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學報
![]() |
期刊名稱: | 太陽能學報 |
期刊級別: | 核心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11-2082/TK | |
國際標準刊號: | 0254-0096 | |
期刊周期: | 月刊 | |
主管單位: | 中國科協 | |
主辦單位: |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太陽能學報》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太陽能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太陽能學報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太陽能學報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太陽能學報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太陽能學報》主管單位:中國科協主辦單位: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出版地:北京市出刊周期:月刊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創刊時間:1980年郵發代號:2-165國際標準刊號:0254-0096國內統一刊號:11-2082/TK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695知網綜合影響因子:0.394萬方影響因子:0.467萬方總被引頻次:2712
• 期刊欄目: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實驗儀器、實驗技術、技術札記、簡報、綜述性論文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中國知網收錄、維普期刊網收錄、萬方數據庫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11)、EI 工程索引(美)(2013)、文摘與引文數據庫收錄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收錄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467;總被引頻次:2712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695;綜合影響因子:0.394
•《太陽能學報》往期投稿論文目錄:
nc-Si/c-Si異質結太陽電池優化設計分析…………………………………………曾祥斌 鮮映霞 文西興 廖武剛
反應磁控濺射制備帶隙可調Si_(1-x)Ge_x薄膜…………………………………楊鎖龍 劉毅 羅麗珠 蔣春麗 徐欽英 王小英 劉永剛
新型介孔碳/金屬薄板對電極染料敏化太陽電池的光電性能…………………………………徐順建 羅玉峰 鐘煒 肖宗湖 羅永平
基于電流預測的三電平死區補償方法…………………………………張沖 王鹿軍 金利祥 呂征宇
多種類型硅電池光伏組件性能模擬的復合方法…………………………………白建波 郝玉哲 張臻 劉升 姜猛
局部遮擋時光伏陣列失配特性建模與分析…………………………………張興 李善壽
LCL型并網逆變器并網電流復合控制研究…………………………………韓金剛 朱瑞林 湯天浩 姚剛
基于一種快速變量正負序分離方法的不平衡電壓下雙饋發電系統控制策略…………………………………王蕓 曹廣忠
局部陰影條件下光伏陣列MPPT算法研究…………………………………賈林壯 陳侃 李國杰 馮琳 江秀臣
基于擾動觀察法的模糊控制應用于光伏發電最大功率跟蹤…………………………………薛陽 汪莎
電液數字馬達變槳距控制技術…………………………………殷秀興 林勇剛 李偉 石茂順 樓杉
用于削峰填谷的電池儲能系統經濟價值評估方法…………………………………韓曉娟 田春光 張浩 修曉青
采用鋁方管結構的光伏光熱一體化系統的研究…………………………………荊樹春 朱群志 王文婷 武明巖
微熱管陣列平板太陽集熱器的數值模擬與優化…………………………………鄧月超 趙耀華 王林成 葉三寶
論文范文參考:nc-Si/c-Si異質結太陽電池優化設計分析
0引言2004年,Green教授提出了發展第三代太陽電池的設想。第三代電池,應保持第二代薄膜電池的優點,且具有遠高于Shockley-Queisser極限(32.8%)的高效率,同時電池性能穩定可靠、材料來源豐富。納米硅/晶體硅異質結太陽電池滿足高效率、低價格的要求,是發展高效率新型太陽電池的首選,受到業界廣泛關注[1~3]。納米硅薄膜作為一種低維量子功能材料,具有較大的光吸收系數、光電導率和載流子遷移率等[4]。只要改變Si納米晶的尺寸,便可得到具有不同光學帶隙的Si納米材料;Si納米晶中出現量子化能級,可使被激發到高能級的載流子有可能在放出聲子引起能量損耗前被抽出,使高光子能量得到利用。此外,Si納米晶薄膜中,氫對光照產生的懸掛鍵缺陷起到了有效鈍化的作用[5~7]。因此將納米半導體薄膜材料與傳統的非晶硅/單晶硅異質結太陽電池相結合,構造納米硅/晶體硅異質結太陽電池,有望提高電池效率、改善電池特性。非晶硅/晶體硅異質結太陽電池的背電極界面是載流子損失的重要途徑,在傳統電池中增加背場將有利于減少載流子復合損失,提高電池性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