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稻麥科技
![]() |
期刊名稱: | 福建稻麥科技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CN35—1147/S | |
國際標準刊號: | ISSN1008—9799 | |
期刊周期: | 月刊 | |
主管單位: |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稻麥研究所 | |
主辦單位: |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稻麥研究所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福建稻麥科技》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福建稻麥科技》是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稻麥研究所主辦的專業科技期刊。1983年創刊,1992年經國家科委和新聞出版署批準公開發行,刊號:CN35—1147/S,ISSN1008—9799。
• 期刊欄目:主要報道稻麥作物科研論文、試驗研究報告、有關文獻綜述及國內外科技動向,設有:稻麥作物遺傳育種、試驗試種、栽培技術、植物保護、綜述、科技動態、信息快遞、新聞集錦(簡迅)、人物介紹等欄目。
• 數據庫收錄情況:供農業科研、教學、科技推廣及管理人員參考。該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并入選為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 辦刊宗旨:《福建稻麥科技》系稻麥作物專業性學術刊物。以促進科技交流,活躍學術氣氛,促進福建省稻麥科研和生產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更好地為福建省糧食生產上新臺階服務為宗旨。該刊自創刊以來,辦刊方向明確,針對性強,為稻、麥科技攻關提供了大量參考資料,促進取得一批水平較高的研究成果,并在生產中取得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活躍了學術氣氛,促進了科技進步,對稻、麥的科研與生產作出了貢獻。
• 《福建稻麥科技》雜志論文編寫參考:
1 高產抗病e-雜交稻e Ⅱ優315的選育與應用 ……………………………………黃榮華;蔡為銘;范富英;李坤泰;肖少輝;章清杞; 1-4
2 雜交水稻新品種天優25的選育與應用技術 ………………………………陳志彬;吳尚欽;趙建文; 5-7
3 雜交稻新品種谷優2736作中稻高產制種技術……………………………… 危崇德; 7-9
4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要加強耕地保護和生態保護……………………………… 9
5 優質稻佳輻占抗倒力與施氮量的關聯性觀察……………………………… 趙雅靜;姜照偉;李小萍;李義珍; 10-12
6 不同硒肥對水稻產量和籽粒中硒含量的影響 ………………………………呂鈴;謝曉娟;胡萬星;王明金;鄧長華;羅玉水; 13-15
7 不同施肥方式對天優3301產量的影響 ………………………………陳欽; 16-18
8 《福建稻麥科技》 2015年征訂啟事……………………………… 18
9 施用配方微肥對雜交水稻制種種子裂穎率的影響 ………………………………林生游;陳興總; 19-20+37
10 不同施肥方法對免耕晚稻產量及經濟效益的影響……………………………… 鄒華春; 21-22
摘要:農桿菌(Agrobacterium)是生活在植物根的表面依靠由根組織滲透出來的營養物質生存的一類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革蘭氏陰性細菌。農桿菌介導法 是模仿農桿菌都植物的進化誘導
1虎杖莖尖對潮霉素的敏感性
本研究以潮霉素作為篩選標記,為有效篩選抗性苗,將制備的莖尖分別置于不同濃度梯度的潮霉素培養基上進行篩選,觀察外植體的色澤變化、生長狀態和存活情況,試驗結果見表1和圖1。從表1和圖1結果可以看出,對照組的虎杖莖尖生長迅速,并分化出綠色的芽,芽的存活率為95.6%;隨著潮霉素濃度的增高外植體生長減緩,分化出的芽弱小且存活率逐漸降低至23.7%;高濃度潮霉素處理造成植物組織失綠褐化并迅速死亡。當潮霉素濃度在4mg/L以下不能有效抑制非轉化細胞的生長,容易造成大量非轉化體的逃逸;潮霉素濃度在15mg/L以上時,外植體迅速死亡將影響轉化細胞的正常生長;而潮霉素濃度8mg/L處理既能有效抑制非轉化組織的生長,又不至于造成細胞迅速死亡,所以潮霉素濃度8mg/L是莖尖轉化外植體篩選的適宜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