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容器苗栽植,塑膜容器限制了基質水分向土壤中的水平擴散,使苗木根系相對保持水分,為苗木的成活和生長創造了一個較好的環境條件,使抗旱苗木的抗旱能力得以發揮,從而提高了其成活率和生長速度。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興海縣唐乃亥鄉,海拔3000m,年均溫2 3℃,元月份平均氣溫-11.5℃,7月份平均氣溫13.2℃,極端最高溫度29.4℃,極端最低溫度29.2℃,日溫差22"C,無霜期64d,年均降水量398.7mm,年蒸發量達1412.5mm,風季風速一般達到20m/s。
1.2 試驗材料
樹種為檸條容器苗,容器為山西林科所蜂窩狀塑膜育苗容器。
1.3 試驗內容
1.3.1 塑膜容器苗留袋造林試驗
設4個試驗處理:
帶容器栽植:栽植時苗木連同容器一并植于樹穴內;
破容器栽植:在容器苗中下部的4個方向縱向將容器劃破,然后栽植:
去容器栽植:栽植時將塑膜容器去掉;
裸根苗栽植:選擇與容器苗同期育成,基礎一致的同批裸根苗栽植。
1.3.2 栽植深度試驗
設3個處理:
高于穴面:栽植時容器上端高出栽植穴面2~3cm;
低于穴面:栽植時容器上端低于栽植穴面2~3cm:
與穴面相平:容器的上端與穴面持平。
1.3.3 容器苗苗齡試驗
以苗齡120天、1年生、1.5年生的檸條塑膜容器苗進行栽植試驗。
1.4 試驗方法
于2005年春季4月初栽種地整地,6月初雨季栽植,栽植時將苗木和容器一并植于樹穴內,第二年秋季調查栽植苗木成活率、保存率、苗高、地徑、主根長、側根長、側根數等,然后分析效果。
2 試驗結果
2.1 塑膜容器苗栽植幼苗成活率與生長效果
據栽植后第二年9月份調查,無論是栽植成活率還是幼苗的生長情況。帶容器栽植者均優于其它3個試驗處理。帶容器栽植的苗木成活率分別較破容器、去容器和裸根苗3個處理相對提高6.096、12.4%和48.35%,苗高分別提高51.4%、80.6%和68.7%,側根條數增加30.3%、38.8%~58.9%,效果十分明顯。祥見表1。
2.2 不同栽植深度效果
不同栽植深度效果見表2。
試驗結果表明,與穴面持平試驗處理的成活率、苗木生長情況,優于高于穴面處理,高于穴面處理又優于低于穴面處理。如果以與穴面相平者的成活率為100,高于和低于穴面兩個處理分別為96.3和85%。
2.3 不同苗齡檸條塑膜容器苗栽植效果
調查結果表明,120天苗、1年生苗、1.5年生苗的栽植成活率與幼苗生長情況不同苗嶺間有明顯的不同,苗齡越大,其成活率越低,高生長速度越慢。詳見表3。
說明苗齡越大,苗木根系超出容器的數量較多,栽植時根系損傷程度 大,因而造林成活率低,緩苗時間長,生長緩慢。
3 小結
1)容器苗以百日苗造林效果最好,苗齡大,不僅育苗周期長,而且 起苗時苗木根系損傷多,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平衡度也越差,造林效果 差。
2)容器苗造林時不宜深栽,以容器上端與穴面相平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