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 在網絡環境下,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十分依賴網絡技術,此技術已經成為社會發展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對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論文從如何設置網絡時代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的思政目標,專業課程中思政元素的選擇與融入路徑,課程思政建設對高職教師的要求等方面,探討思政元素融入高職專業課程的教學設計方法這一問題。
【關鍵詞】 網絡環境 高職院校 課程思政 教學設計
一、網絡環境下如何設置高職專業課程的思政目標
在新時期環境下,網絡技術成為高校各項工作開展的有效支撐,各個高校也是積極進行網絡校園的建設。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教學,首先要做好專業課程的思政目標設置。如何科學設置思政目標?思政目標設置應該遵循哪些政策依據和標準?互聯網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帶來了什么影響,需要教師采取怎樣的應對措施?這些都是高職專業教師必須明白和掌握的。如果教師對此認識不清、沒有清晰的思路,專業課的課程思政工作便無法入手,效果也無從談起。
第一,以教育方針、政策和教育制度為指導思想和根本遵循,結合互聯網技術的思維,將其作為制定課程思政目標的根本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課程思政建設指明了方向。廣大教師要按照“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的要求,結合互聯網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深入學習掌握其精神實質,轉變思想觀念,以政治家的胸懷、教育家的情懷,在平凡的崗位上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爭做“四有好老師”和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第二,密切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專業課程的特點及教學內容,以專業培養方向為基本依據確定課程思政目標。要借助互聯網的特征,將一些網絡思政案例融入教學中,特別要在學科滲透、創新創業方面深入挖掘課程中所蘊含的有助于增強學生科學精神、科技素質、人格養成、責任擔當的思政元素、育人素材。
第三,在互聯網時代,思政教育要遵循職業教育規律,立足學生技能培養、就業創業的需要,把與專業崗位相關的企業文化、管理制度、職業規范、工匠精神、職業習慣、工藝流程、責任意識等作為挖掘、提煉思政元素的肥沃土壤。結合網絡信息化教育教學內容,在精心設計、巧妙融通中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意識、有計劃地融入教學各環節,達到教書與育人的完美有機結合。
第四,在互聯網的思維下,在課程思政中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站在課程的高度、學生的角度,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構建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和學習生活。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觀點方法,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積極面對和化解人生成長中遇到的困難和矛盾,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第五,結合教師自身及他人的成長軌跡,以及現在互聯網大環境下做好教學經驗的總結、反思,善于用榜樣的力量、以講故事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引導他們自我凈化、自我提高。
二、專業課程中思政元素的選擇與融入方法
教育部有關文件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修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這五個方面明確了課程思政的主要內容。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改建設除了落實以上五方面的內容外,還要結合學校特點及專業屬性,選擇思政元素的內容及具體融入路徑。下面,結合慶陽職業技術學院實際,探討交流專業課程中思政育人元素的選擇及融入方法。
2.1結合專業群建設和通識課教學,拓展學科知識的內涵與外延,挖掘培養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思政元素
在網絡信息時代,建設專業群的目的是為了強化綜合素質和專業基本技能培養,增強學生的就業適應性。在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要強化專業基礎課、公共課教學,著重培養職業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知識、技能。例如,針對教育類專業群,可以在互聯網的思維下,在學前教育、早期教育、藝術設計三個專業中,加強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師范生技能、普通話、音樂、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著重培養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針對會計、財務管理、電子商務等財經類專業群,加強誠信觀念、廉潔意識教育,讓學生做到遵紀守法、不做假帳。針對建筑工程技術、道路與橋梁、工程造價、市政管理等建筑類專業群,著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創新理念、藝術靈感。針對酒店管理、老年服務與管理、空中乘務等服務類專業群,主要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服務意識、團隊觀念及寬泛的知識。針對機電一體化、工業機器人、汽車維修、智能焊接等智能制造類專業群,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空間想象能力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針對能源類專業群,主要培養學生工程知識、生態環保觀念、創新意識、吃苦精神等。針對計算機、物聯網、大數據等數據網絡信息類專業群,主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計算機創新思維、實踐動手能力、再學習能力。針對體育系運動訓練專業,主要培養學生自我認知、終身學習、健全人格、人際交往溝通、組織管理、實踐創新等方面的能力。在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思政課、勞動教育、軍事訓練、安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四史”、創新創業等通識課教學中,深入挖掘中國元素、中國智慧、文化品位、家國情懷、理性品質、道德情操、時代精神、政治認同、價值追求等有教育意義的思政元素和智力要素,并將其與南梁精神、建黨精神有機觸入課程教學和第二課堂活動之中,在培養學生如何做人、完善健全人格方面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2.2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和專業課程特點,挖掘專業課中蘊含的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思政元素
隨著互聯網在各行各業的發展,高職思政教育要注重方法和效率,依據教育部頒布的高職專業教學標準、行業企業制定的職業標準、教學大綱及課程標準,深度挖掘專業領域知識點、能力點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將其融入知識傳授、能力培養過程。一是結合專業素質和技能要求,深入挖掘學科中各概念的內涵,拓寬外延,在樹立學生的科學觀,學會做事方面下功夫。如認識論、方法論方面,培養求真務實、勤奮、鉆研、誠信、進取意識。二是結合學科發展史、大師成長道路、個人經歷等拓展教材內容,用講故事、比較的方式將思政教育滲透到教學中。三是在真實的生產實習環境中開展理實一體、項目化、情景式、虛擬仿真、分組賽訓、互動激勵教學。
推薦閱讀:互聯網+和專業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