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期刊論文格式模板 論文選題免費指導!

期刊介紹

  摘 要 當前膠價低迷,迫切需要提高單位面積效益,而橡膠林下栽培食用菌是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以大球蓋菇為對象,采用地栽方式,研究在膠園林下試種栽培大球蓋菇的產量表現,并對大球蓋菇的營養成分進行了分析,以期為發展橡膠林下栽培大球蓋菇的林-菌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結果表明,栽培期間絕大部分時間段,膠園林下的氣溫和濕度在適宜大球蓋菇生長的范圍,初步試種的產量在3.46~5.22 kg/m2,平均為4.28 kg/m2。大球蓋菇干品中,總糖、粗蛋白和粗脂肪三大類營養成分總含量為80.5%~85.8%,灰分為9.15%~9.62%,功能性成分粗多糖、粗纖維和總黃酮含量分別為5.46%~6.42%、5.25%~7.35%和0.153%~0.197%。在測定的7種礦物質元素中,鉀和鎂元素含量相對較高。總體而言,開傘和未開傘的大球蓋菇營養成分差別相對較小,而菇蓋營養成分要高于菇柄。綜上所述,膠園林下環境能滿足大球蓋菇生長并獲得一定的產量,其菇體的營養較豐富。

  關鍵詞 膠園間作;大球蓋菇;產量;營養成分

林業工程師論文

  天然橡膠是我國四大戰略物資之一,主要產自巴西橡膠樹(Hevea brasiliensis)。巴西橡膠樹主要在海南、云南和廣東三省栽培,是熱帶地區主要的人工林之一[1]。近年來,由于膠價開始下跌,植膠效益明顯減少,生產上甚至出現棄割棄管的現象[2],膠農和植膠企業迫切需要提高膠園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降低割膠人工成本[3]、林下養殖[4]、林下間作[2]等均是提高膠園單位面積效益的措施。其中,林下間作栽培食用菌的經濟效益較高,且能適應林下蔭蔽的環境,是較適宜的林下間作模式[5]。

  大球蓋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是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的十大菇種之一。研究發現, 大球蓋菇子實體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 該真菌多糖還具有預防冠心病、助消化、緩解精神疲勞等功效[6]。大球蓋菇菌絲生長溫度范圍是5~32 ℃,最適為20~24 ℃,子實體形成的溫度范圍較為寬泛,4~30 ℃均可出菇,但15 ℃以下出菇甚少,28 ℃以上產品品質較差。生長發育的空氣相對濕度一般要求在65%~95%[7-8]。目前,大球蓋菇栽培管理粗放,在我國多個省份均有栽培生產和引進試種[9-13],主要采用地栽的方式,山地、果園、大田均可栽培,尤其以冬閑田為宜[14]。大球蓋菇在其他地區已有一定栽培技術探討[8, 15-16],而在橡膠園栽培大球蓋菇鮮有報道。本研究擬開展膠園林下栽培大球蓋菇的試種試驗,并對其營養成分進行分析,以期為發展橡膠林下栽培大球蓋菇的林-菌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植物材料 試驗所需的橡膠木屑來自未經化學處理的橡膠木材,于當地木材廠購買。椰糠和麥麩于當地市場購買,菇種由福建省寧德市菇農提供。

  1.1.2 試驗點概述 本試驗于2016—2017年實施,試驗點位于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天然橡膠試驗基地(19°30′06″N,109°29′37″E),該地區為典型的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年降雨量約為1600 mm,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年均溫為20.8~26.0 ℃。試驗膠園林下郁蔽度在0.8以上,試驗土壤為磚紅壤。

  1.2 方法

  1.2.1 試驗設計 于膠園行間進行整地起壟,壟高約10 cm,寬80 cm。于2016年11月將堆漚好的橡膠木屑、椰糠和麥麩混合栽培料鋪于壟面上,栽培料用量為10 kg/m2,厚10~15 cm,再進行播種。播種穴距為約10 cm,按品字形播種。播種時在料面上挖開小穴,將大小3~4 cm菌塊放入穴中,再覆蓋栽培料,厚度約2 cm,再用植物材料進行覆蓋保溫保濕。在栽培場地鋪設灌溉設施,根據天氣進行補水,使菌床保持一定的濕度,于播種后20 d左右用膠園土壤覆蓋菌床,厚度為1~2 cm。試驗栽培面積為30 m2,共5壟,每壟長7.5 m,播種后在每壟隨機選取固定2 m長的區域為觀測小區,每壟為1次重復,共重復5次。試驗于2017年2月下旬結束。

  1.2.2 測定指標與方法 (1)空氣溫度和濕度。于播種當天在栽培地旁邊放置2個自動溫濕度記錄儀,高度為50 cm。記錄儀設置每20分鐘記錄一次,將2個記錄儀的數據進行平均求得栽培期間的空氣溫度和濕度變化。

  (2)產量。在出菇期間,對5個觀測小區的大球蓋菇進行采收稱重。采收后用刀削去菇腳上的泥土,進行稱重記錄。

  (3)營養品質。出菇期間對試驗區進行采收,因大球蓋菇生長較快,未及時采收會導致菇蓋開傘。在本研究中大球蓋菇成熟狀態分為開-蓋、開-柄、未開-蓋、未開-柄、開-整菇、未開-整菇,分別采收,送至實驗室,將一部分樣品的傘和柄進行分離,一部分不分離。將樣品在70 ℃下烘干至恒重,用粉碎機進行粉碎,用于測定其營養成分含量(n=3)。各指標及測定方法為:粗蛋白,參照GB/T 15673-2009的方法進行測定;總糖,參照GB/T 15672-2009的方法進行測定;粗多糖,參照NY/T 1676-2008的方法進行測定;粗脂肪,參照GB/T 5009.6-2003的方法進行測定;含水量,樣品在70 ℃下烘干至恒重測得;灰分,參照GB/T 5009.4-2003的方法進行測定;總黃酮,參照GB/T 20574-2006的方法進行測定;粗纖維,參照GB/T 5009.10-2003的方法進行測定。礦物質元素測定指標為鉀、鈣、鎂、鐵、錳、銅和鋅,鉀含量采用火焰光度計法,其他指標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法測定[17]。

  1.3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10軟件和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采用最小顯著差異法進行方差分析(p<0.05)。

  2 結果與分析

  2.1 林下溫濕度與產量

  圖1為栽培期間的膠園林下栽培場地每20分鐘的空氣溫濕度變化情況。由圖1可看出,栽培

  期間氣溫在10.9~32.2 ℃,濕度在35.7%~97.6%。在所記錄的數據當中,氣溫高于28 ℃和低于15 ℃的數據比例分別為2.4%和9.5%,空氣濕度低于65%的數據比例為9.1%。由此可見,膠園林下大部分時間段的溫濕度在較適宜大球蓋菇生長的范圍內。通過觀測可知,大球蓋菇可采收3~4潮,產量在3.46~5.22 kg/m2,平均為4.28 kg/m2。其中,第1和第2潮的產量最高,占總產的57%~85%(表1)。

  2.2 粗蛋白、總糖、粗多糖和粗脂肪含量

  不同成熟狀態的大球蓋菇菇蓋、菇柄及整菇的粗蛋白、總糖、粗多糖和粗脂肪含量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除未開傘整菇的粗蛋白含量顯著高于開傘整菇外(p<0.05),其總糖、粗多糖和粗脂肪均無顯著差異(p>0.05)。從不同部位看,開傘和未開傘的菇蓋的粗蛋白含量均顯著高于菇柄,且未開傘的菇蓋和菇柄分別顯著高于開傘的菇蓋和菇柄(p<0.05);在總糖含量方面,則是菇柄含量高于菇蓋,其中未開的菇柄顯著高于菇蓋;而不同部位的粗多糖和粗脂肪含量均無顯著差異(p>0.05)。

  2.3 含水量、灰分、總黃酮和粗纖維含量

  不同成熟狀態的大球蓋菇菇蓋、菇柄及整菇的含水量、灰分、總黃酮和粗纖維含量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不同狀態整菇的水分和灰分含量之間無顯著差異,而未開傘的整菇總黃酮含量顯著高于開傘的整菇,粗纖維含量則相反(p<0.05)。從不同部位看,開傘和未開傘的菇蓋的總黃酮含量均顯著高于菇柄,未開傘的菇蓋顯著高于開傘的菇蓋;在粗纖維含量方面,開傘的菇柄粗纖維含量顯著高于未開傘的菇蓋和菇柄(p<0.05);而不同部位的含水量和灰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

  2.4 礦物質元素含量

  大球蓋菇中鉀、鈣、鎂、鐵、錳、銅和鋅的含量見表4。由表4可得出,不同狀態整菇的鈣、鎂、銅和鋅的含量之間無顯著差異,而未開傘的整菇的鐵含量顯著高于開傘的整菇,錳含量則相反(p<0.05)。從不同部位看,除鈣含量外,不同狀態、不同部位的其他5種元素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且無明顯的變化規律。

  3 討論

  3.1 膠園種植大球蓋菇的可行性探討

  林間套種食用菌可使林木和食用菌共生互利,相促相長,充分發揮生物群落群體優勢。主要表現在林木可提供O2以利于食用菌分解栽培基質,而食用菌分解基質釋放的CO2則促進林木光合作用。此外,林下陰濕環境有利于食用菌生長,

  而栽培基質還田可為林木提供豐富的養分[18]。海南野生食用菌資源較為豐富,但是在人工栽培食用菌領域幾乎還是空白,尤其是橡膠林下規模化栽培,目前只有大嶺農場試種的平菇和廣壩農場規模化種植的竹蓀,這2個是栽培比較成功的菌種,美味牛肝菌、姬松茸等還處于試種階段[19]。大球蓋菇是一種中低溫型食用菌,因栽培技術簡便粗放,栽培原料來源豐富,且產量較高,在許多地區均有栽培,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12]。通過本研究的林下溫濕度監測結果表明,栽培期間氣溫主要在15~28 ℃,濕度為65%~95%,處在較適宜大球蓋菇生長的范圍。在海南地區,目前僅有1例的研究案例,其產量為7.22~10.00 kg/m2[5]。因栽培原料的數量決定了產量的高低[14],且不同栽培料亦影響產量[12],本研究的產量在3.46~ 5.22 kg/m2,平均為4.28 kg/m2,低于該研究結果,主要原因可能是栽培料投入量為其一半,且栽培料不同造成的。與其他地區栽培的結果對比可發現,本研究的產量與楊發軍等[20]的結果(3000 m2產量為12 720 kg,折合為4.24 kg/m2)接近,亦與敬勇等[9]在不同栽培基質配方的結果相近(3.90~5.35 kg/m2),不過低于王靜靜等[21]的結果(667 m2產量為4300 kg,折合為6.45 kg/m2),亦低于陸秀嬌等[12]以玉米稈為基質的產量(6.74 kg/m2),但高于其以稻草為基質栽培的產量(3.24 kg/m2)。從本研究膠園林下的溫濕度范圍、栽培產量表現以及與其他研究的對比結果來看,膠園林下栽培大球蓋菇具有很高可行性,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

  推薦閱讀:《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雙月刊)1992年創刊,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和廣東省植物學會聯合主辦,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性中文學術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银川市| 台前县| 白玉县| 广灵县| 永宁县| 遵义县| 瑞金市| 光山县| 浦北县| 耒阳市| 新和县| 延庆县| 安吉县| 文登市| 大丰市| 七台河市| 铜梁县| 许昌县| 甘南县| 莎车县| 清水县| 桐城市| 英吉沙县| 吉隆县| 涞源县| 沙雅县| 长兴县| 汶上县| 舒兰市| 蕉岭县| 新竹市| 江都市| 文化| 平陆县| 肃宁县| 大荔县| 瓮安县| 安徽省| 景宁| 宝清县| 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