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當前有關互聯教育服務的新管理應用措施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來加強對互聯框架設計的新應用制度呢?不同的建設發展模式又有什么影響及意義呢?文章選自:《中國教育網絡》,《中國教育網絡》雜志立足教育網絡,服務于教育信息化,解讀國家信息化發展政策,全面報道中國教育網絡建設現狀及成就,研究探討教育網絡建設的經驗與問題。介紹國際上先進的網絡技術、理念,及時報道相關政策及重大事件,廣泛反映圍繞教育信息化的各種重大應用及重大事件,為領導、專家、師生及技術人員提供借鑒。
摘要:構建協作式課程內容建設環境,提供協作式的在線課程內容建設工具,包括課程內容在線編輯工具,支持斷點續傳的本地文件自動識別上傳工具,基于模板的課程內容發布工具,課程內容協作建設人員管理、任務分配工具,學校資源中心庫資源查找引用工具。
關鍵詞:互聯教育,框架設計,計算機應用論文
1、核心框架
開放互聯教育服務平臺是整個信息化支撐體系的核心。以公共基礎層、教學資源層、應用支撐層、應用示范層等四層架構來支撐教學與管理的創新活動,核心技術框架如圖1所示。
(1)公共基礎層:建立包括教學專網、無線網、移動網為一體的泛在網絡;集成IDC機房環境、主機集群、存儲系統為核心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共享云平臺。
(2)教學資源層:建立課程資源共享庫、教務信息庫、學生綜合信息庫、國內外優質教材庫、國內外優秀教學資源庫等基礎教育資源庫,并通過邏輯整合建立統一的教學資源中心庫。
(3)應用支撐層:建立支持跨網絡、跨平臺、跨終端的開放互動教育支撐平臺;提供課堂交互、協作學習工具、作業發布系統、試題庫系統、學業跟蹤評價、協作式課程內容制作、移動學習工具等共享應用軟件。
(4)應用示范層:在公共基礎、教學資源、應用支撐的基礎上,試點建立若干智慧教室,并開展包括精品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核心課程的試點課程示范,實施以電子學檔、學生一站式服務、課程互通選課為主要內容的管理與服務示范。
(5)以四層架構和云服務管理與標準體系建設為核心,遵循云服務標準體系,以信息安全及推進機制為保障,開展以開放教學、移動教學和交互學習等為特色的教學與管理創新活動。
2、建設內容
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日常管理和社會服務等各個方面。不斷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我國高校面臨的主要任務,創新技術模式支撐教育教學是高校信息化下一階段的發展潮流。近年來,隨著云計算、移動互聯、物聯網等信息化前沿技術的發展,建設服務模式的不斷創新,我們迫切需要順應高等教育教學的發展規律,構建面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信息化支撐體系。該文以移動泛在的互聯網絡建設、基于教育云的共享資源整合、開放互動的教育支持平臺構建及課程教學與管理服務的應用示范為核心,提出了基于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開放互聯教育服務平臺的框架設計,為教師教學的及時有效反饋、學生學習的研討交流和資源獲取、師生的課內外互動和管理者的教學評估等提供環境和手段。
2.1 公共基礎層
2.1.1 泛在的網絡環境建設
依托IPv6網絡環境,實現校園有線網、無線網、移動網、物聯網的泛在融合,為學生提供高速、安全、便捷的校園網絡接入服務;構建專用的教學、實驗應用專網,滿足不同應用服務的網絡帶寬、服務性能和開放接入的要求,為網上課堂、虛擬實驗、互動討論和協作學習提供網絡基礎設施保障。
2.1.2 基礎設施共享云平臺建設
集成服務器、存儲、SAN網絡、備份軟件等基礎設施組成云服務,實現基礎設施資源的有效共享。構建面向云架構的軟件與開發平臺,支撐開展教學資源云存儲、教學過程云服務、基于云端的學習。
2.2 教育資源層
課程資源共享庫:依照相關國內外資源建設標準,構建多媒體教學資源數據庫,實現對所有課程資源的統一入庫、維護、管理,提供統一的按知識點、關鍵詞、學科大類、課程等分類查詢和檢索服務,基于RSS和Podcast的個性化訂閱服務,資源目錄服務。
教務信息庫:通過同現有教務支撐數據庫的數據交換,建成涵蓋學生學籍、教學計劃、選課、成績、畢業論文、教學質量評價、畢業情況等信息的數據庫,支撐管理與服務示范-電子學檔等應用服務建設。
學生綜合信息庫:通過同學生信息系統的數據交換,建立涵蓋科研訓練、獎懲情況、資助補助等基本信息及生源跟蹤分析、課程成績分析、就業分析等分析信息的數據庫,支撐管理與服務示范-電子學檔、一站式服務、課程互通選課等應用。
國內外優質教材庫:以學校“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的31種教材以及學校出版社精品教材為基礎,整合國內外優質教材,面向iPad、Android等移動終端,研發基于IOS、Android的數字教材App產品與工具,滿足學校在線課程教學與移動課程教學的需要。
教學資源中心庫:建立教學資源開放存取標準,以基礎教學資源庫為基礎,按主題整合匯集教育資源,建成可共享的邏輯數據庫,支撐一站式檢索、按主題定制、主動推動等服務。
2.3 應用支撐層
課堂交互:提供多終端的課堂實時反饋教學工具,包括視頻實時授課、視頻教學互動、視頻答疑、視頻會議、電子白板、課堂點名、實時教學效果統計等。
協作學習工具:構建協作學習環境,支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主要提供的工具包括:Wiki、博客、基于SNS內容推送工具、討論區、通知發布、視頻點播、日歷等。
作業發布系統:實現基于課程的在線作業發布、遞交、批改與反饋功能,支持多種文件與媒體格式。
試題庫系統:構建支持課程基礎題型的通用試題庫,實現的功能主要包括試題的維護和管理;按學科、知識點和課程分類檢索;試題的錄入;在線自測;在線組卷等。
學業跟蹤系統:通過在線調查、資源訪問統計、學習活動記錄、協作與交互過程記錄、作業與成績等信息的自動記錄與分析,從而實現對資源使用情況、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的自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