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科技與信息
![]() |
期刊名稱: | 攀枝花科技與信息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
國際標準刊號: | ||
期刊周期: | 季刊 | |
主管單位: | 攀枝花科學技術與知識產權局 | |
主辦單位: | 四川省攀枝花市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攀枝花科技與信息》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攀枝花科技與信息》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攀枝花科技與信息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攀枝花科技與信息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攀枝花科技與信息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攀枝花科技與信息》主管單位:攀枝花科學技術與知識產權局主辦單位:四川省攀枝花市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出版地:四川省攀枝花市出刊周期:季刊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16開主編:萬繼宏創刊時間:1976年
• 期刊欄目:特約稿件、工業與科技、農業與科技、金融與科技、環境與科技、科技信息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中國知網收錄、維普期刊網收錄
• 辦刊宗旨:《攀枝花科技與信息》創刊于1976年,內容以我市的科技為主,涉及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反映科學研究的新成果,為我市科技工作、科學研究服務。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 《攀枝花科技與信息》雜志征稿目錄:
1 攀枝花市2014年科技活動周成功舉行 ………………………………2+65
2 攀枝花市新型城鎮化的思考 ……………………………李正洪; 1-9
3 攀枝花透水性材料在園林鋪裝中應用的思考…………………………… 倪孟羽; 10-11+18
4 攀枝花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12-18
5 攀枝花市鹽邊縣礦產資源開發利用SWOT分析…………………………… 吳恩輝;侯靜;李軍;劉黔蜀;楊紹利; 19-25
6 半干法脫硫灰的綜合利用途徑探討 ……………………………郝建璋;黎建明;張金陽; 26-30
7 下行膠帶機發電技術在攀鋼白馬鐵礦2#膠帶機上的應用…………………………… 郭明彬;蒲剛; 31-34
8 攀枝花市芒果農業專家系統的建立與應用…………………………… 李貴利;周淼;杜邦;凌林;何敏;騰志; 35-38
9 人工授粉對紅皮紅肉型火龍果產量及品質的影響 ……………………………李所清;羅照西;黃云; 39-41
10 復合麻醉藥靜松痛對野生動物麻醉效果的實驗研究…………………………… 陳萬隆; 42-44+59
科技論文發文下載:論述當下無線通信技術的科技管理制度
摘要:近年來,流媒體廣播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視頻會議系統。大部分廣播會議,如網上路演、采訪、現場會等,能夠為用戶傳輸多媒體信息,是對傳統視頻會議功能的擴展。2003年3月,ITU-T視頻編碼專家組(VCEG)和ISO/IECMPEG(MotionPietureExpertGroup)組成的聯合視頻專家組正式公布了H.264視頻壓縮標準。H.264是新一代低比特率視頻標準,與現有的任何標準相比,它有著更高的壓縮性能,能夠在較低帶寬提供高質量的圖像傳輸,對網絡傳輸有更好地支持。具體講,與MPEG-4相比,在相同視頻質量下,采用H.264標準能降低碼率50%左右;在相同碼率下,其信噪比明顯提高。而且,H.264的授權費用更加合理,受到廣泛的重視和歡迎,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比如實時視頻通信、Intemet視頻傳輸、視頻流媒體服務等,它被認為是最具發展潛力的新一代視頻壓縮編碼技術。
關鍵詞:無線通信,通信技術,科技發展
電力生產大多是多班組野外作業,相互之間缺少有效溝通的手段,遇到問題都是自行解決,很難得到其它班組的協作幫助,這勢必對作業的質量和效率產生影響。采用H.264視頻編解碼技術、3G/4G無線通信技術、嵌入式技術等設計和開發應用于作業現場的無線音視頻終端設備,通過管理平臺既能實現調度臺與各班組之間協調互動、統一調度,又能使電力生產的各班組相互間能夠使用終端設備進行溝通交流,實現協同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