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中高職銜接工業分析技術專業對接企業的研究與實踐,目的在于讓學生盡快認識專業在生產過程中的真實情況,充分了解專業在企業中的獨特地位和重要作用。校企通過人才供需對接、知識能力對接、教學情境對接、基地建設對接、“雙師”技能對接、頂崗實習對接等一系列可行的運作,雙方均在對接中受益,實現雙贏。
[關 鍵 詞] 中職;高職;工業分析;對接企業
當前,國家非常重視職業教育,已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近年來,中高職銜接模式的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得到了學生、家長的普遍歡迎。工業分析技術是企業生產過程中質量監控的重要崗位,有著獨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被稱為生產的“眼睛”“八小時廠長”。因此,職業院校如何保證畢業生的專業技能水平達到企業要求至關重要,有教學工作者對教學方式進行了探討研究[1-3],也有對專業在化工產業中的應用進行對接研究和實踐[4],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的通知(教職成〔2018〕1號文),已成為職業院校通過校企合作提高學生技能的規定措施之一。為此,本文嘗試將中高職銜接工業分析技術專業對接企業方法進行研究與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人才供需對接
高職工業分析技術專業培養的畢業生主要是服務于以化學知識為主的企業一線的實用型人才,與地方化工、礦冶、建材等行業的經濟建設緊密相關。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企業用人的標準和要求也在不斷更新。因此,高職院校應根據企業的變化適當調整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更新升級學生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并通過改革教學內容和模式,以適應企業對實用型人才的需求。對中高職銜接的畢業生來說,生產一線的實際應用能力是評定學生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據,學生在校期間,通過校企對接合作,讓學生全面接觸企業,認識企業,了解企業,了解專業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情況,增強專業社會意識和責任。對企業來說,生產一線的實用型人才來源主要來自職業學校,而且是以本地職業學校為主,對需求人才的素質具體要求理所當然與職業學校保持溝通合作才能得到比較理想的結果。校企雙方按實際供需平衡進行深層次合作,共建合作平臺,共同培養,實現雙贏。
二、知識能力對接
企業在不斷地變化,對人才的綜合素質也隨之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在專業技能上要符合企業要求,在其他方面也應有相關能力,比如書法、宣傳板報、演講、歌唱、文職、體育等特長,便于活躍企業氛圍。當然不是要求每個畢業生都同時具備,但具有1~2門特長的畢業生深受企業歡迎。鑒于此,學校有必要拓寬專業課程以外的知識和應變能力訓練。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對工業分析技術專業來說,儀器分析在企業中的作用顯得十分重要,新儀器、新方法、新技術、新應用不斷涌現。由于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在創新上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職業院校要主動與企業對接,充分調研并對院校存在的短板進行查漏補缺,使學生在校學習的內容盡可能與企業相一致。工業分析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范圍面廣,涉及化工、礦冶、建材、輕工、制藥、電子、石油、紡織、農業、地質、環保等領域,不同的行業對畢業生技能的要求是不相同的。顯然,由于專業適應行業范圍廣,雖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相同的,但不同行業之間的具體操作還是有一定區別,也不可能將所有的專業課程都傳授給學生,主要是以職業院校所在地的經濟支柱為主,同時也要根據對接企業所在行業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調整。以筆者所在地為例,礦冶是一大產業,并定位為可持續發展戰略行業,包含采礦、選礦、冶煉等整個礦冶產業鏈,學校對接了一定數量的大中小型企業。針對本專業在礦冶行業中的應用調查了解,企業需要分析測定礦冶行業中哪些元素,分析測定這些元素是采用何種方法,而分析這些元素是有很多種方法的,是否是先進方法,預測今后分析技術的發展方向等,所有這些內容要求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都是院校與企業之間對接的內容。為此,學校組織專業教師及對接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編寫了《礦石分析》《冶金中控分析》等作為主要專業知識和技能課程校級教材。同時聘請對接企業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外聘教師參與學校的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使得教學計劃更貼近企業實際,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三、教學情境對接
高職工業分析技術專業課程主要是分析測定物質中組成部分的含量,專業課程教學情境設置與企業相同或相近,可以讓學生提早進入生產氛圍,使學生對在心理上適應企業生產實際有所準備,并對自身的能力充滿自信,為今后進入工作崗位即能熟練掌握崗位操作規程少走彎路。
要做好教學情境對接,主要的具體做法:(1)認識實習。在專業課程授課之初先安排學生到對接企業進行專業實習,充分認識本專業的實際應用情況,邀請企業技術人員講解專業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教育學生熱愛專業,遵守職業道德等內容。(2)合編教材。由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一線的專業技術人員合作編著校本教材,內容根據企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分工段(產品)包括原料(輔助材料)、中間品生產控制等分析測定方法。(3)儀器相同。校企所使用的常規儀器相一致。(4)樣品相同。在學校技能實訓所用的樣品是從企業質檢部門得到,并標有企業分析測定組分的含量。(5)試劑制備一致。校企在分析測定所用的試劑制備方法、濃度、保存等規程完全相同。(6)操作過程一致。操作過程包括稱樣量、樣品的處理、測定步驟等各個環節都應相一致。(7)數據處理按統一規定。對原料、產品等樣品的分析測定,有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統一按標準執行,對中間品的控制分析按校企合著的校本教材規定處理。(8)項目化教學。在學生基本掌握本專業的生產操作方法之后,采用項目化方式進行教學訓練,將企業生產的已知實際含量的樣品分發給學生進行實際分析測定,將學生測定結果與企業生產測定結果進行對比考核,以此作為評價學生專業技能水平成績的方法之一。
推薦閱讀:山西省工業類期刊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