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本刊歡迎研究現狀清楚、觀點鮮明、論證嚴密、結構嚴謹,篇幅為1萬字左右的論文。來稿請附上300字以內的中文摘要、3—6個關鍵詞、作者簡介(含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工作單位、職稱和職務),詳細通信地址、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翻譯稿請附原文和版權授予書。投稿若是科研基金項目,請注明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
投稿請盡量采用電郵(以E-mail附件的形式)投稿,本刊的唯一郵箱為:xbbjb@ccom.edu.cn,并請盡可能提供圖表和譜例的激光打印原件。來稿應具有原創性,切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后,本刊將盡快回復《收稿通知》。對于擬用稿件,將在4個月內通知作者;4個月后若沒有接到本刊對稿件的處理意見,作者可自行改投他刊。稿件一經刊用,本刊將付與相應稿酬。
本刊依據《著作權法》將對來稿的文字和內容進行適當的修改和刪節。為宣傳本刊或促進海內外學術交流,本刊全文或部分內容可能為其他書面、電子出版物收錄、轉載和摘編。對此,本刊不再另付稿酬。作者若不同意上述刪改或轉載行為,請務必在投稿時聲明。
目前欄目是:中外音樂史、作曲技術理論、民族音樂研究、中國現當代音樂創作、音樂表演、音樂美學、律學、音樂教育、音樂心理學、電子音樂、流行音樂研究、書評等。
編輯部地址是北京市鮑家街43號。
郵發號:82-41。
編委會成員:
于紅梅 安 平 楊民康 楊 沐 余志剛
宋 瑾 張伯瑜 苗建華 周青青 周海宏
周勤如 項 陽 俞 峰 姚亞平 秦文琛
賈國平 高拂曉 郭文景 郭 新 章華英
章紅艷 童衛東 溫永紅 蒲 方
獲得的榮譽:
2005年“民族音樂研究”欄目被評為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欄;2023年“中國現當代音樂創作”欄目在“第八屆北京市高校社科期刊質量檢查與評估”中被評為特色欄目。
《學報》連續主辦三屆“全國音樂表演研究學術研討會”(2016、2019、2022);組織召開“中國民族音樂教學與作曲人才培養研討會”(2017);承辦“中央音樂學院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動——中國當代音樂與音樂學研究論壇”(2018)。上述活動在海內外音樂界產生了較大學術影響。
從1999年起,《學報》持續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數據庫(ASPT)來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與國際音樂文獻資料大全(RILM)收錄期刊等。2010年榮獲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2012年入選首批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2014年、2019年連續兩屆榮獲“全國高校社科名刊”稱號;2018年、2022年榮獲“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權威期刊稱號;2023年,在第七屆高校社科學術期刊質量檢查與評估活動中榮獲“全國高校權威社科期刊”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