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要想真正管好施工機械設備,關鍵是要各級領導重視,把設備管理提高到與工程技術和質量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來考慮,杜絕搶工期、拼設備。在施工設備上實現設備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提高管理人員、操作人員的高度責任感,形成愛崗敬業、干好工作的良好氛圍,重視管理好企業的資產設備,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所在。
關鍵詞:科學管理,機械配置,人才管理,規章制度
中圖分類號:TU7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22-0000-02
一、機械設備作業規范化和維護科學化
隨著現代機械設備技術含量的不斷提高,對使用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一支技術過硬、規范操作、作風頑強的施工隊伍是完成項目責任、消除事故隱患的可靠保證。在機械的合理使用中,人是起決定作用的。機械設備的正確維護管理,不但能保證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轉,還能促進整個項目工程的科學管理,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降低成本,促進經濟效益穩步增長。
第一,嚴格按照設備的操作規程及使用說明使用設備,要技術性與紀律性并重,實行定機、定人、定崗責任制,堅持持證上崗,嚴禁非崗位人員操作。為消除一切對機械設備安全不利因素,避免事故發生,要以多種形式進行安全教育,增強對事故的預見、防范和應急能力。
第二,日常點檢的周期可視設備的具體情況而定,以日常點檢標準化的形式規范檢查工作,真正實現動態管理。實踐證明,設備的大多數故障如能在日常點檢中早期發現并及時采取措施,就能有效地防止突發故障的發生。施工機械設備點檢時,個人主張全員參與,與路橋施工機械設備有關的管理人員、操作人員、輔助人員,人人都提出自己的見解,再規范整理形成一套體現人性化設計、具有較強操作性的點檢制度。
第三,機械設備的合理維護是完好率、利用率、效率的根本保證。如施工現場常發現用油不講牌號、換油不講時間等不科學的做法,雖然其后果不會立即顯示出來,但卻嚴重影響設備的有效壽命,也給突發性故障埋下了隱患。
二、配置機械設備經濟化和管理專業化
機械設備合理使用的兩個主要標志為經濟性與高效性,這首先取決于施工組織設計階段的施工方案及具體機型的選擇。
1.施工方案優選化
施工方案的經濟計算可以在不同方案之間進行優化選擇,依據工程量大小、工期決定設備的規格、型號、數量以及進出場時間,以達到工程進度與設備使用的協調一致與有效控制。
2.配套設備效率化
解決好機械化組列內部的合理配套關系:一是以組列中主要設備為基準,其他配套設備以確保主設備充分發揮效率為選配標準;二是組列數量最小化原則,即盡可能選用一些綜合型設備以減少配套環節,提高組列運行的可靠性;三是次要并列化原則,即在可能的情況下適當注意組列中的薄弱(運行可靠性低)環節,實現局部的并列化。
3.現場布局合理化
機械設備進場后如何合理布局非常重要,除充分考慮到流動性大的設備的進出口通道、作業場所外,經常性設備要盡量做到一次性布局到位,避免頻繁遷移。另外,還應注意以下三方面:一是設備布置盡量遠離其他工種作業區及居民點,以減少噪聲和環境污染的影響;二是注意設備安置現場的通風情況,降低環境溫度的不良影響,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事故隱患;三是注意設備作業半徑內的光通量,在全面照明不足或局部照明過強時應采取措施予以調整。
4.機械設備管理人員專業化
即形成科學有序的機械設備管理體系,為此應確定分管設備的領導、設備施工所需的管理崗位并配備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提高處理一般故障和突發事件的能力。機械設備的運作實質上是資金的運作,所以掌握設備的單位產量及其費用非常重要。因此,要加強統計管理,進行量化分析、經濟對比,以達到提高效率、減少開支的目的。
三、加大技術培訓力度,選拔優秀設備管理人才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機械設備也在不斷更新換代,其自動化程度將越來越高,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重要。它要求管理者要有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觀念,科學地對機械設備的購置、安裝、維修、更新改造等進行有條不紊的綜合管理。因此,施工企業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全體管理和維修人員的專業技術素質,就應采取“走出去、請進來、集中培訓”的方法,加大技術培訓力度,選拔和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會核算的“一專多能”型人才,以滿足企業今后的發展需要。
施工企業也可以有重點地組織由設備管理、維修、操作人員共同參加的設備管理研討會,大家集思廣益,出謀獻計,形成學技術、鉆業務的氛圍。及時推廣、宣傳有實效的經驗體會,以點帶面逐步提高企業各級人員理論知識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對操作使用設備的人員要加以培訓教育,要求操作使用人員懂設備的用途、結構、原理、技術性能、使用要點、維護方法、故障的排除及報告基本知識,應該做到操作人員會檢修設備,檢修人員會操作設備,并且上崗人員應取得國家考核頒布的技術資格等級證書。
職業道德,不僅是個人修養的問題,它與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息息相關,可以說是一種無形的資本。因此,施工企業仍需不斷加強政治思想和職業道德教育,讓廣大職工樹立愛惜設備的良好風氣,使機械設備發揮最佳效能。
四、完善管理體制,健全規章制度
建立并完善機械設備管理機構,實行統一規劃,專人負責,進行全面的綜合管理。努力做到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明確專管和群管人員的職責與權限,充分發揮各級職能人員的積極性。
貫徹執行定機、定人、定崗位責任的“三定”制度,讓每臺機械都有專人負責保管、檢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機械化施工生產和設備管理工作的基礎,其執行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企業勞動生產率、施工安全、機械的完好率與使用率。因此,在執行過程中除應配備相應人員外,還需注意不要隨意變動其工作崗位,以免影響機械設備性能的了解與掌握程度。
建立單機核算賬目,進行成本分析,加強經濟核算。企業應加強設備的單機、機組核算,對每臺設備應建立核算卡,對租金、燃油、電力消耗、維修費用登記造冊,逐一核算,對可變成本和不變成本做到心中有數。
參考文獻:
[1]張國平.論公路工程施工機械設備的管理[J].科技經濟市場,20O7(8).
[2] 文平兒. 路橋施工機械設備管理方法 [J]. 中國水運(理論版)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