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相較于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天然氣屬于碳排放量十分低且環保的能源,使用它可以降低60%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0%左右的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和100%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按照低碳能源逐步替代高碳能源原則,天然氣成為我國能源轉型的重要選擇。由此,大力發展我國天然氣產業已迫在眉睫,全面剖析天然氣產業發展的現狀、機遇、問題和路徑,對我國天然氣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關鍵詞】天然氣產業發展;問題分析;對策研究
1新時期下我國天然氣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分析
(1)受到國際天然氣發展趨勢的影響目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下,國際貿易往來愈加頻繁,雖然為國家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機,但是在此背景下還存在極大的危險,因此在當下必須加強風險預防力度。與國際天然氣生產大國相比,我國目前對于天然氣勘探以及應用的工作仍存在很多不足,所以在天然氣開采方面存在開采量少,開發成本高的特征,使得天然氣產業在低油價的形勢下嚴重受到國際LNG的沖擊,目前我國天然氣產業出現萎靡的發展趨向,對國際市場進行理性分析發現,在未來LNG供給端將會呈現爆發式的增長狀態,因此大量生產型企業采用自建終端的方式,這種方式在未來將會得到頻繁地應用。(2)天然氣價格與天然氣市場不匹配,影響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合理的天然氣市場價格是平衡各方利益的重要杠桿,更是天然氣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但目前我國還缺乏天然氣市場基準價,盡管2015年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已經開始運營,但由于油氣體制配套改革不到位,還不能提供市場認可的基準天然氣價格。政府定價使天然氣價格嚴重缺乏競爭優勢,進而導致天然氣價格不合理(缺乏必要市場競爭,故無法得到合理的收益)。此外,天然氣價格實施的是分級管理體制,從氣田到用戶終端需要經過長輸干支管道、省域管網、城市燃氣管網等多個環節,不僅抬高了天然氣價格成本,也導致天然氣上、下游產業之間的價格傳遞存在一定的時滯效應,下游價格往往不能隨上游價格調整而做出及時變動,這不僅限制了上游和中游天然氣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是阻礙了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這對天然氣產業的長遠發展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響。
2天然氣產業發展問題的解決對策研究
2.1穩定社會對市場發展的預期和信心
1)堅持“主體能源之一”的表述,提出增速預期目標。政府對發展天然氣的決心和定力對天然氣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建議在“十四五天然氣行業發展規劃”中再次明確天然氣“主體能源之一”的定位,并提出天然氣的發展方向和具體預期目標(包括年消費增速、占整個能源消費比例等),如可以提出年均6%~8%的增速,占整個一次能源消費比例達12%~15%等,以穩定外界對行業發展的預期,增強市場信心。2)以擴大利用為重點,促進消費增長。“十四五”期間應抓住國際國內天然氣供求寬松的時機,調整之前限制和抑制天然氣消費利用的政策,進一步加大天然氣在民生、發電、工業、交通等領域的利用。如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冷熱電三聯供)、分布式與可再生能源的多能互補項目、綜合能源服務項目、東部地區調峰電站、熱電聯產項目(主要是俄氣東北市場)、LNG在船舶燃料中的應用等。3)環保政策要不放松。環保政策是天然氣行業發展的“催化劑”,是推動天然氣市場發展的主要推動力。2020年受經濟增速放緩、疫情沖擊、天然氣價格過高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環保力度有所放松,擬改氣的不再改,已改氣的出現回潮現象,制約了天然氣的消費增長。因此,“十四五”期間仍應保持環保政策的一致性和連貫性,持續推進大氣治理力度,促進天然氣消費利用。
2.2統籌優化國內外氣源、常規與非常規供氣構成,提高應對供氣風險能力
隨著天然氣進口量持續攀升,國產氣保障供應安全的壓力突增,國內氣田提產、壓產操作越來越頻繁,影響氣田開發效果。須加強應急對策研究,統籌國內外氣源、常規與非常規供氣情景以及中下游輸配系統調節能力研究,提高供氣方案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保障供氣安全。同時主力氣田開發方案設計時應增加產氣波動可行性研究,并設計一定應急備用能力,提前做好應急情景下氣田產量應對預案。
2.3加大對天然氣勘探的技術研究
國內天然氣勘探工作需要借助技術驅動進行,應該考慮當下產業鏈的發展情況,同時為了增加天然氣倉儲上產,采用多元化作業方式增加進口渠道,有效地降低依賴進口天然氣帶來的風險,如果對外依存度過高會帶來極大的問題。天然氣資源產業鏈從下游至上游工作難度逐級上漲,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加強對天然氣開采等技術的研究力度,從而才能更好地推進產業鏈各項工作。目前,天然氣產業可以與高校合作,向高校說明自身工作需求,定向培養企業所需的人才,從而可以在人才支撐下順利推進相關工作。除此之外,還需要合理地分配不同層級的工作,讓產業工作者其付出與報酬相對應。
2.4加快建設基礎設施,建立完善調峰與應急保障機制
(1)優化天然氣管網布局。國家管網公司應專注于提高管網使用效率和協調效能,堅持開放透明共贏的合作關系,努力建立卓越運營、完善服務的管網平臺。鼓勵和引導省級管網以市場為導向融入國家管網,省級區域管網是上游天然氣供應商和下游用戶之間的重要紐帶。因此,在國家層面必須要求省級管網公司也要實施管網獨立和強制性公平開放政策,允許用戶自主選擇由省級管網公司授權開放的供氣商,以避免加劇地區壟斷使得管輸路徑繞開國家管網公司。完善天然氣管網間的互連互通,努力實現全國一張網的供氣格局,建立完善的調峰與應急保障機制,保障冬季高峰期用氣的需求。(2)提升天然氣儲備能力。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在穩定生產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地下儲氣庫和LNG儲備建設。同時,要加快完善與之配套的基礎設施,保證至2022年我國LNG接收站達到1億噸的水平;到2030年地下儲氣庫的儲氣能力超過350億立方米。要明確地方政府、上游天然氣供應公司、城鎮燃氣公司和大型工業用戶的儲氣設施建設中的主要職責,加快促進各方簽訂儲氣能力建設責任書并敦促實施。由于目前我國天然氣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建議采用合理的柔性補貼政策以減少成本高昂等相關問題造成的負面影響,加大天然氣儲備設施建設力度,提升我國天然氣儲備能力。
2.5充分釋放管網體制改革帶來的天然氣市場紅利
要繼續推進運營模式創新,充分釋放新體制帶來的改革紅利。一是做好天然氣基礎設施兩部制定價的準備工作,可采取試點先行、逐步推進的方式,向兩部制定價方式轉變;二是目前我國尚不具備管容分配市場化的條件,可考慮增量先行試點,再逐步推進;三是管網公司成立后將有越來越多的上游企業進入上游勘探開發、LNG進口領域,這在天然氣資源供應多元化的同時,也會導致保供責任的分散,建議進一步明確天然氣保供責任劃分。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最新發布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暫行)》和《天然氣管道運輸定價成本監審辦法(暫行)》僅對跨省管網的成本監管、運輸價格做了規定,建議進一步明確省級天然氣管網運輸價格的確定規則,適當調低準許收益率,進一步降低天然氣運輸成本。
3結束語
我國天然氣產業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但促進天然氣產業協調持續發展的總基調、基礎條件和支撐因素均未改變,天然氣在能源轉型中的橋梁作用和在電源中的支撐作用將進一步得到體現。按照“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我國要繼續多渠道增加天然氣供給,持續加大管網與儲氣設施等天然氣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形成天然氣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并進一步完善天然氣產業發展渠道。
參考文獻:
[1]杜靜,薄兵.中國石化國內常規天然氣儲采比現狀與可持續發展方向[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20,49(01):62-66.
[2]申友利,孫燕,張守文,黃子眉.中石化廣西液化天然氣項目海洋自然災害風險評估[J].海洋環境科學,2019,38(04):513-520.
推薦閱讀:天然氣勘探與開發論文版面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