優質牧草資源短缺形勢嚴峻。中國工程院“中國草地生態保障與食品安全”項目組數據顯示,中國人工栽培草地面積較少,占草原總面積的3%,而新西蘭人工栽培面積占到69%,澳大利亞人工栽培面積占到58%,歐洲人工栽培面積占到50%,美國也占到13%;第三,中國飼料糧進口總量持續呈上升態勢。我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在2014年進口大豆總量為7.14×107t,相較于2010年增加了30.3%,同年中國進口谷物1.951X107t,相較于2010年進口量增加了225%。預測我國飼料用糧總量將在2020年達到2.3×108t,進而超過中國口糧消費總量,這將導致中國飼料糧食安全危機。
1.4 當下中國養殖業的研究熱點
以“養殖業現狀”為主題,在知網搜素引擎上進行檢索,近三年來下載量和被引量較多的文獻多集中于水產養殖、抗生素應用、畜禽糞便處理、玉米秸稈飼料化、規模化養殖等主題。若以中國養殖業為主題在知網的搜索引擎上進行檢索,將全部檢索結果進行計量可視化分析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以中國養殖業為主題的文章中,有15.33%的文章與水產養殖有關,有9.93%的文章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相關。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養殖業正在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水產養殖、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是當今養殖業領域研究的熱點。
1.5 中國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構建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當下養殖業面臨的問題,其中抗生素濫用和環境污染問題是人們當下關注的熱點。許琳(2017)研究顯示中國抗生素年產量為21萬t,而國內消費量約18萬t,其中用于飼料行業及通過其他途徑間接用于畜牧業的抗生素高達9.7萬t,約占總消費量的54%。陳紅英(2019)研究發現中國目前約有60種抗菌藥物被廣泛當作飼料添加劑在養殖業使用,其中有20多種抗菌藥物為常用飼料添加劑,普遍應用于家禽飼養、水產養殖以及畜牧業。同時目前中國養殖業抗生素藥品存在盲目添加、人畜共用、劑量不當、藥物配伍、長期單一使用劣質、禁用抗生素進而使病菌產生了耐藥性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進而抑制了動物免疫、損害人類健康、影響經濟發展、破壞生態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帶來了經濟規模的增長,還帶來了因畜禽廢棄物處理不當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彭璇(2018)認為中國目前養殖業總體規劃合理性有待提高,養殖業產生的廢棄物資源化程度低,現代化大型養殖場糞污處理措施不夠完善,部分地區養殖業養殖總量超過當地環境的最大承載能力,養殖業從業者環保觀念淡薄,整體養殖業生產方式呈現粗放低效、種養脫節和農牧分離的現象。這直接導致中國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污染。根據《全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報》數據,中國養殖業糞污年產量約38億t,化學需氧量約1268.26萬t,占整個中國農業排放總量的%%,遠遠超出了中國環境的容納上限,養殖業成為了中國農業污染的主要來源。
推薦閱讀:養蜂科技養殖論文投稿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