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當前消防裝備種類繁多、更新換代日新月異,應立足實戰,堅持戰斗力標準,制定裝備建設標準化制度,完善現代化裝備體系建設機制。該文圍繞裝備建設“統型化、信息化、區域化”的目標,分析指出了改革轉隸后消防救援隊伍裝備建設中的薄弱環節,結合一線滅火救援工作實際,緊緊抓住“標準化”這個“牛鼻子”,提出了供讀者參考的個人思考和幾點建議。
關鍵詞:標準化 實戰化 消防裝備 頂層設計
消防裝備分為滅火救援裝備和防火監督裝備,該文所研討的裝備是滅火救援裝備。該裝備是消防員在滅火救援作戰過程使用的車輛和器材,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可以分為專用車輛、基本防護裝備、特種防護裝備、搶險救援裝備、滅火器材裝備。
標準化體系建設是現代科學管理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的基本要求就是按照法規和標準來管理,是一個針對重復性活動制訂、執行統一的規范化文件的循環過程。推進裝備標準化建設是做好裝備建設頂層設計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提高消防救援隊伍快速反應能力的需要,未來滅火救援工作來臨突然,受領任務倉促,臨戰準備時間明顯縮短,人員裝備出動要求反應迅速、快速到位,應避免因車輛器材裝備因素貽誤最佳救援戰機。
1 制約裝備標準化建設的薄弱環節
1.1裝備型號通用性較差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消防裝備的廠家不斷興起,產品的種類越來越多,裝備不斷的更新換代,表面上看裝備質量和數量都有了明顯的提升,但通過指戰員實戰的情況來看,裝備型號規格繁雜、功能各異、通用性差的短板,給日常管理及作戰訓練等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實踐證明,由于裝備型號規格不同,致使實戰中形成不了合力,戰斗力受到影響。現行的《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1]雖然規定了配備裝備的種類和數量,但未對裝備的型號規格設置做出詳細的規定,14種戰勤保障車輛,10種技術標準不全(占71.4%),188種器材,129種技術標準不全(占68.6%)。裝備技術標準不細致,導致同一種車輛或器材,不同的廠家制造的規格、型號、樣式千差萬別,各類型號規格的選擇空間較大,裝備兼容性、配套性難以保障;在維修保養過程中,由于型號規格的不同,配件無法通用,特別是一些進口裝備,一旦損壞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維修,維修時配件價格貴、維修周期長。由于廠家不同,部分裝備每年采購的品牌、型號各異,同類產品相關部件不能共用,既增加了日常操作使用的難度,也給裝備器材維護保養帶來諸多不便。
1.2裝備采購機制效能不高
隨著經費的大量投入,裝備性能有了明顯提升,但是實戰中裝備發揮的效能還不能滿足現實救援任務的需要,裝備采購問題直接關乎裝備器材質量好壞、價格高低、性能符不符合要求,影響滅火救援任務的完成,所以建立完善的采購機制,統一采購標準,確保裝備的質量和型號通用顯得極其重要。在傳統的采購觀念中,依據《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片面地追求數量和達標,采購工作涉及環節較多,采購周期普遍較長,從提出需求、研究論證、招標采購到驗收配發,時間長達一年或者更久,時間跨度大、采購效率低;采購前沒有得到科學性、合規性的評估論證,缺少對本地的氣候特點、自然環境、地理條件的深度調研和剖析,購置的裝備器材和戰時需求未能匹配,經費投入高、資源浪費大、使用率低等問題屢見不鮮;采購通常采用最低價中標的方式采購裝備,忽視了裝備的質量,且規格型號五花八門,給操作、售后維護帶來難度[2]。目前集中采購機制好的方面是有效避免腐敗現象的產生,初步保證全省裝備的數量達標;不好的方面是采購周期長,基層采購計劃年初報上去,要等到年底器材裝備才配發基層,導致基層急需的裝備得不到及時的補充。
推薦閱讀:運用智慧消防技術加強火災防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