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報
![]() |
期刊名稱: | 地質學報 |
期刊級別: | 核心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11-1951/P | |
國際標準刊號: | 0001-5717 | |
期刊周期: | 月刊 | |
主管單位: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
主辦單位: | 中國地質學會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 期刊信息:《地質學報》Acta Geologica Sinica(月刊)曾用刊名:中國地質學會會志,1922年創刊,為學術性刊物。刊登地質學及其相關學科的領域的研究成果,涉及地層學、古生物學、礦物巖石學、地球化學、構造地質、水文地質、第四紀地質等方面。讀者對象為地質科學研究人員及地質院校師生。《地質學報》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單位:中國地質學會,國內統一刊號:11-1951/P,國際標準刊號:0001-5717
• 期刊欄目: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化學文摘(網絡版)、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數據庫、地學數據庫、文摘與引文數據庫、地質文獻預評數據庫、生物學文摘(預評)、劍橋科學文摘社、ProQeust數據庫、動物學記錄收錄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2.077;總被引頻次:4574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2.567;綜合影響因子:1.947
•2015年《地質學報》第 12期發表論文:
塔里木盆地的三維電阻率結構…………………………………………楊文采 張羅磊 徐義賢 于常青 于鵬 張秉政 楊波
暗物質暗能量與地球動力學…………………………………袁學誠 姜枚 耿樹方
歐亞大陸中部盆地群大剖面的編制及其構造意義…………………………………李維波 李江海 王洪浩 傅臣建 毛翔
基于反射地震資料探討泥河灣盆地的新生代和中生代地層…………………………………朱小三 錢榮毅 王永 董進 遲振卿 姚培毅
地表探槽斷裂巖巖石磁學揭示汶川地震斷裂帶不同滑移機制…………………………………劉棟梁 李海兵 李德貴 孫知明 司家煥 王煥
九江地區第四系中典型地裂縫特征及構造意義…………………………………齊信 陳州豐 邵長生 陳立德
內蒙古銀額盆地尚丹凹陷中生代構造活動的磷灰石裂變徑跡約束…………………………………韓偉 盧進才 魏建設 張云鵬 李玉宏 李巖
中天山巴侖臺地區花崗質巖石的Hf同位素研究:對構造演化及大陸生長的約…………………………………黃河 王濤 秦切 侯繼堯 童英 郭磊 張磊 王靜 梁昭元
大巴山南部房縣東河輝綠玢巖LA-ICP-MS鋯石U-Pb測年及其構造…………………………………曹亮 張權緒 胡尚軍 段其發 周云 于玉帥 鄒先武 甘金木
白云鄂博鐵-稀土-鈮礦床地質特征及其研究中存在的科學問題——兼論白云…………………………………楊曉勇 賴小東 任伊蘇 凌明星 劉玉龍 柳建勇
范例:暗物質暗能量與地球動力學
1 暗物質與暗能量簡介1.1 什么是暗物質與暗能量20世紀30年代,瑞士天文學家Fritz Zwicky發現大型星系團中的星系具有極高的運動速度,除非星系團的質量是根據其中恒星數量計算所得到的值的100倍以上,星系團的引力根本無法束縛住這些高速運動的星系。這是首次提出宇宙間可能存在暗物質。到了80年代,宇宙中存在暗物質已被廣為接受。并且認為在星系團中,看得見的星系只占總質量的1/300以下,而99%以上的質量是看不見的。暗物質無法用肉眼看見,意味著它們不能發射電磁波,只能通過引力產生的效應知道它的存在。暗物質的本質現在還是個謎,如果它是一種弱相互作用亞原子粒子,也就是說它是一種彼此間不抱團的比原子更小的粒子,如電子、質子、中子、介子、夸克、膠子、光子等等的話,那么由此形成的宇宙大尺度結構與觀測相一致。不過,最近對星系以及亞星系結構的分析顯示,這一假設和觀測結果之間存在著差異。通過對小尺度結構密度、分布、演化以及其環境的研究可以區分這些潛在的暗物質模型,這為暗物質本性的研究帶來新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