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學報
![]() |
期刊名稱: | 光學學報 |
期刊級別: | 核心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31-1252/04 | |
國際標準刊號: | 0253-2239 | |
期刊周期: | 月刊 | |
主管單位: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
主辦單位: | 中國光學學會,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 期刊信息:《光學學報》Acta Optica Sinica(月刊)1981年創刊,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光學學術刊物,反映中國光學科技的新概念、新成果、新進展。內容主要包括量子光學、非線性光學、適應光學、纖維光學、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激光器件、全息和信息處理、光學元件和材料等。為我國光學科技人員與國內外同行進行學術交流、開展學術討論以跟蹤學科前沿和發展我國光學事業服務。《光學學報》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單位:中國光學學會,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國內統一刊號:31-1252/04,國際標準刊號:0253-2239
• 期刊欄目:量子光學、自適應光學、大氣光學、纖維光學、激光器、信息處理和全息、光學工程、光學測量。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文摘雜志、化學文摘(網絡版)、文摘與引文數據庫、工程索引Compendex數據庫(核心)、劍橋科學文摘社ProQeust數據庫、皇家化學學會系統列文摘、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數據庫收錄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1.671;總被引頻次:5131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948;綜合影響因子:1.615
•2015 年12期《光學學報》發表論文:
一個新的氧吸收法被動測距公式 …………………………………………付小寧;單蘭鑫;王蕊;
閉環控制自適應光學系統變形鏡約束技術的研究………………………………………… 陳善球;劉文勁;董理治;王帥;楊平;許冰;葉玉堂;
面向大氣背景光抑制的金屬光柵偏振片效能表征及設計 …………………………………………馮斌;史澤林;徐保樹;張程碩;
Al_nCl(n=2~14)團簇結構與光譜性質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 …………………………………………白音布和;孫偉國;崔家武;張帥;李根全;
基于光纖連接的耦合腔量子電動力學系統中三體糾纏動力學………………………………………… 盧道明;邱昌東;
非成像陣列探測器外差系統性能分析………………………………………… 董洪舟;楊若夫;楊春平;敖明武;
In_(0.53)Ga_(0.47)As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的理論仿真分析………………………………………… 李丹妮;徐英添;徐莉;鄒永剛;張賀;李洋;趙鑫;馬曉輝;侯林寶;
X射線衍射層析術圖像重構的若干影響因素研究 …………………………………………楊一鳴;杜國浩;譚海;楊玉雙;肖體喬;
基于金納米棒放大的高靈敏度納米光纖生化傳感器 …………………………………………李明;李凱偉;代方;周文超;舒風風;吳一輝;
宏觀彎曲效應對ZBLAN光纖中紅外超連續光譜產生的影響………………………………………… 王振洪;趙文靜;朱辰;曹瑋;王志;劉艷格;
論文:一個新的氧吸收法被動測距公式
【摘要】:基于氧氣A吸收帶的被動測距技術已成為單站被動測距領域最具活力的研究課題之一,但是由于氧氣吸收飽和區的存在,限制了被動測距的最大可達范圍。采用具有1 cm–1分辨率的Modtran軟件進行了分光譜透射率計算,通過數據建模獲得了基于目標天頂角和平均氧氣吸收率的被動測距公式。該公式避免了氧氣吸收率曲線的飽和區,使得氧吸收法的有效距離估計范圍可延伸到50 km。此外,該公式還有對吸收率測量誤差不敏感的特性,例如,在零海拔處傳感器最小可檢測的吸收率Aˉ=10-2的偏差,所能產生的距離偏差不超過50 m。該結論有望突破絕大多數氧吸收法被動測距實驗局限于較近距離的現狀,促進其實際應用。
【關鍵詞】: 大氣光學 被動測距 氧氣吸收 吸收率飽和 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