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機械
![]() |
期刊名稱: | 石油機械 |
期刊級別: | 國家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42-1246/TE | |
國際標準刊號: | 1001-4578 | |
期刊周期: | 月刊 | |
主管單位: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 |
主辦單位: | 中國石油物資裝備總公司;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工程學會;江漢石油管理局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 期刊信息:《石油機械》曾用刊名:(石油鉆探機械情報;石油鉆探機械)1973年創刊,是國內石油機械學科唯一的技術類月刊。經過30余年的不斷發展,《石油機械》已成為目前國內石油石化裝備行業最具影響力和知名度最大的刊物之一。辦刊宗旨:為油田的經濟建設服務,為石油裝備的科技發展服務,為石油裝備的使用管理服務?!妒蜋C械》主管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主辦單位:中國石油物資裝備總公司;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工程學會;江漢石油管理局,國內統一刊號:42-1246/TE,國際標準刊號:1001-4578
• 期刊欄目:試驗研究、專題研究、設計計算、加工制造、新產品開發、檢測診斷、應用技術、技術討論、專題綜述、質量與生產管理、國外石油機械、經驗集錦、信息廣角等欄目。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 讀者對象:陸上和海洋石油石化裝備的研究開發、設計制造和管理使用人員,油田生產單位設備管理人員和作業現場技術人員,相關專業的大專院校師生。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432;總被引頻次:1739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450;綜合影響因子:0.372
•《石油機械》雜志2015年第 10期投稿論文范例:
自動調節流量分配的噴嘴研究……………………………………張友軍 于東兵 張炎 胡強法 陳智
大牛地氣田煤巖地層井壁穩定性研究方法…………………………………程福山 李忠慧 樓一珊 鄭力會 翟曉鵬 朱亮
基于ANSYS的大尺寸割縫篩管布縫參數設計…………………………………張洪坤 徐爽 孫寶江 王志遠 焉琳琳
石油鉆機自動化、智能化技術研究和發展建議…………………………………張鵬飛 朱永慶 張青鋒 宋志剛 王玉 梁春平 宋濤
自動甩鉆貓道的研制…………………………………洪鶴云 黃占博 張金能 康長鋒 黃海龍 任行
自動化管具處理系統的研究與應用…………………………………楊立東 陸洋 徐曉波 蔡冰
橇裝式鉆機鉆具排放機械臂設計與仿真…………………………………馬小石 李黔 張成功
國外多次激活旁通閥技術現狀…………………………………池勝高 代瓊曦 張策 李雪松
鉆井管柱振動信號系統仿真研究…………………………………宋一晨 呂苗榮 陸健
水下采油樹節流閥中天然氣水合物生成分析…………………………………胡飚 朱宏武 孔祥領 張悠江 徐芳玲 呂慧琴
深水套管切割裝置數值模擬與試驗研究…………………………………馮定 鄢標 王鵬 夏成宇 呂加華 陳敏
250MPa超高壓磨料射流井下內切割技術…………………………………馬認琦 李剛 王超 鞠少棟 劉占鏖 徐鴻飛
淺水新型FPSO張緊式多點系泊系統時域分析…………………………………王天英 杜敏 倪玲英
基于曲率模態差的海洋塔式井架缺陷定位研究…………………………………聶炳林 劉宇 李勇
葉片圓盤泵壓力脈動及葉輪徑向力特性分析…………………………………解永超 陳國明 張葉 孫政委 張建賓
超深有桿泵井流線型助抽器的研究與應用…………………………………曹暢 彭振華 張建軍 張園 柏森 丁雯
高溫蒸汽射流清洗稠油管技術研究…………………………………邢雪陽 趙軍友 徐依吉
井下油水旋流分離兩級串聯管柱優化…………………………………趙立新 宋鴿 徐保蕊 蔣明虎
連續管卷繞破壞分析…………………………………李銀銀 周志宏 臧傳貞 吳明帥 馬衛國 龔小霞
投稿論文:石油鉆機自動化、智能化技術研究和發展建議
引言近年來,隨著全球石油工業的高速發展,鉆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鉆井承包商希望能夠提升鉆機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以提高鉆井速度,達到縮短鉆井周期的目的。資料表明,在整個鉆井過程中,有30%以上的時間耗費在起下鉆等管柱處理作業上,尤其是深井鉆機更為明顯,其起下鉆作業更加頻繁,管柱處理占用了大量的鉆井輔助時間。但目前鉆機常規管柱處理作業由多人配合作業,主要依靠較為落后的人力作業模式,作業頻度大,鉆工的勞動強度大(尤其是起下鉆作業),效率低下,作業安全難以保證。鑒于此,鉆井裝備越來越多地采用自動控制技術,通過智能控制器和執行機構來代替人力的高強度體力工作,一方面減輕工人勞動強度,另一方面降低由于惡劣環境和疲勞大意等造成的危險事故的發生概率。另外,采用自動控制技術后,伴隨著控制對象的不斷增多,鉆機對各個單元控制系統的集中管控也顯得愈發重要,故集成控制的需求也不斷顯現。目前,我國的鉆井裝備在鉆深能力等方面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在鉆機自動化解決方案方面還明顯落后于國外同行,存在很大差距,在鉆機的集成控制方面差距則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