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金針菇學名毛柄金錢菌,又稱毛柄小火菇、構菌、樸菇、冬菇、樸菰 、凍菌、金菇、智力菇等,英文為:“Enoki Mushroom”,植物學名為Flammulina velutiper (Fr.) Sing。因其菌柄細長,似金針菜,故稱金針菇,屬傘菌目白蘑科針金菇屬,是一種菌藻地衣類。金針菇具有很高的藥用食療作用。
一、復合料配方。先將稻草或麥秸切成2~3厘米長的小段,用0.5%~l%濃度的石灰水浸泡半天,撈起瀝干后按棉籽殼10千克,稻草或麥秸12~15千克、碳酸鈣1千克、過磷酸鈣l千克、蔗糖1千克、多菌靈80~100克、石膏l千克的量配制復合栽培料。
二、配料裝袋。將碳酸鈣、過磷酸鈣、蔗糖溶于水后加入原料中,同時加入多菌靈和水充分攪拌,配料濕度以手捏料指縫中見水滴即可裝袋。袋子規格為17厘米×60厘米。裝料后袋兩端各留17厘米不裝料,即袋中間裝料26厘米。然后用稍大一點的薄膜套袋封口,待接種時用寬度大于筒膜直徑2~3米的報紙(要用l%濃度的高錳酸鉀液消毒)封口,以利通氣。
三、滅菌接種。料裝袋后進行高壓滅菌22小時;若采用常壓滅菌,可先用旺火滅菌8小時,再燜2小時,保持水溫100℃2~4小時。滅菌后將料袋冷卻至溫度26~28℃接種。不采用以往打穴接種、單頭袋口出菇的方法,而采用兩頭接種的方法,這樣發菌快,菌絲不易老化。接種時嚴格按無菌操作程序操作。
四、培養管理。料袋接種后移入發菌室培養,采用堆碼、臥式兩端出菇法放置菌袋。為防止菇體彎曲生長,堆上要覆蓋報紙或黑色薄膜。室溫保持在20~23℃,相對濕度保持在60%。接種2天后菌絲開始萌發,7~8天菌絲向縱深發展,此時室溫應降至18~20℃,相對濕度保持在65%。為使發菌均勻,應每隔10天翻堆1次,同時每天通風1~2次,每次通風時間20~30分鐘,后期可適當增加通風次數。接種25~30天菌絲即可長滿菌袋。菌絲長好后,菌袋兩端出現棉花狀菌絲或黃色水珠時(出菇的先兆),應加強通風,給一定的散射光,每天向報紙上噴1~2次清水,使室內相對濕度保持在80%,溫度降至10℃,誘發菇蕾產生。當子實體長至l厘米左右長時,減少噴水量,適當通風,使室內溫度降至4~5℃,相對濕度保持在75%左右,這樣處理5~7天,可促使出菇整齊。菇體進入伸長期時,室內溫度控制在10℃,相對濕度保持在85%~9O%。在菇體伸長期,要防止溫度過高,否則會使菌柄扭裂;切勿向菇體直接噴水,否則易引起根腐病和細菌性病斑。
五、病蟲害防治。金針菇主要病害有細菌性褐斑病和細菌性根腐病及青霉。主要蟲害有菇蚊、菇蠅和螨類。
防治細菌性褐斑病的主要方法:一是選用抗病的金針菇品種;二是合理安排栽培季節;三是合理調控菇房溫濕度,出菇期間菇房溫度應控制在15℃以下;四是發病初期可用漂白粉兌水噴霧,或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五是要及時進行菇房通風,降低空氣濕度,防止病害蔓延;六是及時挖除病菇,并進行集中處理。
防治細菌性根腐病的主要方法:產生根腐病的根本原因是菇體受到帶菌水的直接噴灑,因此,禁止將帶菌水噴到菇體上是防治該病的根本。一旦發病,要立即采收,并噴施0.1%多菌靈于菌床滅菌。
防治青霉的主要方法:一是菌床發生霉菌污染后,要盡快挖除帶菌的培養基;二是加強菇床通風,并用2%的硫酸銅溶液進行室內消毒;三是出菇期間水不能直接噴到菇體上,以防止菇叢感染細菌性病害和因床溫提高而誘發霉菌繁殖。
菇蚊的防治:一是培養料進行后發酵處理,以殺死料中的蟲卵;二是在出菇前發生菇蚊,可用馬拉硫磷熏蒸或噴灑除蟲菊酯。
菇蠅和螨類的防治:一是出菇前發生菇蠅,采用藥劑噴灑效果較理想;二是堆料可拌用除蟲菊酯,菇房周圍的門要封嚴實,防止菇蠅成蟲飛入。
五、適期采收。出菇15天左右即進入采收適期。商品金針菇的采收標準是:菌蓋飽滿光滑、直徑2厘米左右,菌柄長8~14厘米、粗0.2~0.4厘米,無絨毛或少絨毛。采收時,輕握菌柄掀起即可。第一潮菇采收后,刮去老菌塊,整平料面,3天后再蓋好報紙,按上述方法噴水管理15天左右,即可出下一潮菇,共可出4~5潮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