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如何構建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糧食功能區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生物科學時間:瀏覽:

  一、糧食功能區建設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

  1.糧食功能區建設加大了基礎設施的投入

  為了便于機械化作業,在2011-2012年3個糧食功能區建設中,共投入建設資金126.64萬元,主要用于新建和維修排灌渠道8526m,建機耕路及機械化操作道9270m,農業機械下田坡109處等,為機械化作業提供了有利條件,真正做到了“田成方,路成網”,每塊田農業機械都能進出作業。

  2.糧食功能區建設提高了農業機械的利用率

  糧食功能區建成后,機耕、機收率達到了100%,還把原有小型耕作機械全部換成了大中型耕作機械,省時、省工、省油,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農業機械利用率。水稻種植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大力推廣機械化插秧技術。據測算人工插種秧苗每667m2工資2012年165元,而用機械化插秧成本只需65.2元,每667m2可以節省成本99.8元;機械化插秧的水稻每667m2可增產糧食40kg左右,而且機械化插秧的田塊水稻通風好、病蟲害少,抗倒伏能力強。

  3.糧食功能區建設使農業機械化配套設施穩步跟進

  為了發揮糧食功能區建成后穩產、高產作用,就必須裝備齊全的農業機械配套設施。在每個功能區建設了為糧食功能區機械化配套服務的糧食育秧、烘干中心,3個糧食功能區共購買播種流水線4條,種子發芽器3臺,高速插秧機5臺,碎土機4臺,育秧硬盤87000只,糧食烘干機械4套,熱風爐3臺,新建、改建育秧用房1500m2,烘干及糧食倉庫1620m2,標準化育秧苗田2.08hm2,共投入建設資金364萬元。2012年3個糧食功能區全部實行了流水線育秧,機械化插秧面積150.3hm2,占功能區建設面積的61%,烘干中心烘干糧食1404t。

  4.糧食功能區建設推動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

  糧食功能區及水稻育秧、烘干中心的建設單靠農戶單門獨戶是不行的,必須確定一個實施主體;因此在每個糧食功能區成立了一家農民糧食專業合作社,讓農民專業合作社來承擔糧食功能區和糧食育秧、烘干中心的建設任務。農民專業合作社把農民的土地通過流轉和入股經營的形式集中起來種植,這樣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更加提高了農業機械的利用率。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運作,可以最大化地爭取項目資金和擴大融資渠道,2011、2012年通過合作社爭取項目資金286萬元,向農村合作社融資164萬元,在建設育秧、烘干中心的基礎上合作社還購買了大中型耕作機械5臺,收割機械4臺,實現了統一耕作、統一機械化種植、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收割、統一烘干的“五統一”運作模式,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增加了經濟效益。

  二、對加快糧食功能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建議

  1.政府要繼續加大投入

  由于農業機械是季節性作業機械,而且使用年限短,運營成本比較高。購買農業機械在中央、省配套補助的基礎上,縣級人民政府、所在鄉鎮要出臺政策給予適當的資金配套支持,以促進糧食功能區內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2.合作社要有規范的財務制度

  對購買的農業機械要賬、物一致,農業機械要有專人負責管理,實行法人負責制,發揮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的作用,確保各項資金正常、安全地運行。

  3.加強對農機化新技術的指導與培訓

  每個合作社要確定1~2名農機技術員,各級農機技術部門、生產廠家要加大對新型農業機械使用的培訓力度,理論培訓與現場指導相結合,確保新型農業機械得到及時推廣和應用。

  4.加強農機安全生產管理

  農業機械要有專人管理,要建立起一套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與機手簽訂農機安全生產責任狀,對農業機械要小心駕駛,勤保養、勤檢查,確保無農機安全事故。

  5.提高農業機械的利用率

  糧食功能區內要全部使用大中型農業機械作業,加大新型農業機械的推廣力度,特別是水稻機插面積要達到糧食功能區建設面積的90%以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舞钢市| 洞头县| 太保市| 惠州市| 泸溪县| 元朗区| 英吉沙县| 岢岚县| 阿坝| 芷江| 武夷山市| 冷水江市| 建昌县| 黄浦区| 类乌齐县| 宽甸| 新郑市| 黔南| 浠水县| 中山市| 呼图壁县| 旬阳县| 福安市| 乌鲁木齐市| 通山县| 张家界市| 镇原县| 余干县| 九龙城区| 巩留县| 湖南省| 宝兴县| 临安市| 怀柔区| 久治县| 织金县| 旬邑县| 孟州市| 余姚市| 游戏| 太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