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工程與勞務
![]() |
期刊名稱: | 國際工程與勞務 |
期刊級別: | 國家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11-5034/F | |
國際標準刊號: | 1672-2884 | |
期刊周期: | 月刊 | |
主管單位: |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 | |
主辦單位: |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國際工程與勞務》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國際工程與勞務》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國際工程與勞務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國際工程與勞務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國際工程與勞務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國際工程與勞務》主辦單位: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出刊周期: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16開創刊時間:1988年國際標準刊號:1672-2884國內統一刊號:11-5034/F
• 期刊欄目: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觀察探索、業界動態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維普期刊收錄期刊收錄、中國知網收錄期刊收錄
• 辦刊宗旨:《國際工程與勞務》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主管、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主辦,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專業性期刊。作為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事業的傳媒,《國際工程與勞務》以宣傳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事業方針政策,傳播國際工程承包先進管理、技術和國際市場信息,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為己任,為國際交流開設窗口,為企業、業界同仁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
《國際工程與勞務》本刊以權威和專業的視角服務于行業,以我國駐外使領館及經商機構、國外駐華使館、國外企業駐華機構、國際經濟組織、國內外大承包商為資源依托。本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 2014年第 12期《國際工程與勞務》成功收錄論文:
1 入其俗,隨其令………………………………………… 本刊編輯部; 1
2 屬地化存在的問題及其現代化治理 ……………………………楊枝煌;李斐; 2-6
3 立足企業需求 實施屬地化戰略——專訪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文崗 ……………………………史凡玉; 7-9
4 屬地化經營應對“走出去”阻力 ……………………………張一鵬;馬睿; 10-13
5 關于屬地化經營的若干思考…………………………… 周磊; 14-15
6 非洲員工屬地化貴在因地制宜…………………………… 莫坤; 16-19
7 如何選擇當地分供商…………………………… 張凱; 20-21
8 從屬地化通向市場區域化——上海建工拓展東南非洲市場紀實…………………………… 陳濤; 22-23
9 屬地化經營問題探討…………………………… 付建軍;楊磊; 24-25
10 巴西員工屬地化管理實務 ……………………………鄭成彬; 26-27
經濟論文發表:淺析房地產經濟發展的新管理措施
摘要:最近,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在一、二線城市效應的逐步顯現,眾多有實力的房產開發商,最近從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一線城市紛紛撤離,積聚實力或抱團取暖通過梯度轉移正向煙臺、泉州、東莞、濰坊、南通等為代表的三、四線城市房產市場進發以獲取更大發展。其實,這一發展趨勢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也是大勢所趨。中國人多地少,城市土地也出現供應不足的現象。在城市化進程中,房地產的開發模式應進行重大調整,包括從粗放型的土地利用模式過渡到集約利用模式,從低品質的房地產產品向低碳的高質量的產品發展,以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但僅有這些轉型還遠遠不夠,廣闊的小城市市場和鄉村市場開發是房地產未來發展的重要取向。此外,房地產開發的產品類型也將得到轉型,以居住型商品房為主的房屋供應模式也將向商品房、保障性住房以及商業房產、旅游房產、養老地產、旅游地產、物流地產等新興房地產產品類型轉變。
關鍵詞:房地產,金融機制,經濟發展
向低污染、低能耗的低碳模式轉變自2003年英國政府提出“低碳經濟”的概念后,全世界都在熱議這一發展模式。所謂“低碳經濟”就是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高碳能源的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房地產業走向低碳化是大勢所趨。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房地產業界對于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關注和思考也越來越深入。目前,低碳發展模式已經納入了眾多企業未來的發展規劃之中,低碳技術甚至成為了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奪取市場份額和搶占市場先機的關鍵因素。如保利、萬科等一部分企業通過實現產業技術升級和產品轉型,力圖從以往單一業態開發模式向多元化發展,打造集住宅、商務、辦公和旅游于一體的整合協同經營模式,以便控制房地產鏈條的各個環節,從配套家裝、家電的品牌選擇等各個方面加以關注,從根源上減少碳排量,實現能源優化配置。因此,毫無疑問,房地產業的低碳轉型勢在必行。低碳轉型不僅僅為了適應世界發展的潮流,也是我國后工業時刊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低碳轉型,產業鏈可以得到優化,產業可以可持續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也會相應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