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工業期刊投稿發表了工業節能減排的走勢和判斷,高耗能行業的消費增速加快,很多單位和地區增加了耗能,從而讓污染排放量下降,穩定工業經濟,論文對上半年的情況進行了綜述,綠色制造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但降幅仍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工業節能減排形勢不容樂觀。
關鍵詞:工業期刊投稿,工業工程師論文,綠色制造
一、上半年情況綜述
(一)工業能源消費持續正增長,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幅收窄
2017上半年,全國工業生產呈穩中向好態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0.9個百分點,為2015年以來較高水平。鋼鐵、有色、建材等高耗能行業呈現恢復性增長,粗鋼、電解鋁、平板玻璃產量分別增長4.6%、8.8%、5.8%,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個5.7個百分點、10.7個百分點和4.8個百分點。受工業整體供求關系好轉和傳統高耗能行業恢復性增長影響,上半年,全國工業用電量2059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69.8%,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67.3%。
其中,輕工業用電量為349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1個百分點;重工業用電量為170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1個百分點。上半年,預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左右。預計到6月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為1.27噸標準煤,比2010年的1.92噸標準煤下降了33.6%。
(二)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增速加快,部分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回升
上半年,由于工業品市場供需關系有所改善,市場價格回升,企業生產形勢明顯好轉,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四大高載能行業用電量合計880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6個百分點;合計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29.8%,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29.7%,上年同期的貢獻率僅為-39.3%。其中,有色金屬行業用電量達到277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8.3個百分點,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達19.3%;化工行業用電量217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建材行業用電量150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4個百分點;鋼鐵行業用電量235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2.1個百分點。上半年,化工和建材行業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小于1,表明這兩個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處于下降區間,但6月份建材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幅環比收窄;鋼鐵和有色金屬行業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大于1,表明這兩個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反彈。
(三)西部地區能源消費快速增長,節能減排形勢嚴峻
上半年,納入統計的31個省份用電量均實現正增長。其中,西部地區12個省份中有9個省份用電量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6.3%),依次為:西藏(21.9%)、寧夏(13.1%)、新疆(11.7%)、貴州(11.1%)、陜西(10.8%)、內蒙古(10.2%)、甘肅(9.0%)、青海(8.6%)、云南(8.5%)。以寧夏為例,2017年以來,在市場需求持續改善的情況下,寧夏的冶金、煤炭、電力等行業生產回暖,神華寧煤集團、銀川電力公司等大型企業生產大幅回升,400萬噸煤制油、30萬噸電解錳等一批新建項目產能陸續釋放,拉動寧夏用電量增長13.6%。由于西部地區多數省份傳統高耗能行業占比較高,高耗能行業的恢復性增長導致西部地區能源消費反彈明顯,節能減排壓力較大。
(四)綠色制造試點示范初步啟動,綠色制造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
上半年,工信部等有關部門陸續出臺多項政策,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加快推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
一是完善綠色制造國家標準體系。國家發改委制定了《節能標準體系建設方案》,工信部發布了《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化行動計劃(2017-2019年)》《綠色工廠評價通則》等國家標準征求意見。
二是開展綠色制造體系相關評價工作。實施了第一批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范名單評選,組織各地區評價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名單。
三是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試點。在京津冀、長江經濟帶、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區域,選擇部分城市開展綠色制造試點示范。深入推進工業產品生態(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創建,按照《工業產品生態(綠色)設計試點企業驗收實施方案》和《工業產品生態(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創建工作方案》開展相關工作。
四是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中央財政促進制造業綠色升級,財政部、工信部組織開展綠色制造系統集成工作,重點支持綠色設計平臺建設、綠色關鍵工藝突破、綠色供應鏈系統構建。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開發銀行聯合開展2017年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重點信貸項目推薦工作,形成《2017年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重點項目推薦目錄》,對進入《推薦目錄》的項目提供綠色金融服務。
(五)多數地區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京津冀地區污染物排放反彈
上半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為49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PM10濃度為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2017年上半年,全國發生多次沙塵天氣,剔除沙塵天氣影響后,PM2.5濃度為48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PM10濃度為8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上半年,京津冀地區PM2.5濃度為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4.3%;PM10濃度為1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3.2%。長三角地區PM2.5濃度為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4%;PM10濃度為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珠三角地區PM2.5、PM10濃度分別為35微克/立方米、53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京津冀地區PM2.5濃度是長三角地區1.5倍、珠三角地區2倍,PM10濃度是長三角地區的1.7倍、珠三角地區的2.4倍;與上年同期相比,京津冀地區PM2.5和PM10排放上升幅度較大,減排壓力較大。
二、下半年走勢判斷
(一)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幅環比擴大、同比減少,節能減排形勢不容樂觀
下半年,受去產能、去庫存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影響,2017年我國工業能源消費將呈現“前高后低”走勢,但下半年工業能源消費增速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同時,受供給過剩和下游需求不足導致的供需矛盾尚未根本性緩解、產品價格進一步回升壓力較大等因素的影響,工業企業融資難、成本高等問題依舊存在,導致企業節能減排內生動力依然不足,仍無力承擔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帶來的成本上升。與上半年相比,預計下半年工業經濟總體平穩向好,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幅將擴大,但與去年同期相比降幅收窄,總體節能減排形勢不容樂觀。
(二)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增速呈放緩態勢
上半年,高耗能制造業投資同比下降1.0%,高耗能制造業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9%,比去年同期下降0.7個百分點。下半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高耗能行業投資持續下降,大宗商品價格漲幅回落,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和化工等高耗能行業生產將趨緩,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增速相應呈放緩態勢,但能源消費增速仍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三)西部地區節能減排壓力加大,必須提升發展質量
西部地區多數省份工業結構以重工業為主,今年以來,隨著市場供求關系好轉,西部地區高耗能行業呈現恢復性增長,這種態勢將延續到下半年。同時,西部地區今年新開工和投產了大批重大工程和項目,例如,新疆2017年公路建設計劃開工項目2933個、總投資超過7500億元,拉動水泥等高耗能行業大幅增長;寧夏神華寧煤集團世界最大煤制油項目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建成投產,寧夏鋼鐵集團60萬噸高線項目6月21日建成投產;青海鹽湖鎂一體化項目今年將全面投產,包括40萬噸/年金屬鎂、240萬噸/年甲醇、240萬噸/年MTO制烯烴等一系列項目;內蒙古2017年預計新開復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000個,投產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10個。隨著一大批重大工程和高耗能項目的開工建設和投產,必將拉動西部地區鋼鐵、建材等“兩高”行業快速增長,西部地區節能減排壓力將繼續加大。
(四)綠色制造體系初步構建
下半年,隨著《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進一步深入落實,綠色制造體系將初步構建。首先,綠色制造標準進一步完善。繼續實施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化行動,圍繞高耗能行業和重點用能設備,制修訂一批重點節能與綠色發展標準,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化工作平臺初步建立,綠色工廠評價通則國家標準以及重點行業綠色工廠評價導則行業標準發布并實施。
其次,綠色發展基礎能力提高。綠色制造服務平臺初步建立,綠色制造產業聯盟組建完成。第三,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試點示范系統開展。發布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名單、綠色產品名錄,在重點行業創建綠色示范工廠,深入開展綠色示范園區建設,建設一批綠色供應鏈示范企業。
作者:賽迪智庫
推薦閱讀:《有機氟工業》(季刊)創刊于1992年,為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氟)、化學工業(全國)有機氟化工工程技術中心和上海市有機氟材料研究所共同編輯出版的一本有機氟專業性科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