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
期刊名稱: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期刊級別: | 省級 | |
國內統一刊號: | 33-1339/TN | |
國際標準刊號: | 1001-9146 | |
期刊周期: | 季刊 | |
主管單位: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
主辦單位: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由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主辦、浙江省教育廳主管的綜合性學術刊物。創刊于1981年,1988年批準為公開發行(季刊),1999年批準為雙月刊(綜合),2005 年更改為現刊名(雙月刊),2014 年變更為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現分自然科學版和社會科學版。自然科學版主要刊登電子與信息、計算機與控制、機電工程、材料與儀器、環境與生命、數理等學科的最新科研成果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充分發揮電子信息、經濟管理學科特色與優勢,不斷提高論文學術水平和期刊辦刊質量,多次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先后被中國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資源系統數字化期刊群、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科學引文數據庫( SCD )等收錄。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經過編輯部全體成員的不懈努力,本刊學術質量和編輯質量持續提升,得到了廣大讀者的認可。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欄目設置
教育管理與改革、德育工作研究、素質教育、教學法研究、人財物管理、科技動態與管理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
上海圖書館館藏
國家圖書館館藏
知網收錄(中)
維普收錄(中)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社介紹
1.篇名:篇名—般不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加副篇名。篇名應盡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符、代號和公式,同時附有相對應的英文題名。
2.作者署名:文章均應有作者署名,署名一般不超過3人,多作者名字并列,居中,中間用逗號隔開。并在篇首頁地腳標注: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研究方向。
3.作者單位:單位全稱、省市名、郵政編碼。
4.摘要:用200—300字概括文章主旨,以集中體現作者的思想觀點、研究方法和結果等,不用評價性和提示性的語句。
5.關鍵詞:主要是指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詞或詞組,一般每篇文章可選3—8個,用分號隔開。
6.中圖分類號:應按照《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4版)對每篇論文標引分類號。涉及多主題的論文,一篇可給出幾個分類號,主分類號排在第1位,多個分類號之間以分號分隔。分類號排在關鍵詞之后,其前以“中圖分類號:”作為標識。
7.文獻標識碼:按照《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規定,每篇文章均應標識相應的文獻標識碼:A—理論與應用研究學術論文;B—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總結;C—業務指導與技術管理性文章;D—動態性信息;E—文件、資料。中文文章的文獻標識碼以“文獻標識碼:”為標識。
8.基金項目:獲得基金資助的文章應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項目編號。多項基金項目可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
9.正文:字數一般不超過6000字;文內標題力求簡短、明確,題末不用標點符號。層次不宜過多,—般不超過5級。層次序號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與注號區別。文內所附圖表力求簡明清晰,采用三線表。插圖請用黑墨描出或計算機打印。圖表中的文字為6號宋體。
10.參考文獻:參考文獻的著錄應執行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規定,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字連續編碼,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同一處引用多篇文獻時,將各篇文獻的序號在方括號中全部列出,各序號間用“,”;如遇連續序號,可標注起訖號“-”;同一文獻在論著中被引用多次,只編1個號,引文頁碼放在“[]”外,文獻表中不再重復著錄頁碼;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時,引文頁碼則放在“()”外的上角標處。
11.注釋:主要是指對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用數字加圓圈標引,按次序放在當頁的下面。(注意:注釋不同于正文中引文的出處,引文的出處放在參考文獻中)
12.英文翻譯:文章的篇名、作者、作者單位、摘要和關鍵詞應翻譯成英文,放在全文的最后。
期刊收錄論文目錄:
精英修證與平民教化的殊途同歸-王陽明致良知與王鳳儀化性論比較陳海威;周愛華 (34)
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研究吳新慧;袁彩哲 (40)
地域總集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夏勇 (45)
戰后經濟民主化對日本經濟體制的影響任文峰 (53)
區域貿易協定爭端解決機制的中國困境與出路孫志煤 (57)
中國對非洲新聞報道多模態符號學解讀韋琴紅;王小慧 (65)
掩飾與暴露:副文本對偽翻譯研究的意義黃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