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電機與變壓器》作為技工院校維修電工專業的基礎課,對相關后續課程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如何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一直是教師探索和研究的課題。本文對知識結構創新、教學手段創新、結合實際進行創新三方面進行了論述,并提出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一些經驗和體會。
關鍵詞 學習興趣 電機與變壓器 電工專業基礎 教學質量
《電機與變壓器》課程是大多數技工院校維修電工專業的基礎專業課,具有知識點多、原理抽象、知識體系復雜等特點。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變壓器的基本結構、基本原理和維修基本技能,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及將來從事工作建立必要的基礎。因此,學生對該課程學習和掌握的程度極大地影響著后續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電機與變壓器》課程的教學質量,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是一個很值得探索研究的問題。本文將從創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角度談談幾點體會和想法。
1通過知識結構創新,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有了對課程內容的興趣,才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學習、關心和這門課相關聯的知識獲取。
《電機與變壓器》課是維修電工專業的學生進入學校學習的第一門專業課程,它與前期 《電工基礎》、《電子技術基礎》等課程聯系密切,也是后續電工儀表與測量、電力拖動、PLC等課程學習的基礎,在整個專業課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電工類專業培養方案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為了讓學生認識到這門課的重要性,就需要從第一堂課開始精心準備。一般來說,第一堂課是緒論課,老師通常會通過分析整個電力系統的結構,引出變壓器在其間的作用,以便使學生對本課程產生興趣。在講述完這一部分后,開始對課程做總體介紹,包括學習方法和應用前景等。實際教學中,筆者覺得雖然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但對有些學生來說,由于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弱,產生了學習興趣,卻又覺得所講與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的人生規劃相距遙遙,因此,學習興趣產生不久就消失了。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掌握知識的熱情,本人嘗試對知識結構進行創新,提出“能量鏈”。通過“能量鏈”給學生搭建起一個課程知識和未來實際工作相聯系的框架與對應關系。在緒論課中首先提問“現在的社會發展和經濟生活能不能離開電能?”,學生思考回答后,再引導學生思考“電能來自哪里?如何輸送,應用?”待學生再思考回答后,也就幫助學生在頭腦中逐漸形成了一個“能量鏈”,即電能的產生—輸送—應用,同時也將相關課程的作用、關系、應用前景等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如:《電機與變壓器》課程對應著“能量鏈”電能的輸送和應用兩個環節,學生們學習了《電機與變壓器》課程后可以知道如何通過發電機得到電能;如何通過電動機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應用,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據需要更好地和科學地選擇、應用、維護發電機和電動機。變壓器及變頻器、PLC和其它控制課程則對應著“能量鏈”電能的輸送環節,變壓器進行升壓降壓實現電能低損耗的遠距離輸送和分配。學生們學習了變壓器、PLC和其它控制課程后,可以知道如何根據生產和人們生活對電能的大小、供給時間和方式等需要,對電能實現各種控制。這樣一來,學生們學習的目標清晰了,理論與實際的距離拉近了,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
2靈活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傳統的《電機與變壓器》教學注重、強調知識的傳授,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灌輸的知識和理論,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性不高。為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靈活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下面以變壓器的結構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例進行說明:
2.1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教學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輔助工具,可以通過它在課堂演示逼真的模擬課件,通過視頻、Flash動畫、動態圖片以及配上合適的音樂等形式,為同學們創造逼真的學習情境,營造輕松自然的學習氛圍,從而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有效地拉近了學生與書本的距離。
如介紹變壓器的結構這一部分內容前,教師備課時可將與變壓器相關的視頻素材與電視、錄像或網絡收集的資料相結合制作成 CAI 課件,作為變壓器的背景知識,上課時將其放映出來,激起學生進一步學習變壓器結構的興趣,讓他們更關注變壓器相關知識的了解,讓同學們覺得“學有所用,學有所趣”,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2.2實物模型直觀教學
變壓器是一種常用的電子器件,講授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將變壓器拆開為:繞組、鐵芯,分發給學生。講到電力變壓器時,可以把學生帶到室外,站在變壓器周圍指著實物講。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各種元器件的外型、型號,也初步了解了這些元器件的使用場合,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枯燥的元器件學習變得輕松愉快。
2.3巧用類比法,化難為易
本課程中有許多抽象檢測方法,直接進行講解,學生一般會覺得比較難理解,效果也不太理想。如果教師在進行講解時,能巧妙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或身邊相似的具體事物作對比,將會化難為易,使學生更易于理解,而且更有興趣。如:在講解單相變壓器繞組極性時,可以拿兩根根粉筆,白色粉筆大頭代表1U1,小頭代表1U2;紅色粉筆大頭代表1U1,小頭代表2U2。根據U3=U1+U2和U3=U1-U2的數值來判1U1和哪一端是同名端。
2.4巧妙設問,師生互動
《電機與變壓器》涉及定理、定律以及重點難點都很多,當學生遇到課程中的新知識點時,有時會產生認知沖突,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困惑和沖突來創設問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如,教師可用含電容器的簡單實驗,進行提問,進而步入書本內容學習,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通過課堂討論、分組交流以及學生提問等途徑,來創設問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課程學習中。
3結合實際進行教學創新,激發學習興趣
“電機與變壓器實驗”是一門重要的實踐課,開設了很多實驗,教師要充分利用它們,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加深對電路的理解,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做實驗往往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演示實驗中,教師可以根據學校的器材和學生特點,進行一些適當的變動,讓學生自己選擇器材、設計實驗方法,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通過做實驗,讓學生充分地動腦、動手、動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之,《電機與變壓器》這門課程具有知識點多、原理抽象、知識體系復雜等特點,學生對該課程學習興趣的高低極大地影響著該課程的掌握和學習效果。但在課程教學中通過上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創新”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同時,創新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善于發現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把握好教學活動環節,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地培養具有寬口徑、厚基礎、一專多能的電工專業創業復合型人才。
作者:樊慧貞
推薦閱讀:維修電工技師怎么發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