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小微企業融資一直是限制其健康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互聯網金融使小微企業達到了新的標準,并為小微企業提供了改革和發展的機會。因此,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研究小微企業融資模式非常重要。總結以往的研究成果,結合小微企業的現狀,分析指出小微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小微企業;融資;對策
引言
進入新時期后,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等得到快速發展,傳統金融在極大程度上也受到大數據、云計算等一系列新興技術的影響。互聯網帶來的金融產品創新和創造力刺激了金融市場服務環境的創新,為小微企業的金融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新興的互聯網融資方式,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小微企業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顯著提升了工作透明度,強化了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的聯系,在較大程度上緩解了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互聯網金融服務類型多樣,能夠將平等的待遇、服務等提供給小微企業,促使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得到充分滿足。最近,涌現出較多類型的互聯網融資方式,包括眾籌等。這些融資方式的成本、門檻較低,可促使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得到增強,有助于推動小微企業的整體發展。
考慮到經濟水平以及人文和制度上的差異,互聯網金融最初是在歐美國家出現的,互聯網金融作為“舶來品”在我國增長和發展很快,中國的覆蓋范圍遠遠領先于歐美。結合服務功能差異,可從支付平臺類型、金融平臺類型、資產管理平臺類型和服務平臺類型等方面進行劃分。支付平臺的類型是使用網絡平臺作為付款方式并接收款項。使用互聯網作為貨幣供求的中介的金融平臺的類型,并分配盈余和資金短缺。財富管理平臺則是依托互聯網技術,將金融產品、金融服務等銷售給公眾。服務平臺類型發揮搜索引擎的功能,能夠將相關信息發布于互聯網中,客戶結合自身需求,即可高效搜索與對比,進而選擇針對性的服務產品。
互聯網金融于特定背景中出現和發展,其形成并不是一蹴而。第一,從技術層面來講,互聯網金融的技術基礎為互聯網信息技術,未來互聯網金融將會更加深度地應用云計算、移動支付等一系列先進技術,進而促使互聯網金融的廣度、深度等得到拓展。第二,從生活層面來講,計算機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逐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交易習慣,進而逐步產生互聯網金融。第三,從經濟基礎層面來講,電子商務受到社會公眾的青睞,而在線支付則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環節,推動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最后,諸如余額寶之類的創新金融模式也是屬于互聯網金融產品。金融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加快了金融業創新步伐,但互聯網金融有著更深層次的特征,其基于成熟網絡技術(例如安全性和移動性)和不同訪客感知的新范例,可以找到新的需求。其實質是本著“開放、平等、合作、共享”的互聯網精神影響著傳統金融業,實現金融通訊、支付、信息經紀等新領域,通過Internet技術和通信技術來獲取信息。
一、互聯網金融下小微企業融資的現狀及問題
(一)現狀分析
1.成本支出減少。計算機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互聯網向金融領域擴展的步伐的逐步加快。互聯網金融、數據驅動和編程電子服務打破了傳統金融模式空間、時間的限制,小微企業信息收集成本顯著降低,且信用數據能夠得到有效豐富。通過結合電子商務與互聯網金融,降低了財務約束,使許多小微企業可以快速、輕松地獲得在線貸款等金融機會。
2.減小風險。風險控制使小微企業可以了解有關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多維信息,同時增強所有鏈接的風險控制。商業銀行使用網絡技術來分析小微企業的信用狀況,有可能導致使用大數據和云計算進行欺詐性和惡意貸款轉移。收集客戶信息,提高信貸管理的準確性和問題解決能力,并預防和控制財務風險。在線信用模型是由電子商務公司和物流公司建立的擔保公司。小微企業會根據其信用狀況提供相應的擔保,以便獲取信用資本。這樣一來,擔保公司、小微企業以及商業銀行的利益便得到了真正的平衡。
3.工具利用率得到提高。互聯網金融的出現與發展,逐步將新生態系統構建起來。銀行將會對金融服務持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模式持續創新,現代化技術應用深度和廣度也將會不斷拓展。互聯網平臺能夠拓展與豐富金融渠道,例如在線小額信貸和信息平臺,可用于實現多渠道,快速和高效的金融方式。
4.過程批量規模化。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部署管理模型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批量建立具有類似特征的小微企業,系統地評估風險,并進行批量批準、推廣可以完善運營的成熟實施模型,提高小微為企業的服務績效和效率。以北京銀行為例,依托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對傳統管理理念進行了根本性的改變,通過批處理有效結合“圈、鏈、超”等環節,實現融資的個性化、標準化。
(二)存在的問題
1.融資風險不容忽視。沒有互聯網行業法律法規的限制,中國的互聯網金融仍然不成熟,面臨法律問題和法律風險。互聯網金融具有較低的基本成本,且惡意取款、貸款欺詐等風險較大。以2013年破產的“眾貸網”為代表的破產、“跑路”的網貸公司等事件,充分表明互聯網金融具有不斷擴大的投資風險、操作風險等。此外,還需充分重視網絡安全問題。
2.管理水平較低。中國法律法規缺乏將基金提供者、小微企業和環境平臺的權利以及如何處理在線金融糾紛分開劃分的政策和法律。2013年9月,阿里巴巴向國務院提交了建立在線銀行以向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計劃。缺乏正式的監管機制是限制互聯網金融增長的主要因素,互聯網金融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
3.大數據的安全性問題。在Internet時代,數字化帶來許多好處,但同時確保數據安全已成為重要課題。由于其強大的傳輸和重現信息的能力,數據泄露的可能性增加,使其成為對財務資源的特定威脅,應積極采取預防措施避免信息泄露。
推薦閱讀:互聯網金融下第三方支付發展的分析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