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電子技術
![]() |
期刊名稱: | 空間電子技術 |
期刊級別: | 國家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61-1420/TN | |
國際標準刊號: | 1674-7135 | |
期刊周期: | 季刊 | |
主管單位: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 |
主辦單位: | 西安空間無線電技術研究所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空間電子技術》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空間電子技術》Space Electronic technology(季刊)創刊于1971年,是交流空間電子技術,培養青年技術人才,活躍學術研究氣氛,促進航天事業發展。本刊主要報道國內外空間電子技術領域最新技術與研究成果,經驗總結,發展動態學,內容包括衛星通信,微波遙感,無線技術,衛星測控,數據傳輸與處理,電源電路技術,電磁環境與可靠性、計算機應用、航天工藝,空間材料,空間站與載人航天等。《空間電子技術》主管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主辦單位:西安空間無線電技術研究所,國內統一刊號:61-1420/TN,國際標準刊號:1674-7135
• 期刊欄目:述評與研究、技術報告、設計與測試、新技術新工藝、信息與動態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 辦刊宗旨:《空間電子技術》繼續遵循辦刊宗旨,堅持為科研和預研工作服務,面向廣大讀者,努力使本刊成為宣傳空間電子技術的窗口;成為廣大技術人員發表研究成果、開展學術交流、探討前沿技術的重要“園地”;成為溝通、聯系作者、讀者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成為了解國內外相關信息的重要“渠道”;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101;總被引頻次:116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160;綜合影響因子:0.089
• 《空間電子技術》2015年第 1期優秀論文投稿范例: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介紹篇……………………………………………………
空間微波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刊首語……………………………………………李小軍
低氣壓放電效應研究進展……………………………………………王瑞 張娜 李韻 胡天存 王新波 崔萬照
著作權使用聲明……………………………………………本刊編輯部
太赫茲雷達技術空間應用與研究進展……………………………………………王曉海
國外空間電子對抗技術發展……………………………………………周宇昌
現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發展介紹……………………………………………成躍進
基于串行MZM調制的微波光子變頻性能分析與仿真……………………………………………蔣煒 譚慶貴 梁棟 幺周石
星載FC-SE光總線體系結構及吞吐量研究……………………………………………譚慶貴 謝軍 梁棟 蔣煒 李小軍
星載光電振蕩器(OEO)實現方法研究……………………………………………梁棟 譚慶貴 蔣煒 幺周石
論文范文下載:空間微波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空間微波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依托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1995年3月立項建設,1997年11月正式運行。實驗室面向我國航天器有效載荷技術的發展需要,瞄準空間微波技術領域前沿,圍繞空間微波通信轉發、空間微波遙感、空間微波實時高速數傳三大研究方向,開展具有探索性和創新性的新概念、新方法、新技術研究,是我國空間微波技術領域自主創新、人才培養、開放交流、合作與科學實臉的重要研究基地,引領著我國空間微波技術的發展,為推動我國空間有效載荷系能力的提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一五”期間,圍繞國家中長期技術發展規劃,以空間有效載荷技術發展為背景,堅持自主創新,在國家重大專項任務、型號預研等關鍵技術攻關中,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研究成果已廣泛應用于通信、遙感、等衛星有效載荷和載人航天等國家重大專項工程,推動了我國空間技術的快速、穩定、持續發展。實驗室將圍繞“十二五”發展規劃,繼續堅持“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在本領域繼續探索、研究,建設健康、高效運行的實驗室,力爭在“十二五”末將空間微波技術重點實驗室打造為國際一流的創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