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去年5月9日,該院收治1例出生4天的雙頭單體女嬰,患兒因聯體畸形(雙頭、共用軀干及四肢)、先天性心臟病、新生兒呼吸衰竭等多種疾病,由四川遂寧中心醫院轉至該院。該院成立了兩級專家小組對其進行全方面診治,先后4次邀請全國、全軍、重慶市的專家為其把脈問診,組織全院會診次數多達30余次。由于嚴重先天畸形,患兒在院治療期間只能靠呼吸機等生命支持系統維持。10月3日,終因病情過于危重,搶救無效離世。存活時間151天,是世界上存活時間最長的“雙頭單體女嬰”。
據了解,世界上長期或短期存活的雙頭單體兒均為雙頭三臂或四臂聯體,存活的基礎是雙心臟及無嚴重心肺畸形。雙頭兩臂聯體是雙頭聯體中極其罕見的亞型,雙頭單體女嬰屬于此型,因伴隨嚴重的心臟及肺部畸形,存活異常困難。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對雙頭姐妹之所以能存活到現在,是因為她們屬于雙頭三臂,并且有兩套完整獨立的心肺系統。世界上跟遂寧雙頭單體女嬰相同的,最長只存活了11天。
此前,該院已成功分離4例連體嬰兒,成為國內分離連體嬰兒最多的醫院??偤笄诓坎块L廖錫龍稱贊他們:“敢看別人不敢看的病,能治別人治不好的病。”
做到這一點,得益于該院強大的大器官疾病綜合救治能力,強大的臨床護理能力,更得益于該院勇攀科研高峰、打造高尖技術,推動科技創新方式由“跟蹤型”向“引領型”的轉型提升的有力舉措!
在新橋人看來,科研與臨床是一體兩翼,臨床是科研的直接體現,而科研則是臨床的基礎。該院借轉型發展之機,全面推進以“獎懲并舉”為主線的激勵機制和以“開放合作”為內容的協作機制改革。
為催生高精尖科研成果,該院還全面推行科主任領導下的科研PI制,加強跨學科、跨界別科技協作,培育一批向國際水平看齊的創新團隊;加快改革科研績效綜合評價體系,將成果申報思路融入課題研究全過程,將成果評價指標引入課題立項、中期檢查、結題驗收全環節,切實提高成果產出率;加快實施國際科技合作“雙十工程”,選擇10家國際頂尖水平的臨床科研機構、以及10個在某個領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科學家,形成強強聯合、研究轉化配套的“引領型”科技創新模式。
大舉措催生大成果。由該院心內科歷時20年完成的課題《冠心病血管內皮損傷機制與防治策略》和心外科歷時16年完成的《關于心臟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臨床研究》,分別于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填補了醫院15年來無國家級大獎的空白;僅近兩年,就成功開展了“亞洲第一胖救治”“頸胸腹”聯體兒緊急分離手術等30項臨床新技術,其中,獲軍隊臨床高新技術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3項;SCI論文發表數質量顯著提升,呼吸科范曄博士發表1篇IF為14.292的論著和2篇IF分別為53.484、30.011的學術見解,并實現了該院在國際頂尖期刊上發表文章零的突破。
如果您現在遇到期刊選擇、論文內容改善、論文投稿周期長、難錄用、多次退修、多次被拒等問題,可以告訴學術顧問,解答疑問同時給出解決方案 。